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滕延娟|双峰人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2-08-06 发布于浙江




双峰人




文/滕延娟

小时候向西望,山麓的羊肠小道有一队队的山里人,他们身穿白粗布的对缀衣衫,肩上垫一块垫肩,横插着朵柱挑着柴爿木炭,他们行走时朵柱一字斜开似大雁行,一忽而大家歇下了把朵柱支撑在担子下,动作整齐划一,沿山边逶迤而下,大人说,他们是山里人双峰人,把山里东西挑到城里卖。

双峰在县城西北边,岭很高,那时没公路,世世代代都是凭双脚走路。把山笋柴爿挑下来又担回生活用品。千里绿海逶迤上下,双峰人一直生活在大山里。

娘说,山里人柴株当棉袄,乌糯当糯稻。大冬天大雪封山,他们在家烤一只大火盆就这样过冬。

双峰是一个神奇而令人向往的地方。

我真想去,但高高的曲曲折折的山路我走不了。后来公路通了,我去了一妹的亲戚家。双峰的房子都是结实的木头房,很结实敞亮。厅堂地上有一只大的火塘,火塘在地中央。火塘圆圆的与地面平,这就是柴株当棉袄燃烤柴火的火坑吧。冬天一到柴株柴爿架在火塘上烤。红光耀耀,滿屋似春,还要什么棉袄!一个冬天又不出去。就享受这炭火的热气。

山上多乌糯,乌糯是地下块茎,黑褐色。把它掏挖起来磨浆过滤晒块是细细的乌糯粉,粉很糯可当粮食吃,所以叫乌糯当糯稻啊!

双峰人最高兴的日子是戏班子来,到那曰四乡八村的人都往山上赶,人人手里都揣着竹篾绑成的火把,山山岭岭都是逶迤曲折的火蛇,景象很壮观。

做戏人是吃派饭的,戏一落,小生小旦乡民就抢拉去,看见小花脸就尬门,说,常演坏人不吉利。大花脸,红脸,常演张飞关公能保一方平安,而且大花脸吃了的筷子抛猪栏去,明年的猪就会壮而大。

双峰人一直来守得寂寞,甘于清贫,世世代代与山奋斗,解放后,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改革开放后双峰更变成了新农村,完全成了小康村,社会主义样板村。

作者简介

滕延娟

滕延娟,宁海人。宁海县作家协会会员。爱好文学多年,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心悠悠》《小街风流》。笔调细腻婉约,情感丰富饱满,以刻画小人物见长。

□编辑:木子叶寒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