分享

【董董生活随笔128】面皮之恋

 与时光对坐 2022-08-04 发布于陕西

面皮之恋

/董问博

“囡囡,你的凉皮……”顺着声音,一碗被红色辣椒油浇过的擀面皮端了上来,瞬间点亮我的眼睛,牵动着我的食欲。

凉皮,其实是陕西一种面食的通称,细分为好多种呢,有蒸面皮、擀面皮、烙面皮、醋粉、米皮。做法不同,用料不一,所以名称略有差别。我们宝鸡人是不说凉皮的,具体什么“皮”就是什么“皮”。我最爱吃的是擀面皮,嚼起来那叫个劲道。

现在,摆在我面前的擀面皮,切得宽窄均匀,擀得薄厚适中。那红,是火焰的颜色,是晚霞的颜色,是鸡血石的颜色,那是擀面皮的颜色——一种不张扬的红,让人一看就无比放松的红。长长的面皮里面,掩映着几块疏松的面筋,还点缀着些细细的深绿浅绿的黄瓜丝。那香气,是浓郁的,爽口的,撩人的,香辣中夹杂着蒜香、醋香,黄瓜香,直扑鼻翼,直击味蕾,挑逗着我蠢蠢欲动的内心。

轻轻拿起筷子,夹起一根,先送到鼻尖,深嗅一下;再送到唇边,轻呡一下;最后送入口中,细细咀嚼。酸辣和蒜的冲劲儿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过食管,到了胃部,又似乎要涌遍全身。一口过后,发自内心地感慨一句:“咥得真爽!”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及遥想。

想起少年时,学校、家和父母工作的单位都很近,父母老觉得外面的饭菜不干净,所以一日三餐都在家中做着吃,连馒头都亲自蒸。我在读大学前,连葫芦头和臊子面这些陕西名小吃都没吃过,被我同学们狠狠嘲笑一通。但是,父母似乎容忍我吃擀面皮,这种小吃里面记录了我儿时的光阴。宝鸡的擀面皮很多年都保持一块钱一碗的价格,曾经试着涨一块二,没过多久又降了回去。店主对面皮的爱蕴含在她熟稔的搅拌动作里,蕴含在只要在她家买过一次,她便清楚地记得顾客的口味中。有时候,顾客尝了一根,觉得口味不甚满意,希望再添点调料,店主便像犯了错的孩子,连声歉意,甚至要把那碗倒到搅拌碗重新调,直到顾客满意为止。在宝鸡,随处可见面皮店,但是每一家的口味还是略有差异的。我们这些吃客内心,便给这些店铺排了一个队,哪家好吃,哪家量足,哪家老板和善,或者一发现新的,消息便如风展水面,迅速在我们这些小团体中传开去。经过烟火气十足的街巷,随处可见拎着面皮带回家吃的行人。下班的路上,顺便买一碗打打牙祭,可以舒缓劳累一天的紧张的神经。

宝鸡人吃皮的方法不断翻新,有一种叫做“擀面皮夹馍”的吃法,外地人表示难以理解:“不就是面夹面嘛!有什么好吃的。”每每听见这种质疑,宝鸡人总是发出爽朗的笑声:“是啊!就是这'面夹面’,您尝尝就知道啦!”不加任何菜,全凭着馍的酥香,擀面皮的劲道,调料的咸淡适度,瞬间能降服你的口味。夹馍高手,将馍的一侧切开一个小小的口子,这时的馍像一个小口袋,然后他不紧不慢地一筷子一筷子将擀面皮夹入馍中,不多时,一碗就全部进去了,撑得馍鼓鼓的,但就是没烂,就是这么恰到好处,不服不行啊等的人瞪大眼睛看着,口水了几回!冬天,害怕皮吃着太凉,宝鸡人又想出炒面皮和烩面皮的方法,吃着依然很带劲儿。

上大学去了南方,很少能吃到面皮。学校外面有一个卖面皮的小摊,卖的面皮里面还加花生米,醋和辣子放得都不到位。和老板混熟了才知道,他是一个在河南学做陕西面皮的湖北人,我听后一时无语,脑子转了几个圈儿才理清关系,同时也原谅了这种省际大融合下的小吃,依然会常常买来吃。每次放假回家乡,放下行李必然出去浪一圈,吃一碗面皮才算心满意足,然后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天天吃,直到吃得老爸板着脸要发火方才作罢。

现在,生活在西安,虽然离宝鸡很近,但是在西安还总是少有宝鸡面皮的那一口感觉。那种情怀,那份爱恋,怕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