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建文化】中华古建文化之闽派

 迷人的三道茶 2022-08-06 发布于云南



闽,即福建,在其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崎岖的丘陵地势形成天然的阻隔。闽区方言种类繁多,文化也各有不同。因而,在闽南、闽北、闽东、闽西、建筑风格有着鲜明的区别。

图片    



在闽派建筑中最为知名的是闽南的“土楼”、闽东的“马鞍墙”以及闽北建筑。

图片    


土楼



“土楼”作为闽派建筑最为鲜明的代表,是一种供聚族而居的民居建筑。它源于古代中原生土版筑建筑工艺技术,宋元时期即已出现,明清时期趋于鼎盛,延续至今。历经500多年传承,土楼将生土夯筑技术发挥到极致,单体建筑规模宏大精细,地堡式建筑风格沿用至今坚固无比,既可防火防震,亦可御敌入侵。

图片    



古人常常认为圆具有无穷的神力,可让万事和合、子孙团圆。因此圆形的土楼也是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问鼎之作,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点。

图片    



作为聚居型民居,闽派的房子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一间挨着一间,一圈转着一圈。每一个土楼里居住的是几百户同姓人家,土楼的人在这里世代繁衍,子孙成群,记录下每一个时代的温情片段,正像是桃花源记中室外桃源的真实写照。

图片    



以前有一部号称为赴12年之约的动画大片—《大鱼海棠》,就是以永定客家土楼作为故事场景的国漫电影,无处不透露着浓郁的客家风情和土楼元素,将永定客家土楼完美生动地还原在了影片中。

图片    


马鞍墙



马鞍墙流行于福建省会福州,因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故称马鞍墙。

图片    



马鞍墙可远观,更可近赏。它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勾画出千姿百态、优美动人的天际线,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成为闽派建筑的标志性元素。

图片    



闽派建筑还十分注重上部轮廓线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马鞍墙上尤其明显。在围墙的转角部分往往作些变化与高出屋顶的山墙部分呼应,在造型上显得十分丰富。其作用一是分割空间( 围墙界面) 、围合庭院,二是御风防火,三是祈福镇邪。

图片    


闽北建筑



闽北的建筑风格肃穆质朴,呈现理性内秀之美。许多豪门大宅混杂在寻常巷陌。这些宅院外表并不给人富丽堂皇的感觉,只有进门一探究竟,才能领略其深沉的美感。

图片    



典型的闽北建筑受徽派风格影响较大,青砖灰瓦,朴素大方;大多数人家屋脊是平直的,檐角饰以雅致雕纹,微微起翘。马头墙错落有致,形成梯级节奏。

图片

                                      责编:汉唐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