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 淡、静、慢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三要素

 私立个人图书馆 2022-08-05 发布于四川

以德取道   2022-08-04

人进入老年,身心健康是第一位的,其余都是身外之物,除了保障身心健康所需外,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甚至最好没有。那样,会少些负担,少些担心,少些不舍,心会更空灵一些,心胸会更豁达从容一些,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如何才能使老年人身心健康呢?,我觉得离不开"淡″、″静″、"慢"这三个要素。

01. 看淡

人到老年,人生该经历的事都经历了,现在最大的事就是面对死亡,还有比死亡更大的事吗?我看,是绝对没有的!所以,一切事在老年人面前都不叫事。如何才能做到呢?只有看淡。

《道德经》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意思是,五彩滨纷使人眼花缭乱,音乐喧嚣使人听觉失灵,美味佳肴过量使人舌不辩味。老子本意并不是不让人追求享受,但他反对过度贪欲,这样既危害自己,更危害社会。要解决贪欲,从思想上应意识到"五色″、"五音″、"五味″的害处,从而看淡"五色″、"五音″、"五味",远离之,甚至避之、戒之。

对老年人来讲,根本不需五色、五音、五味,更应看淡,牢记圣人"为腹不为目″的愿望,看淡一切事物,最大限度地降低欲望,自己松心、省力,又不与人纷争,更不危害社会,一举三得,以淡然、淡定、从容之心面世,就会少欲、寡私、无忧、无愁,就会开心、快乐、幸福。

02. 守静

半生风雨半生累,身累、心更累,身心俱疲,但很难停下来舒舒心、歇歇脚,想想人生,顾顾家庭,因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树欲静而风不止,没办法啊!进入老年,退休了,孩子也成家了,大事基本完成了,不用再像年轻人那样没白没黑地打拼了,可以脱离社会,停下向前的脚步,回到家庭的港湾,避一下风雨,歇歇疲乏的身心,做几个好梦,认真想一想晚年的人生,多惬意的事!只要你不多事,不扰人,别人一般不会叨忧你,正是静心思过,清心寡欲生活的大好时光,使守静成为可能。

《道德经》云:致虚极,守静笃。意思是,达到虚无的极端境界,固守宁静达到厚重忠实。

人到老年,心要静下来,清空私心杂念,不胡思乱想,不痴心妄想,行为也就沉稳持重,达到孔夫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不愈矩。到了这个年龄,不再为外界所忧,即使外面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内心依然阳光明媚、云淡风轻。

不为别人的眼神、闲话所忧,别人如何看你是别人的事,与己无关,一点也不影响自身行为,一点感觉都没有,一点都不在呼;别人说你好坏、闲话,甚至讥讽的坏话,姑妄听之,左耳进,右耳出,像没听到一样,在内心掀不起半点涟漪。遇到好事也好,坏事也罢,既不激动,也不激忿,平静如水,过去不留声、影。

喜欢自己独处,静静地想,静静地看,与自然为伴,从一花一草中感悟生命的自由与快乐,从一山一水中去体味生命之高远流长;与家庭为伴,在清扫庭院时,也干净自己的灵魂,在侍花弄草时享受生命的悠闲开心,在锅碗瓢盆交响中聆听动听的乐曲,独享烟火的清欢;与好书为伴,与大师为友,聆听教诲,净化心灵,提升境界,完善自我,使人格得到完美升化,使生命变得有意思、更有意义。

03. 放慢

人进入老年就踏入人生归途,路途短暂,时间宝贵,要切行切珍惜,心要放慢不着急,脚要停歇多留步,慢慢来,仔细观赏路边美景,好好享受人生美味。要好好活,慢慢老,使老年生活过得从容淡定,优雅尊严。

要放慢生活节奏

有事慢慢想,想清楚了,再去做,不急不忙,不慌不乱,有条不紊,不出沘漏,不留遗撼;

说话慢慢说,想明白了再说,不乱说话,不说错误,不合时宜、别人不爱听的活,要琢磨好了再说,令人生厌、得罪别人的话,坚决闭嘴不说;

慢慢地动作,适应身体衰老、力不从心的状态,慢起床,慢走路,慢吃饭,慢做各种动作,稍有不适马上停下来,舒口气,定定神,然后才行动,尽量杜绝绊腿、跌跤等危险事件的发生;

不要再想年轻时那样,当日事,当日毕,到了老年,己没有急事,更没有大事,最大的事就是身心安康,所以今天不愿做的事可推到明天,自己不愿做的事可让别人做,可以不做的事可以不做,不要为做事而急,切忌做不了事而上火,对老人来讲,没有大不了的事,慢慢来,缓缓办,一切顺其自然,一切都如一缕清风一样倏忽而过,留下的是只有平凡、平单的生活,只要心放慢了,生活就会平静如水,安静、悠闲、舒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