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醒脑开窍针刺法--大醒脑和小醒脑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阿凤ok 2022-08-06 发布于山东

主方一:大醒脑

Image

主穴:            

双侧内关(手厥阴心包经),人中(督脉),患侧三阴交(足太阴脾经);

副穴:                

患侧极泉(手少阴心经),患侧尺泽(手太阴肺经),患侧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配穴:             

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

手指握固加合谷;    

语言不利加廉泉,金津、玉液放血;

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 5~1寸,采用捻转提插相结合的泻法,施手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 3~0. 5寸,用重雀啄手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角斜刺,进针1~1. 5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Image

主方二:小醒脑

Image

主穴:

双侧内关,上星,百会,印堂,患侧三阴交:

副穴及配穴同主方一。


1、先刺印堂穴,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2、继选3寸毫针由上星穴刺入,沿皮至百会穴后,针柄旋转90°,转速120~160次/分,行手法1分钟;


3、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1. 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


4、尺泽,屈肘成120°角,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


5、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 5~1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6、风池、完骨、翳风均针向喉结,进针2 ~2. 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分钟;


7、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1~1. 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


8、上廉泉针向舌根1. 5~2寸,用提插泻法;


9、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ml;


10、丘墟透向照海穴约1. 5~2寸,局部酸胀为度。


一般在应用调神法之初首选“大醒脑”,而后与“小醒脑”穴交替使用。

后遗症处理

Image

1、口眼喎斜:风池、太阳、颊车、迎香、地仓、下关、合谷。刺络拔罐:选下关、颊车、四白。风池针尖刺向喉结,进针1. 5~2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太阳沿颧骨弓内缘进针3~3.5寸,透向颊车;迎香横刺或斜刺0. 5~1. 5寸,施捻转泻法;下关进针1. 5寸,捻转泻法;地仓横刺3~3.5寸,透向颊车,地仓至颊车部1寸1针,深度0. 3~0. 5寸,施提插泻法;合谷捻转泻法。刺络拔罐,穴位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3~5点,用闪火法拔罐,出血量5~10ml,隔日1次

2、失语:风池、上星、百会、金津、玉液、廉泉、通里。风池刺法同前,上星平刺0.5~1寸,施平补平泻手法1分钟;百会斜刺0.3~0.5寸,施平补平泻手法1分钟;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舌面用2寸毫针点刺出血,廉泉直刺1~1. 5寸,施合谷刺法,以胀感达舌根及喉咽部为度;通里直刺0. 5寸,施捻转泻法。

3、手指握固:合谷、八邪、曲池、外关、肩髃。合谷针刺方向先透向大指,继透向三间处,施提插泻法,以患侧大指、次指抽动3次为度;八邪、曲池、肩髃刺法同前;外关直刺1~1. 5寸,施提插泻法。

4、上肢不遂:风池、肩髃、极泉、尺泽、曲池、合谷、八邪、外关。风池、极泉、尺泽刺法同前;合谷针刺方向先透向大指,继透向三间处,施提插泻法,以患侧大指、次指抽动3次为度;八邪直刺0. 5~1寸,施提插泻法,以患侧手指抽动为度;曲池屈肘取穴,直刺1~1. 5寸,施提插泻法,以麻胀感到达示指为度;肩髃直刺1~1. 5寸,施提插泻法,以麻胀感达肘关节为度;外关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

5、下肢不遂:环跳、委中、三阴交、阳陵泉、昆仑。委中、三阴交,针刺方法同前;环跳直刺2~3寸,以触电感传至足底为度;阳陵泉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令触电感传至足趾为度,昆仑直刺0.5寸,施捻转泻法。

6、足内翻:解溪、丘墟、照海、筑宾、昆仑。解溪直刺0. 5寸,施捻转泻法;丘墟透照海,直刺2. 5~3寸,施捻转泻法;筑宾、昆仑,直刺0.5~1.5寸,施提插泻法。

并发症处理

Image

1、假球麻痹::针风池、完骨、天柱、翳风,向喉结方向,深刺2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或咽后壁点刺。

2、吞咽困难及呼吸衰竭,吞咽困难:翳风、天柱、风池。针翳风,用2~3寸毫针刺向咽喉方向,用捻转补法施术1~3分钟;天柱直刺1~1. 5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风池手法同前。呼吸衰竭:针刺双侧气舍。

3、便秘:丰隆、左水道、左归来、左外水道、左外归来。先取双侧丰隆穴,直刺1~1. 5寸,施捻转泻法;左水道、左归来、左外水道(左水道外开1. 5寸)、左外归来(左归来外开1. 5寸)均直刺1. 5~3寸,施捻转泻法1分钟,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5分钟运针1次。

4、小便异常:癃闭(尿潴留),针中极、秩边、水道。中极直刺1. 5~2寸,施提插泻法,令胀感传至会阴;秩边直刺2. 5~3寸,针尖方向透向水道,施提插泻法,令胀感达前阴。小便淋漓:取关元、气海、太溪。关元、气海直刺1~1. 5寸,施呼吸补泻之补法,而后,置1寸艾炷于针柄上,施温针灸,每次2~3壮;太溪直刺0. 5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尿失禁或尿潴留:针中极、曲骨、关元、三阴交。局部施灸、按摩或热敷。

5、共济失调:针风府、哑门、颈椎夹脊穴。

6、失明或复视:失明取风池、天柱。风池,针尖方向与双目系对角相交,直刺1~1. 5寸,施捻转补法;天柱直刺1~1. 5寸,施捻转补法。复视,上穴加睛明、球后。

7、癫痫:针人中、大陵、鸠尾、内关、风池。

8、肩关节痛或肩周炎,肩关节痛:天鼎、肩髃、肩内陵、肩外陵刺0.5~1.5寸,施提插泻法。肩贞、肩中俞、肩外俞、阿是穴。天鼎,直刺1~1. 5寸,施提插泻法,令触电感直达肩肘或手指;肩髃、肩内陵、肩外陵、肩贞直刺1~1. 5寸,施捻转提插相结合的泻法;肩中俞、肩外俞均横刺1~1. 5寸,施捻转泻法;阿是穴刺络拔罐方法同前。肩周炎:针肩髃、肩髎、肩内陵、肩贞、肩中俞、肩外俞,痛点刺络拔罐。

9、血管性痴呆:针内关、人中、百会、四神聪、风池、四白、合谷、三阴交、太冲。⑩睡眠倒错:针上星、百会、四神聪、三阴交、神门。

临床应用

1

适应症

1.中风病及其相关病症。

2.神志、精神疾患,如瘾病、痴呆、郁证等。

3.各种脑病。如脑外伤、小儿脑瘫等。

2

禁忌症

(一)急性脑出血

(二)高血压

3

注意事项

(一)“大醒脑”与“小醒脑”的临床应用

“大醒脑”长期使用增加病人痛苦,“小醒脑”适用于病情稳定,神志清醒的中风患者。

1、应用调神法之初,首选“大醒脑”,而后与’'小醒脑”交替使用。

2、在中风急性期者,患者亦可用一般要求严格按照“大醒脑”法操作,病情轻浅者,亦可用“小醒脑”针刺法操作。

3、对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按照“小醒脑”针刺法操作,但病情严重者可使用“大醒脑”针刺法,亦可交替使用。

(二)卒中后遗症期长期应用针灸治疗

故在应用醒脑开窍法时为避免患者出现疲劳感或穴位疲劳的出现,对醒脑开窍法务必要慎用或减小刺激量。

(三)对针刺特别敏感者

临床常见的一些畏惧针刺法或对针刺特别敏感的病人,在应用醒脑开窍法时为使其能接受治疗必须掌握好刺激量,尤其是水沟穴的刺激量。

(四)刺激量应视病情灵活掌握

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要求患肢抽动次数可灵活掌握,肢体肌力在0一3者可使之抽动三次。肢体肌力在3级以上时,可适当减少抽动次数。

(五)留针情况

针刺操作实施手法后,非立即留针,而是要求患者立即活动患肢。除三阴交留针外,其余各穴均补出针。三阴交要求将针提至皮下,不出针,让患者活动,留针时再将针刺入得气深度。

临床案例

Image

患者骆某,女,47岁,因“右侧肢体乏力2天,加重伴言语不利1天”于2004年4月10日入院。患者于04年4月8日早出现右侧肢体乏力,右下肢为甚,可自行行走,未行特殊处理。4月10日晨起发现穿衣困难,右侧肢体乏力较前加重,下地行走欠稳,伴有言语不利,当时患者神清,无头晕、头痛,无肢体抽搐等,遂就诊我院急诊,行头颅CT结果未发现异常。收入神经外科治疗。

【入院症见】

车床推入,神清,精神可,言语欠清,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肢体乏力,活动不利,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白腻,脉弦滑。

【查体】

心肺(-)。

【专科情况】

神志清楚,构音欠清,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偏右,两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力约4级,左侧肌力正常,全身感觉未见异常,浅反射正常,右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和右膝腱反射减弱,病理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

【辩证分析】

患者年近五旬,肥胖体弱,肝肾不足,肝风内动;脾胃受损,脾失健运,则聚湿生痰,痰湿阻络则瘀血内生,肝风挟痰挟瘀上扰,痹阻脑脉,脑髓受损,发为缺血中风。病因为肥胖体弱,病机为风痰瘀血,痹阻清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缺血中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西医诊断:脑梗塞急性期

【治疗】

石院士为其进行针灸治疗,针刺内关(双)、人中、委中(右)、三阴交(右)、极泉(右)、尺泽(右)、合谷(右)、丘墟透照海(右)、风池(双)、完骨(双)、翳风(双)。当针刺委中、三阴交穴时,患者觉右下肢出现闪电样针感,右下肢分别猛烈收缩3次,出针后,嘱患者抬右下肢,患者即觉得右下肢比前轻松,抬举比前有力,右下肢肌力3+级。针刺极泉(右)、尺泽(右),患者觉右上肢出现闪电样针感,右上肢出现不自主收缩3次,出针后嘱患者活动右上肢,患者右上肢肌力可达3-级,右手指可稍活动。

续用醒脑开窍法为患者治疗约40天,每次针刺患者都可出现明显针感,每次治疗后患者右侧肢体乏力都可有所改善,患者手指功能逐渐恢复,对指良好。

随诊至今,患者右侧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右手写字尚端正,生活自理。

总结

主穴之方1、方2,侧重于醒脑开窍、滋补肝肾,通过调元神、利脑窍、补肝肾、充脑髓,达到以神导气、以气通经的功效。辅穴则侧重于疏通经脉、调和气血,通过经络通畅、气血顺调,达到气行血和、神安窍利,以利于痿废功能的康复。

所以,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主穴方Ⅰ、方Ⅱ和辅穴适用于脑卒中的各个阶段,也适合用于脑卒中的各种证型。一般来说,只要没有系统地接受正规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的患者,开始治疗的前3 天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之方Ⅰ。3 天以后主穴之方Ⅰ和主穴之方Ⅱ可以交替使用,或仅用主方Ⅱ。

当然,醒脑开窍针刺法的选穴、配方、进针手法、方向、深浅等认识,不是一气呵成的,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反复实践、不断提高、逐步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大体可分为2 个阶段,1976 年以前为试验阶段,1976 年以后为比较成熟阶段,而且随着疗法的不断完善,疗效也逐步提高。在醒脑开窍针刺法的提出、形成、发展到完善的整个过程中,始终立足于整体,着眼于治病求本的原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