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说《老子》10

 光明心手札 2022-08-06 发布于河南

      历史上,滕王阁重建多达29次。是什么让滕王阁如此顽强?

      马克思指出:“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滕王阁之所以屡毁屡建,正是因为一代代人在头脑中,不仅把滕王阁建成了,而且建造得相当牢固。

      毫无疑问,首功当推王勃。他的《滕王阁序》,在一代代人的头脑里播下种子。每当滕王阁被夷为废墟,一粒粒种子就开始生根发芽,长成苍天大树,支撑滕王阁再次拔地而起,傲立赣江之畔。“文以阁名,阁以文传”,两者相生相济、相得益彰。然而,是不是仅仅因为《滕王阁序》,才有了今天的滕王阁呢?也不尽然。

      当人类还不能直立行走、生活在茫茫的原始森林时,就喜欢爬到高树上眺望远方,因为这样更容易发现猎物、水源和同伴,也能更清楚地找到前行方向、不会迷路。后来,人类逐渐有了意识世界,认为越高的地方离神灵越近,祭祀的效果就会越好,据说李元婴最初建造滕王阁就是为了祭祀。再后来,江边楼阁被发掘出更多功能,比如可以为夜间航船提示坐标;楼阁之上喝酒赏月、歌舞升平别有一番韵味;还可以作为城市名片、文化符号吸引游客、发展经济……简言之,建造滕王阁,是因为人们需要一座滕王阁。假如有一天赣江改道,或者人类搬到地下生活,滕王阁也将不复存在。

      老子讲“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诚哉斯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