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比身边的很多人都优秀,但是却依然很自卑?

 不忘初心证菩提 2018-12-21

首先和自己的内心核对一个问题:


我鞭策自己奋斗的动力是什么?——是“别人的评价”,还是“自己的目标”?


这两种动力,会造就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


优秀而自卑的人,他的心理状态是:


“我要好好学习,考进年级前十,考上重点大学。将来我还要进好单位大公司赚大钱,我要让大家羡慕我,我要让父母脸上有光。


如果我考不好,父母就会批评我,老师就会放弃我,同学就会鄙视我,亲戚朋友都会看我的笑话。我害怕成为大家眼中“不争气的人”,所以我必须要逼着自己一直保持优秀,只有这样别人才不会看不起我。”


优秀而自卑的人,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尺,是【别人的评价】。


如果外界对他评价高,他就觉得自己很有价值,很自信;

如果外界对他评价低,他就觉得自己完蛋了,瞬间自卑到谷底。


这种类型的人,往往情绪波动很大,难以建立稳定的自我价值感。


他们一旦遇到挫折和失败,马上就会在内心展开激烈的自我批判,觉得自己整个人完蛋了,觉得自己不行了,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了。


他不太知道自己离所谓“成功”到底还有多远,他有时候觉得自己似乎永远达不到令父母家人满意的标准。他只能一直逼着自己拼命往上爬,千万不要掉下来。


因为特别害怕失败,所以追求完美,不允许自己出差错,不达到“最完美”的程度就宁愿不出手,结果往往陷入拖延之中,行动力下降。


一旦陷入拖延,马上又开始自我批判,觉得自己太颓废了太不争气了,从而陷入新的自卑之中。



与之相对,优秀而自信的人,他的心理状态是:


“我的目标是将来做导演,所以现在我要好好学文化课,考上我心目中理想的电影学院。将来我要把我脑子里幻想的情节拍出来给大家看,如果能够拍电影出名赚钱那就更好了。


如果我没考上电影学院也没关系,我会去分析自己是哪一科有短板,重点补习那一科,然后明年再考一次。如果最后实在考不上电影学院,那么我就再找别的机会看能不能进入影视这一行。”


优秀而自信的人,他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尺,是【自己的目标】。


努力奋进,是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是为了“比别人强”。


他衡量自己价值的标尺永远是:“我为实现目标做了些什么?” 


他每做一件事,就靠近目标一点点;每做一件事,就收获一分成就感。


所以他的自我价值感很稳定,情绪也比较稳定,不会大起大落。


即使他暂时遇到了挫折,或者暂时不被外界看好,他也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应对。


他知道自己离目标一共有多少步,现在走到第几步了,他自己心中有一个确定的进度条,所以他的自我价值感不会轻易地受到外界的干扰。


他不太害怕失败,他心里知道“一件事情的失败只能证明我这件事情没做好,而不能证明我整个人就完蛋了。”


因为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种人做事反而会更容易成功,从而积累了更多自信,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呈现出来的状态也非常令人羡慕。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会造就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我们要想真正的获得自信,就要尽早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不是活在父母的期待里,活在亲戚的眼光里,活在“看起来优秀”的光环里。



那么有的读者可能会问了:“我也知道应该要有自己的目标啊,我也很羡慕那些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可是我就是没有天赋,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我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对于抱有这样想法的读者,我想说的是:


树立目标,是要付出成本的。


没有人是生下来就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的,那些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尝试,慢慢摸索,才渐渐找到目标的。


比较理想的状况是,从童年阶段家庭教育开始,就有意地培养自己的目标意识,多去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了解各种职业,在实践的过程中观察自己的兴趣领域。


那么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我的家庭条件有限,小时候没报过才艺班怎么办?——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也没关系,我们就从此时此刻开始观察自己,了解自己。


仔细想一想,你平时最喜欢做什么事情?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有成就感,最有沉浸感?


比如你喜欢打游戏,那么你就再去体会自己,我在玩游戏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在哪个方面?是策略战术,还是游戏配乐,还是人物建模?


比如你的注意力经常会被游戏配乐吸引,你听配乐的时候会很好奇“这个乐器是什么?”“这个地方的转调是怎么弄的?”“为什么这个情节要配这段旋律?”——到了这一步,基本上就能够确定你对音乐是有兴趣的了。


那么你就可以在课余时间多多接触和音乐相关的事物,比如去艺术系听听音乐讲座,去琴行报名学钢琴,自己试着写一写旋律歌词。用这些实践活动再来进一步确认音乐这个目标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所谓目标的树立,其实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尝试,一点一点排除,最后摸索出来的。


我们在树立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需要付出时间,付出金钱,运用人脉,承担风险,这些其实都是树立目标的成本。


要想成为一个目标明确的人,就要敢于为目标去付出成本。


别怕自己开始的晚,今天开始也比明天开始要早一天;今年开始也比明年开始要早一年。


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想要树立目标,其实真的去实践起来也是很快就能够找到方向的。

那么还有的读者可能会问了:“为自己的目标而活会不会太自私了一点?如果你的父母希望你成为一个公务员,而你自己却想搞艺术,你光满足了自己的愿望,而忽略了父母的期待,那岂不是很自私吗?”


对于抱有这样想法的读者,我想说的是:


第一,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人生应该怎么活。


父母养育了我们很多年,他们付出了很多,我们应该尊重父母,回馈父母。这没错。


但是,在人格上,我们和父母是平等的,父母有权利决定他们的人生,我们也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人生。


孩子和父母双方,都不能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对方的头上。


孩子不能要求父母:“你去赚大钱,满足我当富二代的愿望。” 同样的,父母也不能要求孩子:“你去考公务员,满足我培养出一个公务员的愿望。”


孩子不是父母的傀儡,孩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的人生选择。


第二,如果我们自己内心不开心,父母也无法真正地为我们感到高兴。


分裂是抑郁的起点。


什么是分裂?


就是我的身体在努力地做一件事,但是我的心其实很抗拒这件事,这种状态就是分裂。


如果父母逼着我们去过自己不喜欢的人生,我们的身心就会分裂。时间长了,就会演变成身心疾病:


轻,则是头痛胃痛,失眠心慌;重,则会走向抑郁症,躁郁症,精神分裂等。


如果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出问题了,父母反而也会为我们担心,这时候我们取得再多的世俗成就,也无法换回身心健康。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为了让父母开心”而逼自己去做内心抗拒的事,一定要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做一个身心合一,内外一致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先把自己的人生目标想清楚,把自己的身心状况照顾好,这样才有余力去照顾父母。


最后,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本文要点:


1 我的奋斗动力是什么?是“别人的评价”,还是“自己的目标?”


不做别人的傀儡,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不因一件事情的失败而否定自己整个人。


2 以自己的目标为尺子,度量自我价值。


每靠近目标一分,就建立一分自信,这样建立的自我价值才是稳定的。


3 树立目标,需要花费时间金钱人脉等成本。


仔细观察自己,多尝试不同类型的事物,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目标。


4 成年人具备独立人格,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人生怎么过。任何人不得干涉。


首先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让自己身心健康,这样才会有余力关心父母、回馈父母。


【end】封面人物:滨崎步


最后的最后,分享一段很棒的歌词:


“只懂选择自己的所爱


并不代表不负责任


如果连自己的所爱都找不着


又遑论什么不负责任


决定肩负的决心有多少


可能性就有多少


什么东西没必要


同情心最没必要


凡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一定伴随着痛苦免不了”


—— 滨崎步作于2000年歌曲《Surrea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