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20人的精锐警卫连,连长却只有20来岁,为啥这么有能力?

 梦想童年594 2022-08-05 发布于江西

徐信将军,原名徐连晨,那为什么要改名呢?其实也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历程。

文章图片1

后排左二

1921年3月16日,徐连晨出生于河北省灵寿县慈峪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当时那个年代,穷苦出身的孩子是上不起学的,但是年幼的徐连晨有着非常强的求知欲,很想去读书。

当时慈峪镇的西街小学有个规定,凡是学习成绩可排成绩前三名者可以免交学费。所以9岁的徐连晨便去央求父母,只要能交上第一学期的学费,以后上学不会再要家里一分钱。

可是当时穷苦出身的老百姓连一个学期的学费都拿不出来啊,徐家东借西凑,才终于凑齐了学费,让儿子徐连晨赶上了1930年西街小学的开学。

在西街小学,徐连晨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以优异成绩拿到了历次免交学费的机会,并在1935年入读慈峪镇高级小学。

慈峪镇高小的国文教员马秀忠是地下党员,因此徐连晨由此接受了革命文化和思想的熏陶。

待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面对日寇南侵的嚣张气焰和国军的不断败逃,16岁的徐连晨与10多位同乡一起决定去找红军抗日。

文章图片2

其实当时的红军已经改编为了八路军,并快速向华北战场开进,待徐信一行人到阜平时,便遇到了八路军115师的队伍。

因为有文化的缘故,徐连晨等人先是被分到抗日救亡民训班,后来编入115师随营学校,之后又改为教导大队。

由于种种原因,当初一起出来的十几位同乡如今只剩下了5个人。为了避免家乡沦陷后家人遭到日寇侵害,5人商定一起改名,按照“仁、义、礼、智、信”排序,年龄最小的徐连晨,就此改名为徐信。

文章图片3

徐信参加八路军后,因为有高小文化的缘故,直接被编入了教导大队中,后在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第1大队第1区队1班中当学员。很显然,这是培养干部的模式。

晋察冀军区当时老红军基础只有不到3000人,亟缺干部,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便被重点培养。到1938年2月,徐信即被分配到三分区第10大队(团级)1营3连任指导员,当时他才17岁。

晋察冀三分区老的基础只有骑兵营,新扩编的部队既缺骨干,也少武器。可是在严峻的战情下,敌人会等我们整训好、编配齐再来打吗?显然是不会的。

徐信到3连后不到一个月,即赶上了在定兴县的一场战斗,战斗结束后3连仅剩30多名干部、战士,可见当时的战斗之残酷。

1938年的日军兵源尚未枯竭,它的战斗兵是有相当战斗力的;而我们新扩充的第10大队不过新成立几个月,战斗骨干很少,徐信等连级干部几个月前还都是学生,而且当时的武器装备极度短缺,跟日军的全套武器相差甚远。

阳明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

这样的仗,肯定是难打的;牺牲,必然也是极大的。

当时任连指导员的徐信才17岁,大家在这个年纪上可能都还是高中生。而面临对日作战的残酷局面,徐信想的只是怎么打鬼子才能代价小、战果大。

短短一个多月后,3连再度受命袭击定县火车站的日军仓库。

徐信和侦察员化装潜入车站内,侦察敌情,选择了在夜间突袭的作战方式,结果一举打懵了防守日军,抢运回了大批粮食、药品和军用物资。

1939年,徐信由三分区调任一分区,担任第1团4连的指导员。

文章图片5

这个第1团是当时晋察冀军区的头号主力团,全团是在原115师独立团6个红军连的基础上组建的,老红军成分高,战斗力极强。后来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便是来自1团的英模群体。

而当时18岁的徐信,可以在这样的主力团中担任连指导员,可想其在战斗中的进步有多大。

当然这个步兵连指导员没有当几个月,徐信又被调到了一分区直属警卫连担任连指导员,后来又改任连长。

一分区是当时晋察冀战斗力最强的军分区,而分区直属警卫连,又是装备最好、人员最精干的连队。

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将军在回忆录中,对这个连印象深刻:

警卫连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连队,有220多人,全部用缴获的日本武器装备,有12挺机枪和4具掷弹筒。我们还有意识地为这个连队配备了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兵。不少班长都是老战士,排长则是从各团连长中挑选来的。

排长都是连级干部的话,那么连级基本都是营级干部高配了,而20来岁的徐信所带的就是这样的连队。

同时,杨成武对徐信的印象也非常深刻,在1941年的反扫荡突围作战中,徐信带警卫连多次打垮合围的日军,立有大功。

多年后,杨成武将军回忆当时的战斗这样说道:

不管怎么说,他(徐信)都是个听到枪响就心里发痒要往上冲的角色,今晚他肯定是打得来劲了。我心里有数,有他在那里顶着,一般地说,我们吃不了亏。

文章图片6

果然,不一会儿,徐信就带着战士们回来了。我听他说,他们刚迎上去,敌人就凶猛地扑过来了,由于他们占据了有利地形,捷克造、勃朗宁、三八大盖一齐开火,把日军扫了个晕头转向,纷纷倒地。敌人没想到碰上这么硬的部队,在情况不明,伤亡惨重的情况下,再也不敢贸然进逼。

而在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时候,记者去采访徐信将军时,将军也提到了当时的情形:我们都是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当时在晚上,我们以少胜多。三次突围,警卫连还是有伤亡,但不是特别大,有几十人。

这样精锐的部队,在打日军措手不及的情况下,还会有几十人的伤亡,而且这在当时还不算伤亡大的,可想真实的抗战情况该有多么艰难。

回忆起当年牺牲的战友们,徐信将军说道:那些牺牲了的战友,他们的名字、模样都记得清清楚楚。有时候,做梦还会梦到他们。我们的八路军战士太可爱了,我们永远都不能忘了他们!

而谈及当时的抗战环境时,徐信将军说了这么一段话:

冬天最冷的时候,战士们穿的是一身薄薄的棉衣服,用的是一床薄薄的被子。有年轻的战士冻得哭哇!吃什么饭呢?有时一天吃一顿,也可能三天吃两顿,这是经常的。

文章图片7

有时候饭做熟了,端在手里,鬼子来了,把饭装在口袋里,走!毫无怨言,为什么?爱国,抗日,不打败鬼子不回家,就是这么一个目的。再艰苦,一定要打鬼子,一定要把鬼子击败。

而这一天,终于在1945年的8月到来了,此时的徐信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半大的学生了,而是一名八路军的青年团长。在之后的战争历程中,他还会履立功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