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思录》笔记一

 光明心手札 2022-08-06 发布于河南

      “你已不久于人世,但还没有使自己朴素单纯,摆脱烦恼,还没有摆脱对被外在事物损害的怀疑,还没有养成和善地对待所有人的性情,还没有做到使你的智慧仅仅用于正直地行动。”
      第一,每个人,无论寿命长短,几十年也罢,上百年也好,终归是有限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只要一出生,就注定死亡;每活一天,就必然向死亡靠近一步,谁都逃不掉。所以,人生必然是一个“向死而生”的过程,首要的是搞清楚将有限的生命应该投入到哪儿,不留遗憾。差别在于,有的人很早做到了,有的人穷尽一生都不行。
      第二,朴素单纯才能摆脱烦恼。人的烦恼,99.9999%都来自于朴素单纯的反面——诸如奢望、虚荣、贪婪、复杂等等。朴素单纯并非无欲无求,而是节制、克制,是实用、管用、够用,是高歌猛进时的收敛冷静,是任性放纵前的悬崖勒马,是曾经沧海后的波澜不惊,是阅尽繁华后的返璞归真,是“人间至味是清欢”。
      第三,认识自己、活出自我,是大智慧大境界。心境到了一定层次,“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这倒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唯心主义自我封闭、自高自大自私自利,而是找到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结合点,打通了内与外、“生”和“活”的“任督二脉”,懂得了境由心生、命由我造。外在事物是无法损害人本身的,但对这种损害的怀疑却经常困扰着我们。尤其是面临挫折时,我们总是习惯于寻找借口和理由,归咎于命运的不公和他人的捣乱。
      第四,和善地对待所有人,是一件极为了不起的事。去除掉所有的骄傲与偏见,消除“分别心”,把人当人而不是工具,将所有人都能发自肺腑地平等看待、一视同仁,做到了,就会发现“满大街都是圣人”,“人民群众是最高明的老师”;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生命的宝藏。
      第五,“使你的智慧仅仅用于正直地行动”。这句话无可替代,比“直道而行”更能挖根,比“知行合一”更为直白。认真思考下,历史和现实中有多少人的智慧用非其所,被用在了嫉妒、愤恨、懊悔、骄傲、内耗等那些无谓的情绪或事物上,被用在了小心思、耍手段上,而不是“用于正直地行动”?很多失败,不是因为缺乏智慧,恰恰是因为将智慧用错了地方。
      《沉思录》是一本特别适合碎片化阅读的书,因为它本身的写作方式就是零散的、随机式的灵感记录,而且这绝对不妨碍它的整体性、深刻性,书中的观点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几乎每一句话都有让人醍醐灌顶的力量。繁忙之余,抽出几分钟的功夫读上一两段,感觉如饮甘泉,回味无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