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2年陈毅追悼会上,毛主席看到一老人所作挽联:给他安排工作

 格林书屋 2022-08-06 发布于广西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因病逝世。1月10日,陈毅元帅的追悼会在北京西郊八宝山举行,许多人都自发来到现场送别陈毅元帅,毛主席和其他革命领导们也来到了追悼会上,告别昔日亲密的战友。

偶然之间,毛主席注意到了角落里的一副挽联。当看到落款的名字后,他立即喊来了站在一旁的周总理说道:“迅速给他安排一个工作。”

这副挽联上写着什么内容?又是谁送的?毛主席为何看见挽联后要给他安排工作?

图丨陈毅

好友去世,悲痛不已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不幸逝世。张伯驹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悲痛,哭晕了过去。为了悼念陈毅元帅,张伯驹买了一个花圈来敬献,还在挽联上写下了一段话:

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

随后,张伯驹和妻子带着花圈来到了陈毅家中。陈毅妻子张茜听闻张伯驹来了,便立即出门来迎接。

看见张伯驹和爱妻如此情真意切,张茜失声痛哭起来。陈毅在生前的时候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张伯驹,总是念叨着,因此张茜对张伯驹非常尊重。

图丨张伯驹

张伯驹将手中的花圈交到了张茜的手中,他称这是他的一份心意。对于好友的逝世他倍感伤痛,但由于自己的特殊原因,自己不能出席追悼会,这个花圈可以不用放在追悼会上,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听到张伯驹说的话,张茜顿了顿,随后她激动地说:“没关系的,这是你的一份情谊,我一定会把这个花圈摆过去的,我相信陈毅也会同意我这么做。”

1月10日,陈毅元帅的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如期举行。

图丨陈毅夫妇

毛主席参加追悼会

这个追悼会的规格并不是很高,人数定在了500人左右。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本是不会参加这次追悼会的。还有一些外国友人、民主人士等也不能参加。后来等整个追悼会准备完毕后,在大约一点半钟的时候,毛主席决定要参加陈毅元帅的追悼仪式。

毛主席用完午餐后准备躺在床上小憩一会儿,但他在床上躺了好久却怎么也睡不着,心中似乎有些心事。于是主席决定起床去书房看书,秘书张玉凤便搀扶着毛主席前往了书房。

到了书房后,主席拿着书却怎么也看不进去,神色中透露出一丝忧愁。秘书察觉到了主席的异常,但她也不好上前去打扰毛主席。

图丨毛主席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眉头紧皱,然后问秘书:“小张,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张玉凤看了看钟表,然后说道:“主席,现在是一点半了。”

秘书刚一说完,毛主席就让她立即调车,称自己要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张玉凤站在一旁愣了愣,现在一点半,陈毅的追悼会是三点钟开始。她没想到毛主席会在这个时候说,要去参加这场追悼会。

但她没有过多地询问,毕竟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很长时间了,经常会有一些突发情况。

张玉凤随即就打电话让人调车过来。警卫长陈长江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就通知了中央警卫局局长汪东兴,副局长张耀祠以及周恩来总理。

图丨毛主席

没一会,车辆、护卫人员、医药人员等都已经就位,只等毛主席上车出发即可。而此时的毛主席因为着急感到追悼会现场,他连衣服都没有来得及换,就只在睡衣的外面套了一件中山装和一件米色大衣,然后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之下上了车。

另一边的周总理得知主席要去八宝山的消息后,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出发赶在毛主席的前面到了目的地。

在这之前他已经下了通知:只要是提出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的人,都可以到八宝山参加。到达追悼会现场后,周总理亲自检查了追悼会的一切事宜,以确保毛主席到场后的安全以及追悼会的顺利进行。

图丨周总理

两点半的时候,毛主席的车到达了八宝山,周总理带着人一起在八宝山迎接主席到来。在工作人员搀扶下,毛主席来到了八宝山的礼堂。在礼堂的正前方摆着陈毅元帅的遗像。毛主席看着那张遗像,顿了顿,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他没有想到两人再一次见面,面对的竟是对方的遗像,想来心中自然是愁思千万缕。随着视线的转移,他看见了一个个的花圈摆放在灵台的两侧。

在去休息室的途中,毛主席大多都是瞟了几眼这些花圈上写的内容,其中有一个花圈挽联上的内容深得毛主席关注。

这个花圈摆放在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但它挽联上写的内容却深得毛主席的夸赞。他称这挽联上写的正是陈毅同志的真实写照,这个花圈就是张伯驹敬献给陈毅的那个。

图丨张伯驹

毛主席留意到了这副挽联下方的署名,他感到有些惊讶。于是他转过头问陈毅的夫人张茜:“陈毅生前和张伯驹很熟络吗?”

张茜点了点头,然后缓缓说道:“是的,陈毅非常欣赏张伯驹的才华,他在生前经常因为张伯驹的才华被埋没而感到痛心和惋惜。”

毛主席思量了一番,然后喊来了站在身旁的周总理,让他为张伯驹安排一份工作。主席称像张伯驹如此有才能的人,怎么能让人家没有一口饭吃呢?周总理点了点头,表示会立即安排好这件事。

图丨周总理与毛主席

才子伯驹,颇有风骨

张伯驹,1898年出生在官宦世家,家庭优渥,他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他的亲生父亲是张锦芳,但在他六岁的时候,张锦芳便将他过继给了大伯父张镇芳。张镇芳是民国的大官员,袁世凯是张伯驹的表叔。

在张伯驹小的时候,袁世凯就将他接到天津和自己的儿子们,一起在新书院学习。

张伯驹自幼就聪慧灵敏,颇有才子之气,在他九岁的时候便已经可以写出绝妙的诗词。他的父亲和表叔袁世凯对张伯驹寄予了厚望,希望他有朝一日能成才。

图丨袁世凯

1918年,张伯驹在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下,正式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军人。随后他就来到了袁世凯的身边,为他效力。张伯驹在工作中表现得非常突出,袁世凯对他也极其满意。

虽说在军中任职,但张伯驹的志向其实并不在此,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都埋藏着想当文学家的梦想种子。

自从他开始去私塾学习的时候,他就对那些诗词非常感兴趣。但由于家人的期望,张伯驹不得不将这个爱好封印在内心深处。

在张伯驹空闲的时候,他就会看看书,读读诗歌以此来打发自己的时间,在军中任职的时候,他也没有具体负责军务。

图丨张伯驹

1927年,张伯驹离开了部队到银行里面上班。也就是从这个时候他开始接触到了文物业,心里也有了想要收藏文物的想法。

要想当一个文物收藏家,必须要有好眼力,能够辨识那些文物的真伪。为此,张伯驹经常会出入各个古董店,进行考察,不断学习。

慢慢地,张伯驹越来越热爱收藏文物这件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收藏的作品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其中就包括《上阳台帖》、《游春图》等等。

其实,他收集这些文物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喜好。更多的是他不希望这些文物落入到其他外国人的手中,不希望祖国的宝贵文化财产被他国的人所掠夺。

图丨张伯驹

当时的中国处于动荡时局,许多外国人都盯上了中国的这些文物。张伯驹花大量的价钱买回了它们以此来阻止它们流落到海外,以至于最后自己财产几乎所剩无几。

在建国之后,张伯驹将自己收藏多年的大部分国家级宝物都献给了国家,他不要一丝回报。很多人知道这件事情后,对张伯驹敬佩不已。有多少人能做到他这样呢?

图丨张伯驹

与陈毅相识

1957年的夏天,张伯驹与陈毅相识。当时陈毅正在北海欣赏一个书画展中的展品,在这个展览会上有许多名家真迹,陈毅非常感兴趣。

后来,陈毅经过了解得知这次展览会的主办人是张伯驹,而且展会上很多名迹都是他捐献的。就在这个时候,陈毅心中萌生了想要与张伯驹见一面的念头。

其实早在陈毅在上海担任市长的时候,张伯驹就想前去拜访他,与他一起探讨一下文学。但张伯驹到上海去之后,陈毅刚好那时候不在上海,无奈之下张伯驹只好原路返回。

图丨陈毅

自那次展览会几天后,陈毅邀请张伯驹到自己家中做客。两人坐在一起聊了一些关于文学方面的话题,交谈的整个过程都十分融洽。两人有很多的共同语言,就如同多年未见的故友一般,恨不得聊上三天三夜。

这一次见面,让张伯驹印象深刻。很多年后他都能想起当时与陈毅见面的整个画面,以及他们的对话内容。陈毅的真诚与直爽以及他对别人的尊重,深深地打动了张伯驹。

后来,两人虽然没有经常见面,但他们彼此都相互挂念着对方。或许这就是真正的好朋友,在没有见面的那段日子也会相互牵挂着对方、关心着对方。

图丨陈毅

在距离上次见面不久后,张伯驹就遇到了人生中最困难的时刻,这也算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那段时间,张伯驹的精神状态都不是特别好,经常会独自一人陷入苦闷当中。他有好几次都想给陈毅写信,告诉他自己的境遇,但又怕陈毅会为他担心,于是就不了了之。

陈毅当时已经知道了张伯驹所面临的处境,他也在默默帮助张伯驹,尽可能地帮忙解决朋友的难处。

1960年,陈毅与于毅夫相见,他们俩是多年的老友,于毅夫在吉林省就任省委书记一职。在与于毅夫谈话的过程中,陈毅想到了张伯驹。

陈毅觉得或许自己的这位老友,可以帮张伯驹渡过这个阶段的困难。于是他向于毅夫说明了张伯驹的实际情况,并请求他帮忙在吉林省给他安排一个工作,于毅夫答应了。

图丨于毅夫

但对于张伯驹工作的具体安排,于毅夫称自己还要好好思考一下。

回到吉林省后,宣传部长宋振庭从于毅夫的口中得知了张伯驹的事情。宋振庭知道张伯驹是少有的人才,因此对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视的。

在两人的商议下,决定安排张伯驹夫妻二人来吉林任职。另一边的张伯驹收到吉林省文化局传来的电报后,欣喜之情一下子涌上了心头。他立即就写信告诉了陈毅这个好消息。

几天后,陈毅派人将张伯驹夫妻两人接到了家中。他特意叮嘱张伯驹到了吉林后可以发展那里的文化事业,他相信张伯驹一定会大有作为的。

图丨张伯驹

后来,张伯驹夫妇到达吉林后,在吉林省博物馆中任职。张伯驹主要负责的就是文物的鉴定工作,毕竟他在这个方面是非常擅长的。

张伯驹心中一直都牢记着陈毅曾对他的叮嘱,对待工作丝毫不敢懈怠。但好景不长,张伯驹夫妇的处境越来越糟糕,几经辗转,他们又回到了北京,此时的他们既没有工作,也无法在北京落户。

陈毅知道他们的具体情况后感到痛心,但此时的他已经有重病在身,身体状况也一日不如一日。因为一些原因,张伯驹一直都没能去医院看望陈毅。他本来还想着等陈毅身体恢复好了之后回家便能相聚,但世事无常,再次见面的时候,故友已经离开了人世。

图丨张伯驹夫妇

总结

自八宝山追悼会后,张伯驹的人生再一次发生了转折,在毛主席的指示之下,张伯驹成为了中央文史馆馆员。馆长章士钊亲自派人将聘用书送到了张伯驹的手中。

相信陈毅元帅知道的话,一定会为张伯驹先生感到开心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