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匡胤的子孙在北宋一代地位如何?

 小姐姐讲史 2022-08-05 发布于河南

你说奇怪不奇怪?宋太祖赵匡胤的子孙在南宋除了赵构外一代一代都是皇帝,而在北宋宋太祖赵老二的历代孙子却是郡王而且还是都是竞争上岗!

第一、赵匡胤的儿子真是太难了。

最惨的还是赵匡胤的儿子,在宋太祖在的时候连个郡王也没捞上,赵匡胤驾崩之后,他们倒是捞了个亲王,那也死后的事,并且没有一个善终,当然夭折的不算。

赵匡胤兄弟姐妹七人,其中兄弟五人,除老大邕王赵光济、夔王赵光赞早逝被追封为王外,老二赵匡胤、老三赵炅都是皇帝,按照金匮之盟老四齐王赵廷美也有资格成为皇帝。

赵廷美死在继承权资格上,赵廷美的侄子更是这样!赵廷美的侄子,也就是赵匡胤的儿子,他们比赵廷美死得还早,他们的死都怪一个人——宋太宗赵光义!

赵匡胤有子女十人,夭折五人,其中儿子四个,也是夭折两人。不同于赵匡胤的兄弟是老大、老小夭折,赵匡胤的儿子是老大和老三夭折。

老大是滕王赵德秀,老三是舒王赵德林。老二是赵德昭,老四赵德芳,他们后人在南宋是皇帝,他们本人混得可差多了。

1、赵德昭——是皇子却不是王爷

960年大年初一,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以弟弟赵光义,心腹赵普为首的兄弟拥立为帝。

此时,赵匡胤只有33岁,赵德昭还比柴荣的幼子废帝柴宗训大两岁。柴宗训被贬为郑王,可赵德昭这个本改成太子的孩子连个郡王也没捞上。964年,13岁赵德昭出阁,这里的出阁就是外地封王。

不过,赵德昭出阁不是封王而是任职——贵州防御使。防御使也就是防御守捉使,与团练使(团练守捉使)级别差不多,在宋朝防御使比团练使高一点。22岁高升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pián)章事。章事就是宰相,不过赵平章并没想后来的朱平章,在他父亲的时代再升级为国公、王、帝。

25岁赵德昭丧父,其叔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太宗比太祖小一轮。其叔好像是在弥补赵德昭没接班的遗憾,新帝上任三把火,第一把就是亲爱的大侄子的,立即册封他武功郡王,兼任京兆尹、侍中。两年后,又给德昭加了个检校太尉。

你要认为宋太宗是爱侄狂魔就大错特错了。979年,德昭就把他叔逼得自杀了。979年,宋太宗打契丹御驾亲征,战争打得很气蛋,宋军打败了不说,连皇帝都打得找不到了。

等宋太宗狼狈逃窜,灰头土脸地回来,大家却在商量着拥立德昭为帝,国不可一日无君嘛!赵炅一看这场面太囧了,德昭和大臣、将军也很尴尬!此次攻打契丹,虽然仗打得很气蛋,但大家没功劳也有苦劳,士气要鼓舞,大家要安慰。

于是,德昭建议叔皇劳军封赏,赵炅都不是囧了,直接怒怼:“等你当了皇帝再说吧!”德昭一听惊惶无措,吓得不停认罪,回到王府就自杀了。宋太宗一看大侄子死了,痛哭流涕,又是追赠中书令,又是追封魏王的。宋太宗是真心悔悟的吗?并不是,因为一年半后,赵德芳就不明不白地死掉了。

2、赵德芳——八贤王只是个传说

宋太宗比宋太祖小一轮,德芳比德昭小8岁。德芳老爸黄袍加身时,德芳才1岁。976年,赵德芳才出阁,担任了他哥哥曾经担任过的职务——贵州防御使。叔皇即位后,把他哥哥腾出的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让给了他。

赵德芳生前不仅没在父皇时代封王,就是叔皇时代同样没有。978年,又加官检校太尉,和他哥一样,加了太尉后就是死。只不过,他哥一年后死,他三年后死。赵德芳到死也没捞上一个郡王,对于他的死,元朝所著的历史——《宋史》上说“寝疾薨”,而宋朝史书《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更诡异

“己酉,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德芳卒,年二十三。赠中书令,追封岐王,谥康惠”

他的死连个薨都没混上,只是一个卒,大夫之死才是卒呢!虽然他叔皇,在他死后封王岐王,那都是追封没啥意义。

这里我想说的是,赵德芳并非是小说、影视剧、游戏中八贤王的原型。其一、他生前从未封王。其二、他只活了二十二岁(周岁)。赵德芳去世时是981年,十八年后包拯才出生,也就是说,赵德芳是50后,而包拯是90后,前后刚好相差40年。在《包青天》里,看着包拯比赵德芳还大,这是不符合历史的。就是宋太宗家老八赵元俨也比包拯大13岁!其实八贤王的原型是赵德芳的堂弟,赵光义家老八——荣王赵元俨,有趣的是真宋太宗的时代他同样没有封王。

赵德芳之死,个人认为一方面是叔皇逼迫大哥之死给他造成的强大压力,另一方面他死得突然,也不排除宋太宗对他太多打压,导致惊惧猝死。

二、宋太祖孙子辈以后在北宋的待遇

赵德昭五个儿子,除老大赵惟正、老二赵惟吉生前封为乐安郡公、安定郡公,死后被封为乐安郡王、南阳郡王外,其他三子连个郡公也没捞上。老三赵惟固一辈子就是个牛千卫将军,老四赵惟忠,老五赵惟和也都是死后封公,老四是国公,舒国公,老五是郡公,清源郡公。

赵德芳有子三人,老大赵惟叙,生前最大的官左千牛卫大将军,死后,前后追封高平郡公,高平郡王;老二赵惟宪最大的官是左卫大将军,死后追封英国公。

赵光义及其子孙皇帝似乎为了限制赵匡胤的子孙,但又要为了“公平”,只有皇子、皇兄、皇弟封王,从国公开始一级一级升。只要够优秀而且长寿,一般都能熬到王爵的,而短命的生在皇家也当不了王爷。而且再往下传时,只有长子继承国公,最高只能升到郡王,其他王子则在宫廷当环卫官(皇帝保镖),再下一代就去地方了,运气好的能混个知县、知州什么的。

这么个搞法,加上皇家人丁不旺,皇家几乎找不到一王了。宋仁宗开始推恩,不在递减式封爵了,虽然还是靠熬资历。宋神宗爱改革,为了感念太祖皇帝让贤之恩,又搞出了“铁帽子”郡王——安定郡王世袭。从太祖的子孙里选贤,最终赵德芳的孙子,时年62岁的赵从式入选。

这个安定郡王本是赵光义第七子赵元偁[chèn]升迁的封号,后来他升级为舒王。赵匡义家老九子赵元亿夭折,没捞上个王,但同样熬资历,死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先后追封为代国公、安定郡王、崇王。

花甲之年的赵从式捞上个郡王,别提多开心了,可他去不能让给他的儿子,而是让贤给太祖子孙中年龄最长,品行最好,也就是德高望重的老人。第四代安定郡王是赵德昭的重孙41岁的赵世准成功入选。之后,安定郡王基本都在赵德昭和赵德芳的后裔中轮流转。当然,也有例外的,像赵廷美的孙子赵承简、赵光义的曾孙赵宗绰都曾担任过安定郡王。

老实说,这种竞争上岗式让赵匡胤的子孙争个安定郡王,也真有点尴尬。当然宋太祖的子孙还是很乐意的,毕竟总比什么都没有强吧。

北宋遭遇靖康之耻后,宋太宗的子孙基本一网打尽了,赵构的儿子宋简宗也夭折了。加上赵构对宋太宗一支也很警惕,于是从位低势弱的宋太祖的后裔中选去,赵匡胤的后裔的春天到了。南宋从第二代君主都是赵匡胤的后裔,赵德芳的后裔连出了三位皇帝,紧接着赵德昭的后裔出了五位皇帝,南宋的亡国之君就是赵德昭的后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