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始人、经理人、投资人这个“三角恋”,到底是谁在黑谁!

 原典纪法律评论 2022-08-06 发布于湖南

“三角恋”不好,同时它又不可避免,如何稳定好这三者的关系,显得至关重要!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快速成长,很多公司都聘请了职业经理人,并且这些公司对资金大量需求,那投资人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那么,创始人、经理人、投资人这场“三角恋”的故事就开始上演了!他们开始明里暗里争夺公司的控制权。

  

先来看个案例:

娃哈哈事件:娃哈哈曾经是我国规模最大且效益最好的饮料类企业,创始人是宗庆后,后通过融资,达能占股51%,娃哈哈占股49%,但大股东达能并没有实际的控制权,所以这个争夺战越演越烈。达能收购了乐百氏,想通过它来抑制正如日中天的娃哈哈,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经过多番较量,最后达成和解,中方收购了达能的51%股份,娃哈哈拥有商标。到这里,这场控制权之争才算划上句号,这中间的原因正是创始人与投资人之间长期战略目标的差异。

怎么解决上面的问题呢?这就涉及到公司治理的问题。公司治理主要涉及到三方面的关系:第一是创始人,第二是经理人,第三是投资人。

公司治理说到底就是创始人、经理人和投资人之间的游戏。他们如何相互争夺权力?他们怎么配合?他们怎么把企业做强做大?

答案是股权,股权在这三者之间举足轻重。他们因为股权连结在一起,捆绑在一起,但同时,必须正视的是,他们又有

各自的诉求,应该怎么协调呢?

这就是公司治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公司治理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神秘,它的本质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解决这三者之间黑和被黑的问题,也就是相互侵害利益的问题。

经理人黑老板

首先来说说经理人黑老板。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工作的监督困难,利益的不一致,这三个条件出现或同时出现时,就会出现经理人黑老板的情形。

这里有个案例:

有个做培训的朋友,叫小王,店开得多了,就开始找团队来帮忙管理了。小王的想法很简单,我出钱,你们出力,给你们30%的股权,你们好好做,大家都挣钱。看起来是很不错,也很符合逻辑,但事实上呢?这个团队没花一分钱就得到了这些股份,都是小王去找的投资,而且当时成立了一家有限合伙企业作为管理团队的持股平台,这个持股平台的普通合伙人,就是团队领头的职业经理人。小王已然失去了对持股平台的控制。请团队管理这个店一直在赔钱,公司就准备吸引一些优秀的管理人才进来,由于职业经理人的阻拦,没有办法引进投资,也没有办法引进人才。现在小王只能通过协商的方式把控制权拿回来,但是职业经理人的欲望也是填不满的呀,他当然知道这个股权很重要,现在就卡在这,根本无法推进,真的是“生不如死”,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职业经理人黑老板的例子。

这个案例中,很明显,小王的信息被隔断了,也就是信息不对称,然后他也没有任何手段或方式去监督这位职业经理人,最后是他们的利益不一致,小王想让公司好,能长远发展,职业经理人因为没有出钱,赔钱挣钱对于他来说根本不重要,他只关心他能挣多少钱。

股东黑股东

刚创业的时候。如果出资人是单一股东,或全部是家族内部的股东,这个时候是不太可能有股东黑股东的问题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创始人原来的资金不足以支撑企业新的大的发展,就需要追加投资。如果创始人采用股权融资,也就是不断稀释自己的股权,吸引新的股东进入公司,这样能够迅速地让企业发展壮大,但同时也会出现新的问题,那就是股东之间的关系变得很复杂。

利益诉求不同,控制权大的股东就可能侵占控制权小的股东的利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股东黑股东的问题。

如果不及时且很好地去解决,公司就会面临很大的发展障碍,止步不前甚至亏损破产。当股东的财富难以得到保证时,股东投资的积极性自然会被打消。应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小股东的保护,利用股权制衡来加强信息披露、监督等。

公司治理就是一种规范创始人、职业经理人、投资人的制度,也就是如何在公司内部划分权力。只有解决了这三者之间的问题,公司才能长远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