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汕人文历史

 风吟楼 2022-08-05 发布于广东

#打卡挑战局#潮汕人文历史

土地篇(一)

潮汕平原在秦汉时期基本只是一个丘陵地带,现在的平原还都是海滩涂,退潮时可见浅滩,涨潮时基本看不见浅滩,这片海滩随着三江出海的泥砂冲积逐步积聚积厚了,开始出现了小面积的海滩盐碱地,随着时间推移,海滩盐碱地也逐步增大了,到了隋唐时期才有很小面积的海滩涂淡化成平原,这时,潮人主要是渔民和海盐生产业,那时野生猛兽泛滥成灾,鳄鱼成灾,常常出没伤人,韩愈被贬来潮时才有了“祭鳄”,也带来了农耕种植技术,在少量地区开始可以耕种,之前丘陵地区人只能种植山果之类物种,到这时才开始耕种少量水稻,随着盐碱地逐步淡化,水稻耕种面积也随着增大,但在这时,潮汕平原的总面,还不到今天30%。其中一半还是盐碱地。到了南宋末元初时平原地增大到今天的70%。到明清时才增大到今天的90%。

人文篇(二)

潮人在秦汉时基本上都是山民,旅居在丘陵山区上,在山丘上种植山果为生,人文文化以山歌为主,以畲族潮语民间交流为常,到秦设揭阳县时,南粤王初步带来了秦汉文化,在吸收了秦汉文化后,畲汉文化开始融合,秦汉文化为上层文化,畲族文化为底层文化,畲语中大量吸收了秦汉文化,形成了潮语中到今天保留了大量古汉语文化词汇和语法,潮州歌册主要是由山民(畲族)在劳作之余吸收了秦汉文化而逐步形成的民间文化,是由山歌吸收了秦汉文化的产物,民间的潮语习俗语言也由原畲语吸收了秦汉时汉语汉字而形成文化,到隋唐时汉语文化再次由韩信贬潮时,带来了诗词文赋等高等级(汉语)文化,到了明朝时,民间传统文化逐步成熟,民间文化如出现了《英歌舞》等一批,还有以畲族文化为基础吸收了汉文化的祭神仪式,比较潮阳揭阳等地的赛大猪、双咬鹅、蜈蚣舞、营标旗…等一大批民间特色的文化传统,潮州府城本来是比较文雅的汉文化所在地,但到了南宋末元初时,逃兵荒及被屠城,因此其文化基本断代了,随着元朝中期,由潮阳、揭阳和潮安、饶平、澄海、丰顺及梅州等地客家人及闽南人重新积聚,重启了潮州府城文化,在明朝中期达到了一定高度(但比南宋前大有不及)这时的府城人不似南宋前的人心胸那么豁达、大局观没那么强,而是小格局、善做表面工夫、有时挖空心思(被其他地方的潮人称为九窍仔)由此而来,潮州人由原来的本土人变成了杂居地,自我保护意识形成了小格局、缺乏大局观及善做表面工夫(好脸面及喜欢以古潮州人的荣誉“吹牛”)等生活习惯,因此与其他地方的潮人文化形成独特文化,潮阳人因比较远离潮州府城,受影响较少,因此保留了直爽、粗糙、大度、勇于开拓、刻苦耐劳的精神状态,揭阳东部和澄海因接近古潮州文化,受古潮州文化影响,虽有潮阳文化也吸收了古潮州文化,比潮阳人典雅一些,饶平人因地理位置多山地,又比较早靠海,多山民经发展济历来较差,靠海的也因古代至今盐税历来较重,受国家和地方征赋较重影响经济发展很难,历来比较贫苦,文化发展也比较落后,古代的交通不似今天,所以人文传播和迁徙没那么容易,因此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人文文化和习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