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吧!一起探访榄核这座香云纱非遗文化大观园

 掌染草2012 2022-08-05 发布于安徽

图片

图片

蝉鸣云纱响,蕉风莨绸爽。
有那么一种面料,
它的诞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相互配合。
这种面料由纯天然零化学染料染整而成。
它通而不透,走路带风。
你可知,这种夏日里穿着最为凉爽透气的面料,
其诞生需用薯莨的汁液一次次浸泡;
需在最为灼热的骄阳下一遍遍曝晒;
需用珠江口特有的河泥进行涂抹;
它就是:出淤泥而染、灼烈日而华的香云纱。

图片

香云纱本名“莨纱”,又名“绸布”、“黑胶绸”和“薯莨纱”,因轻弹走路“沙沙”作响,故谐“响”音,雅称“香云纱”。由于其染整工艺独特,2009 年,香云纱染整技艺被列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香云纱具有穿着滑爽、凉快、除菌、驱虫、对皮肤具有保健作用的特点,因其轻薄而不易折皱、柔软而富有筋骨,早已响誉海内外。


图片

香云纱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纯手工植物染色的珍贵丝绸面料。在南沙区榄核镇,香云纱染整技艺已有600年左右的历史传承。

这期我们的香云纱体验计划坐标来到:南沙区榄核镇的云纱星韵香云纱(非遗)文化园。一起来感受南沙非遗香云纱的无穷魅力吧!

图片

本篇推文 所有图片均在广州南沙实景拍摄

01/

Impression of Nansha

 云纱星韵香云纱文化园 


图片

 坐落于南沙区榄核镇的云纱星韵香云纱(非遗)文化园 ,近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园区以保护和传承香云纱传统染整技艺为主题,着力打造集香云纱技艺展示、传承实践、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园。园区主体占地面积23亩,晒场面积200亩。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园里内,游客不仅能体验到香云纱面料制作而成的各种服饰,工艺品;还可以参观香云纱文化馆,了解香云纱的发展历史;并且还可以亲身体验香云纱传统染整技艺的整个过程,让我们一起来探访这座香云纱文化大观园吧,感受岭南瑰宝的前世今生

图片

园区墙上色彩鲜丽的壁画生动地描绘着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妈祖文化,以及香云纱染织工艺。步入成品展示中心,我们便可看见各式各样由香云纱制作的精美成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香云纱的成衣,手袋,鞋子,工艺品展陈多样而丰富,可看,可选购。陈列在一旁的香云纱面料也多种多样。莨纱被摩挲着,发出沙沙细响;面料的各种纹路也不尽相同,有荔枝纹,有万字纹,如意纹等等。据介绍,莨纱是香云纱里最为适合夏季穿着的面料,轻薄透气。游客可以在此选购自己心怡的花色回去量身裁制。

图片

图片

销售中心的右方则主要展示各种香云纱制作而成的小物件,如手袋、丝巾和茶垫,还有结合时下年轻人的通勤习惯推出的手机袋等等。花色精美的祥云印花最让小姐姐爱不释手。

图片

02/

Impression of Nansha

 悠悠历史,淬炼而成 


图片

 从香云纱成品展示厅出来 ,对面便是香云纱的文化馆。文化馆内共有四个主题展厅,第一展厅讲述了香云纱染整工艺是如何在珠三角疍家人的生活习性下演变而出的;第二展厅则是关于中国丝绸的织造工艺历史与海上丝绸之路;第三展厅展陈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广州香云纱的销售概况与老莨纱成衣;第四展厅主要的内容则为香云纱白胚纱的织造机和绞丝工艺。

图片

图片

在第一展厅里,通过蓑衣和渔船,我们对疍家人的生活习性有了一定的了解,或许还可以想象水上人家常年居于渔船上的劳作生活。在珠江口的河涌、大海与家之间来回穿梭,勤劳的疍家人因地制宜,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桑基鱼塘、半耕半渔的生态农业模式,开创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疍家文化。

图片

图片


图片

踏入第二展厅,我们接触了织物的起源和历史发展,以及在历史上意义重大的海上丝绸之路。

罗,是中国古代丝织物的一种,凡经线起绞、纬线平行交织的丝织物均可称为罗织物,其组织即为罗组织。随着时代的发展,罗的织法被人们赋予了更复杂和更为丰富的变化,因此它也变得愈发地精美,种类也愈发地多样化。

图片

图片

图片

走进第三展厅,关于香云纱的不同布料、民国时期的广告纸、其他物品和香云纱的民间衣物被整齐陈列。

更令人感到神奇的是,用香云纱做的衣服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做旧”工艺。随着人们的穿着和换洗时间越长,香云纱就越发变得细腻柔软。身体与香云纱会发生某种微妙的化学反应,最初的涂层会慢慢脱落,随之出现褐黄色的底色,表面的裂痕也会逐渐消失,而其色泽也会变得愈发古朴深邃,整件衣服如同有生命力一般。

听闻以前广东大户人家女子出嫁,母亲大多会亲手缝上一件香云纱衣服送给女儿,多年以后,待到女儿也到了老奶奶的年纪,这件衣服往往依旧光彩照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厅的另一边则展示了香云纱“三蒸、九煮、十八晒”的晒茛技艺流程。香云纱的染整工艺复杂,工时超长,“三蒸九煮十八晒,百染千洗成香云”--这种极其劳累的纯手工制作方式,也决定了香云纱的来之不易和独特性。

图片

图片

香云纱是目前世界纺织品中唯一使用纯植物染料的特色丝绸面料,整个制作过程没有用任何化学助染剂,也没有任何污染排放环节。除洁白的纱胚原料之外,需要的配料只有阳光、草地、薯莨和河泥。一切都是在大自然的馈赠下纯手工完成。因此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从前还是将来,都没有两件完全一样的香云纱制品。

图片

最后的第四展厅主要展示了多台香云纱白坯纱的织机,力求还原白坯纱的生产流程。手工织造白坯纱的工序非常繁复,主要由解丝(搅丫头)→拔丝→煮采→浆经油经→打纬、结综、打花纸→织造六个工序组成。

图片

图片

图片

据《广东省志·丝绸志》记载:1844年,南海西樵民乐程家改革了原来只能织单一平纹的标梭平纹织机,使之成为可织简单提花的小提花机。清末,西樵民乐程家发明了丝织“扯花机”,可织较为复杂的提花图案。每部机器需要两个人同时操作,一人在下边织,一人在花楼上执衢扯花。这种上部有花楼的扯花机高3米多,下面织机部分长近4米,机体比较大,在花楼上扯花的人和在下面织花的人互相看不见对方的动作,只能依靠经验、感觉和默契配合对方。

图片

图片

图片

1915 年,南海西樵民乐程家的程炳全、程绍江程泽、程周4人发明了“马鞍丝织提花绞综”,首创扭眼通花的白纱,开启广州、佛山、顺德、番禺等地丝织业的新兴之路。此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开设了许多白坯纱工厂和晒莨场,普遍出现了“自晒卖”、“织晒卖”等形式的经营者。可以说,莨纱的白坯纱是香云纱最重要的纱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纱,它是由经纬丝交织而成的一种带孔的平纹织物,经的密度一般为每厘米58根至64根,纬的密度则为每厘米为 40根至 50根。

在这里,我们可理解为将平纹组织的经纬拉开拉松,使整个织物更通透,就变成了纱。纱的透空率越高就越轻薄,而没有染色的纱称为素纱、白纱。

图片

03/

Impression of Nansha

 蓝天之下,体验晒莨 


图片

 在香云纱非遗文化园内 还可以体验香云纱的整个染整过程。园区主要有三个体验区域:浸染场、晒莨场和过乌场。香云纱的染整工艺流程多达三十道,俗称“三洗九煮十八晒”。这里完整展示了它从织、染、晒的全部过程。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浸染场,薯莨汁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薯莨是一味很好的草药,中医称之为“红孩儿”。作为天然的染料,香云纱依赖于它分外出彩的染色能力。不同品质或不同织法的丝绸所要求的薯莨汁浓度调配均有不同。

薯莨汁根据其浓度不同分为“头过水”、“两过水”、“三过水”和“四过水”。将已磨碎薯莨放于竹筐后放入水槽中得到的薯莨汁被称为“头过水”,将浸过“头过水”的薯莨碎渣在浸入到第二个水槽中便得到了“两过水”,以后依此步骤得出的水为“三过水”和“四过水”。薯莨水的浓度因此由浓转淡,以适应染整中的各个步骤。在浸染过程中,师傅会凭借丰富的经验控制莨水的浓度与拍打坯布力度的大小,以便最大程度优化香云纱的染色效果。

图片

图片

史料最早记载薯莨白的染色功能是在宋代,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今赭魁(薯莨)南中极多,肤黑肌赤, 似何首乌。切破, 其中赤白理如槟榔。有汁赤如赭,南人以染皮制靴。

图片

图片

晾晒后的纱绸会被送往过乌场,而过乌的意思即过河泥,俗称过乌,是生产香云纱最重要的一道工序,也是最为神奇的一道工序。经过三十几次晒莨,坯纱绸已经变成了褐红色,最后再经过河泥中含铁离子的媒染,坯纱绸就蜕变成正面是黑色,反面是褐色的真正香云纱。而在以前,这一道工序必须在太阳升起前进行,工人在凌晨三四点钟就起床劳作了,但现在已经可以在相对密闭遮阳的空间进行。

图片

图片

待纱绸中的水分蒸发之后,再将纱绸移至水道中水洗,这一过程称为“洗绸”。随着师傅双手的摇摆,纱绸随之被扑面而来的水流反复冲刷,原先被附着在纱绸上的河泥被逐渐洗去。

图片

图片

而洗去河泥的纱绸则重新回到草地,此刻的纱绸在河泥的催化下,向阳一面的黑褐色逐渐褪色,背阳的一面由于没有接触河泥,始终保持着棕褐色。就这样经过薯莨、阳光与河泥的一次次交融,原本雪白的纱绸最终蜕变成香云纱!

图片

图片

整个工艺流程中,晒莨场极具观赏价值。大自然与人工的交织融汇,最终通过阳光的淬炼和岭南人的匠心缓慢构建出古朴却惊艳了时光的香云纱。

图片

图片

南沙区榄核镇具有优良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人文,是典型的岭南特色的沙田水乡,是最优质香云纱的主要产地之一。目前榄核镇拥有香云纱的四大生产基地,年产量4.7 万匹(70 万米),占世界总产量的 70% 以上,为香云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图片

印象南沙推出一个非遗香云纱体验计划,带您探访南沙的各大香云纱晾晒基地,感受这古老而璀璨的东方文化明珠。期待下次您的参与,快来投稿吧。

图片


出品丨南沙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编辑丨王璇  

摄影丨陈小铁

模特Celine.Choi

地点丨南沙榄核云纱星韵香云纱(非遗)文化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