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老师的赞赏 ——给家长的第71封信

 张树驹工作室 2022-08-05 发布于广东
张树驹教师工作室

李老师的赞赏


给家长的第71封信

尊敬的家长:

您好!

今天的早读课上,我与孩子们分享了周末在公众号上发布的两篇习作:汶熹的《田野即景》和滢宾的《雨中即景》。

分享这两篇作文的缘由是:早上进到办公室时,李老师问我,“张老师,您公众号里的两篇'即景’是这一届学生写的还是上一届学生写的呢?”我说,是这一届学生写的。李老师大是赞赏,说准备将这两篇文章作为范文读给她班的学生听。我想,李老师的赞扬不正是我表扬班里认真上课、勤于写作的同学的一理由吗?于是,就有了我在早读课上与与孩子们分享作文这一幕。

这两位同学的作文写得的确不错。汶熹的作文我改动的地方不多,能够将我平时在作文课上所点到的写作技巧加以应用——我喜欢这样活学活用的同学。汶熹是一位能静得下心、学得进的同学,所以,他的作文水平比起第一次交上来的习作是一个直线的上升。

滢宾的作文是第二次在公众号里发布了。他的这篇《雨中即景》的确不错,您看,开头既点题又以排比的方式创设了一个优美的境界,我相信,读者读到这里,便会有一种想一究夏雨的激情是怎样的感觉。再看,文中的美句特别的多,“斜风细雨不须归”“渴时一滴如甘露”“谁持彩练当空舞”“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些句子的运用,不正是平时厚积薄发的结果吗?那“戴望舒的地'雨巷’,是否会走出'丁香般’的美丽?”不正是广泛阅读的效果吗?

这两位同学的习作之所以在班中脱颖而出,最主要的还是意境的升华:汶熹的“沉醉于如许美景,沉醉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滢宾的“雨来,雨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不正是当下我们所追求的境界吗?

在分享完这两位同学的文章后,我对同学们说:“学以致用是写好作文的王道。部分同学对发表文章在茂名晚报的晓亦,对老师发布在公众号上作文的同学有羡慕、有妒忌,但我想对孩子们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老老实实地阅读与积累和学以致用才是真正提升自己习作能力的主要方法。”

        您的朋友:张树驹

        2020年12月14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