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作这么久,你还不知道怎么在领导面前发言?

 你一直在玩儿 2022-08-04 发布于江苏
“上次从形式上谈了谈体制内发言的“五大忌讳”,今天再和大家探讨下内容。”

年底到了,上至中央部委、下至区县镇街,上级单位一般都会召开务虚会,听听下属机构或者基层单位有什么想法、意见和建议,谋划新一年工作。参加务虚会的都是各单位的大BOSS,所以会上的发言往往都要精心准备。咱们就以务虚会为例,共同梳理探讨下体制内经常出现的几种发言角度。

角度一:就事论事

紧紧围绕既定议题展开发言,上级问什么我们就答什么,文件要求讨论什么我们就说什么。比如参加某部委务虚会,主要任务是谋划全国系统2018年工作,那我们就要站在全国系统的高度深入思考,结合党和国家最新的大政方针、战略部署,谈谈整个系统在2018年工作中,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如何服务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如何发挥职能定位和专业优势,等等。总之,发言站位要高、视野要广,要有高度、要够宏观,要站在部委的身份地位级别考虑问题,把自己当作部委领导,想部委之所想、急部委之所急。

角度二:不痛不痒

上级要我们说想法、谈问题、提意见,我们当然不能真刀真枪地提,只能不痛不痒地提,讲些无关紧要、无足轻重、绝对不会得罪上级领导的问题。就像民主生活会召开前征集对领导班子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不可能说领导“工作没思路”、“能力水平差”、“作风不严谨”,只会说领导“与职工谈心交心还不够”、“对个别懒散现象管理还不严”、“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完善”。在很多培训、交流、分享活动上,领导让大家谈谈对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80%的意见建议都是“以后多举办这类活动”、“多给予基层业务指导”、“多邀请专家学者讲课”、“多开展基层单位间的交流”。

角度三:诉苦抱怨

下属机构或基层单位资源少、任务重,要抓住一切机会向上级“吐苦水”,让领导知道自己的艰难困苦不容易,便于争取人财物等资源扶持。说了未必有用,但不说一定没用,还是要多说、常说,让领导留下印象,一旦有什么好处,能够第一时间想到我们。所以,我们经常在很多不同的场合,看到不同的领导,说着差不多的话,诸如“人少事多任务重”、“犯错误易、出成绩难”、“级别低、职数少、提拔慢”、“硬件设施跟不上”、“福利待遇差导致干部职工思想波动”,等等。

角度四:马屁不穿

将每一次发言视作一次讨好领导的机会,不在乎内容多少、质量高低,重在让领导听得放心、舒心、开心。段数低的,直接表白,“听了领导的讲话,我受益匪浅”、“看了领导的文章,我豁然开朗”、“领导真是工匠精神的典范”;段数高的,更加隐晦、不着痕迹。举个例子,某单位新领导上任后的第一次中层干部培训班上,一位中层干部作为优秀代表作分享发言,大致意思就是说从今年起单位进入了新时代、打造了新格局、呈现了新面貌,过去我们做得不够、不好、不到位,现在我们又大、又强、又快、又好,言下之意新领导上任后部署得当、措施有力、政绩突出,自然听得新领导龙颜大悦。

角度五:介绍经验

立足自身实际,从本单位现有的经验做法出发,提出对工作的想法、意见和建议。打个比方,一个区级单位到市里乃至省里参加务虚会,与市直或省直部门相比,显然是作为基层单位的代表,发言内容就要体现从下至上的特点,凸显基层一线的特色,更贴实际,更接地气。比如,某个区近年来的突出成绩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发言时可以先介绍清楚本单位“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经验做法,然后结合当前全市或全省乃至全国层面的新形势、新要求,谈谈在全市或全省如何推广上述经验做法、如何抓好“互联网+政务服务”、如何开创政务服务新局面的想法。这样既结合了自身实际,又对接了上级要求。

上述五种角度,都是很多人在体制内发言时经常采用的,孰优孰劣不好一概而论,要根据发言的场合、对象、时长、顺序,发言者的单位级别、身份地位、与其他发言者的关系等因素综合确定。

以我所在的中直单位为例,如果到上级部门参加务虚会,发言时往往会采用第五种角度。为什么呢?第一种虽然有高度,但太虚不实在,大道理部委领导看过、听过、说过千万遍,有些说不定就是他们提出来的,我不认为他们还想听基层单位“嚼剩饭”。更何况大道理我们能想到的,其他单位也能想到,万一与别人雷同了咋办?第二种最稳妥,绝对不怕得罪领导,但也绝对不会留下什么印象,重在参与。第三种可能起正效果,也可能起反效果。第四种好得很,但没啥意思,除了会拍马屁,对工作就没点想法吗?第五种虽然不够高大上,但胜在接地气、有“干货”,基层单位上部委,就应该带点儿本地“土特产”给领导,让领导“尝尝鲜”、“开开眼”,还顺带宣传展示了本单位的工作,在上级领导面前推广了自己。

再举个例子,我去年参加全省系统的办公室业务培训班,当时省局大领导刚刚提出“敬业、工匠、团队”三种精神,领导让大家谈谈如何在办公室工作中贯彻落实“三种精神”。我作为参会单位的办公室副主任,如果从宏观层面大谈如何开展好办公室工作,显然与我副职的身份地位不匹配,于是我选取了一项具体业务——政务督办工作来谈。我从三个方面,一是要用敬业精神分解任务,二是要用给工匠精神严格考评,三是要用团队精神打造品牌,详细介绍了本单位政务督办工作的具体做法,继而提出了对省局政务督办工作的意见、建议。整个发言不到十分钟,但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得到了省局办公室主任点名表扬。

我们常说,体制内的工作,三分干,七分写,现在还要加上个“两分说”。写出来的文章,往往不是属我们的名;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经我们的口。每一次口头表达,都是展现自我的平台,都是大放异彩的机会,我们要好好把握。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体制内怎么发言效果更好。

作者介绍

风里密码:玩儿的亲密战友,某人数多职数少的中直单位办公室副主任,曾是该单位最年轻的中层干部。长期从事机关文字工作,口头表达能力突出。在荔枝微课“你一直在玩儿”直播间讲授多节课程,广受欢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