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明柱教授 ▏陈克彦对头皮针疗法的贡献

 勇敢的芯2 2022-08-05 发布于湖南

陈克彦对头皮针疗法的贡献

一.生平简介

陈克彦(1930-1986年)女,辽宁省沈阳市人。自幼喜爱医学,1946年开始学医,因革命需要,1948年离校赴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后回校继续学习,1950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妇婴学院。1948-1953年在平顶山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所属哈励逊疗院(河北平山县)、中央卫生部所属通县乡村卫生实验区和北京医士学校任医助、医生等工作。

陈氏跨入医疗实践时,便对针灸疗法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从事中医事业,19534月调入卫生部直属针灸疗法实验所。1955年中医研究院成立后,她参加了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学习班,先后拜名中医叶心清、赵锡武为师。曾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工作,主要是在针灸研究所工作。(衷怀.怀念陈克彦医师.中华针灸进修学院院刊(第四期).1986:3

图片

图片

一.对焦氏头皮针的贡献

1.焦氏头皮针的“接生婆”

焦氏头皮针为焦顺发先生所创立。焦顺发(1938-),男,山西省稷山县人。早年父母双亡。(邢思邵,刘燕玲.名医之路.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9361-3631956 - 1976年在山西省稷山县人民医院工作。1956年考入稷山县人民医院医训班,后留院工作,历任护士、医师,主治医师、副院长等职。19612月—19645月赴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修。1964年起从事神经外科工作。

图片

山西省稷山县太阳村系五十和六十年代全国农村卫生模范,1958年获周恩来签发的国务院奖状,1959年全国在稷山召开以太阳村为参观重点的农村卫生工作现场会。1960318日,毛泽东又以太阳村卫生作了“中央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稷山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稷山县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18)。

19659月中国中医研究院决定在稷山建立农村疾病研究所,同年12月派出89人到该研究所。(华钟甫、梁峻.中国中医研究院院史 1955-1999.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5 44

1970年冬季,焦氏被派到农村工作。一开始不相信针刺能治病,但当时一不能做手术,二无权开药,只能扎针治疗,没想到扎针对有些病还真有效果。于是焦氏就开始研究针灸(原文为“头针”,据上下文改)。(吴云艳.和谐·静心 身心灵.北京:华夏出版社 , 201264-78)。

现代神经外科奠基人Cushing教授早在1917年就提出“神经外科手术操作应精细准确,手法细腻,要尽力保护脑组织”,被公认为最早提出的精准神经外科理念。早期神经外科的定位诊断困难,手段单一,大多依靠尸体解剖来推动学科发展。

20世纪7080年代,随着CTMRI成像技术的发展,神经外科进入高速前进的阶段。术前切口设计大多基于皮肤标记。(彭程、罗云赫、辛丽莉,等.基于颅骨骨窗的国人大脑功能区定位.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0年(1):31)《神经外科手术学》称:当脑部手术时,术者必须很好地了解各个脑叶、脑沟、脑回与其他颅内容物之局部定位以及它们在颅骨或头皮上之投影,这样才能使手术切口与途径选择准确。

鉴于这一需要,于是产生了一系列的局部定位方法,其中应用较广泛的是krÕnlein氏(按:此即科氏)颅脑局部定位法。(蒋大介,陈公白.神经外科手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6519-20)即使在以显微外科、微侵袭外科和神经影像等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现代神经外科,设计颅脑切口前,也“应根据需要画出重要标志在头部的位置”。(周良辅.神经外科手术步骤点评.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1022-27

可见所谓焦氏“大脑功能皮层功能投影”,实际上是各个脑叶、脑沟、脑回与其他颅内容物之局部定位以及它们在颅骨或头皮上之投影,并非仅仅是“大脑功能皮层功能”的投影。作为神经科医生,焦氏显然知道“找不到头皮和皮层之间有直接的联系”,但又猜想“头皮距离大脑皮层最近”,也可在头皮上扎针,可以治疗疾病。(山西省稷山县人民医院.头针疗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2)于是,他便在患者身上进行实践操作。

据焦氏自称,1971年大年初二(经查即1971128日),64岁的刘某某脑血栓形成,口不能言,右侧上下肢瘫痪。焦氏在其左侧中央前回对应头皮部位,扎了三针。

在捻针过程中病人就能清楚地说话了,捻三次针后,便将针去除。此时患者胳膊能抬起,手能摸头,右腿也能伸屈。以后,每天针刺一次,共治疗四次,病人能下地走路,生活可以自理。(焦顺发.头针.北京:外文出版社 , 199311-16

于是便建立起了第一个头皮针刺激区即运动区。之后又在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对应头皮部位设想了一些刺激区,如感觉区、舞蹈震颤控制区等。经过实践的反复验证,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焦顺发.在实践中探索头针疗法.1973813日《光明日报》)

19712月焦氏将这些材料,进行了总结,并交到医院“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革委会”)。焦氏深知“新生事物意味着政治.谁都要支持”,所以对革委会成员说:“'头针’是新生事物,你们要支持。”(吴云艳.和谐·静心 身心灵.华夏出版社 , 201264-78)。

318日运城行政署卫生局在稷山县召开全区性会议,该会特邀山西省卫生厅领导参加。焦氏又将头皮针材料及稷山医院的推荐上报材料,呈送给大会领导,还分别报送山西省卫生厅和中央卫生部。(焦顺发.头针.北京:外文出版社 , 199311-16)从1971128日至318日,仅50天左右的实践探索,焦氏的头皮针便形成了雏形。

据最近收集到的山西省稷山县人民医院头针疗法小组《头针疗法》(油印本),正文计8页,无序号,按操作、针感、注意点、适应症、分线、运动区、感觉区、舞(原文作“午”。)蹈震颤控制区(锥体外系区)、上下肢(血管舒缩区)、晕听区、视区、语言二区、胃区、胸腔区、平衡区、正面图、背面图、侧面图、尿失禁、子宫下垂为序列。

其中“分线”有2条:

“一.由眉间开始至枕骨粗隆最高点为一线,叫正中线。

.由眉中点开始至枕骨粗隆最高点,为一线,两侧同样,共两条眉枕线”;操作中有“可用纸盖头发”;适应症分为颅内疾患、锥体外系和脊椎周围神经疾患及内脏病三类。

仔细阅读不难发现该油印本:

①排列紊乱,文字重复、口语化,如“胸部难受”等;

②刺激区计十个,无运用区;

③针刺治疗尿失禁、子宫下垂内容,不属头皮针治疗范围,似收集有误;

④图文不符,如正面图中有胸区、胃肝胆区、肠生殖区,而正文中为胃区、胸腔区等;

⑤背面图中视区和平衡区在同一直线上,而正文中视区位于旁开前后正中线1公分,平衡区旁开枕骨粗隆3.5公分。造成这些差错之原因,可能是时间仓促,参考资料来源不一,或多人同时编写之故。

图片

图片

该小册子虽未注明油印时间,但从其内容、排列与错讹,可以认为是焦氏头皮针早期油印本。焦氏有可能将这样的材料或类似材料报送山西省卫生厅和中央卫生部。中央卫生部接到头针资料后,1971年根据院部转来卫生部军管会业务组关于向稷山县医院学习了解头针疗法,并协助总结疗效的指示后,中国中医研究院稷山研究所派陈克彦、薛伯寿二同志前去调查。(焦顺发.头针.北京:外文出版社 , 199311-22)陈、薛二人何时到达稷山县医院进行考察指导,有待进一步考证。在那个特定年代里,由于焦氏头皮针是“文化革命的新生事物”,所以不能说是“调查”,只能说是“学习了解”。

《头针》所附19717月(按:因日期上盖有印章,不能辨别具体日期。)“关于学习了解头针疗法情况汇报”,应是陈、薛二人向卫生部军管会业务组的汇报材料。

陈氏对头皮针疗法进行了评估,通过对35例病人进行了重点观察和治疗,认为“对脑血栓形成后遗症、舞蹈病、巴金森氏病疗效显著,对脑出血后遗症疗效较差。”

同时“帮助解决”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有:焦氏的头针疗法刺激区标定线位置有些与仿解剖学中的科氏线位置有出入;

“门诊病历不够完整,住院病人无住院志,曾协助建立二十一份住院志”。同时建议采用五级肌力检查法及必要的检查仪器”;

“在五十名学员自扎互扎中,大部分学员的针感在局部,仅有三名学员有放射状针感”,建议“针感出现在病人身上的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

应开展“头麻”的研究工作。在她指导下,焦氏规范了头皮刺激区的定位,完善临床资料。陈氏验证后予以肯定,并进行推广,认为“头针疗法在治疗脑源性疾病方面,其疗效是显著的,值得学习和推广,并应开展头针疗法原理的探索。”(焦顺发.头针.北京:外文出版社 , 199311-22)这份“情况汇报”落款为中医研究院军代组,并盖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医研究院稷山研究所军代表组”印章。

可以确定,焦氏头皮针创立不是1971318日。据《中国中医研究院院史 1955-1995》一书记载:“1971年中国中医研究院受卫生部军管会委托,举办了新医学习班,从311日开学”,学习内容有山西的头针(按:即焦氏头皮针),“824日,分成六组,分赴全国六个大区进行学习交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全班学员在六个大区的部分省、市、地、县、公社,及军区等二十多个地方,交流、介绍经验120多场次,参加人数达50000多。”“普遍推广了山西的头针疗法对偏瘫、舞蹈病、脑炎后遗症、癫痫等病的治疗。(华钟甫,梁峻.中国中医研究院院史 1955-1995.中医古籍出版社 , 1995145-147)。说明焦氏头皮针的正式创立时间在197178月之间。

在所有指导协助焦氏整理完善其头皮针疗法者,其中陈克彦医师所付出的努力最多,最重要,所以说陈克彦医师是焦氏头皮针的“接生婆”,是无可置疑的。

图片

作为文化大革命的新生事物,焦氏头皮针受到了稷山县、运城地区、山西省相关部门的重视,他们组织有关人员对焦氏原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完善、推广,编写多种小册子进行宣传,还组织各种学习班,向全省、全国推广。

图片

图片

2.焦氏头皮针的积极推广者

曾任世界针灸联合会主席王雪苔先生在《头皮针治疗学》的序中说:“我的亡妻陈克彦副主任医师,生前也从事头皮针研究,达15年之久,曾担任全国头针研究协作组长。”(贾怀玉,李巧菊,王瑞义.头皮针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4)陈克彦19865月因患癌症去世。自1971年,至其在病倒之前,一直积极应用、研究和推广头皮针,陈氏是焦顺发先生的伯乐、指导老师和推广者。

经查早于1971年,陈克彦就在《汇报资料》、《中医药简报》等内部资料上发表了“头针对乙脑疗效观察”“头针治疗35例疾病疗效总结”“头针的针感与经络关系观察”等论文,其中“头针治疗35例疾病疗效总结”一文,应是其在稷山县人民医院所作的验证。

卫生部决定19723月和5月,在山西稷山县举办两期全国头针学习班,使头针在全国推广。(焦顺发.头针.北京:外文出版社 , 199311-22)由于焦氏头针作为文化大革命的新生事物,受到中央卫生部的重视和大力推广,从而在全国范围掀起起了学习和运用的高潮。

.制定《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

陈氏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针法研究室主住、副主任医师、全国头皮针研究协作组组长等职。陈氏临床擅用头皮针,并将补泻手法用于头皮针,对治疗脑血管病、高血压、癫痫、球麻痹、多发性神经炎、胃溃疡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曾在《中国针灸》、《中医杂志》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陈佑邦,邓良月.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7226-231

陈氏认为,头皮针是在传统的针灸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所用的穴区都和经络、穴位、脏腑有密切联系。为了适应国际间的头针皮疗法学术交流,促进其进一步发展,1983年,全国针灸学会主持召开了从事头皮针工作的专家们的会议,陈克彦起草了《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此《方案》在19846月在日本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区会议上正式通过。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国际会议通过,1991年颁布。(安军明.针灸五十年.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246)在这个《方案》中,陈氏抛弃了“头针”之称,改用“头皮针”,使之符合临床实际和国际规范;同时又提出“穴区”的概念。

虽然《方案》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充满了智慧,不但让头皮针疗法回归针灸理论,又用传统的透刺法,使头皮针脱离了所谓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相关的桎梏,同时也解决了作为头部奇穴的刺激区呈条状的尴尬。为了向全国从事头皮针工作者介绍《方案》,19853月陈克彦及其所在的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针法研究室与北京针灸学会联合举办了《头皮针学习班》。据19855月的《讲义汇编》目录,收载文章21篇,其中陈克彦所撰或与人合作者计12篇。

图片

图片

据《中国针灸》1985年第4期发表的通讯“北京头皮针学习班结业”称(李毅文. 北京头皮针学习班结业.中国针灸.1985,(4):24 ):“大家决心进一步落实际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六年头皮针研究课题,为头皮针事业贡献力量。”可惜天不假年,陈克彦医师不幸去世,年仅56岁,这是头皮针疗法事业重大损失。但陈克彦医师对头皮针的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永不磨灭。

(叶明柱)

叶明柱教授简介

图片

叶明柱教授,1984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针灸临床及文献研究工作。曾任上海针灸学会理事和文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多次出席国际及国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在海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退休之后先后应上海中医文献馆及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之邀任门诊部特需专家。现在上海佰龄天寿中医门诊部门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