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秦史话丨38.春秋(3)周平王时期(下)

 金色年华554 2022-08-07 发布于江西

一、历史年表

前741年(庚子) 周平王30年、鲁惠公28年、齐庄公54年、晋昭侯5年(曲沃桓叔5年)、秦文公25年、楚蚡冒17年、宋宣公7年、卫庄公17年、陈桓公4年、蔡宣侯9年、曹桓公16年、郑庄公3年、燕郑侯24年、杞武公10年

前740年(辛丑) 周平王31年、鲁惠公29年、齐庄公55年、晋昭侯6年(曲沃桓叔6年)、秦文公26年、楚武王元年、宋宣公8年、卫庄公18年、陈桓公5年、蔡宣侯10年、曹桓公17年、郑庄公4年、燕郑侯25年、杞武公11年

前739年(壬寅) 周平王32年、鲁惠公30年、齐庄公56年、晋孝侯元年(曲沃桓叔7年)、秦文公27年、楚武王2年、宋宣公9年、卫庄公19年、陈桓公6年、蔡宣侯11年、曹桓公18年、郑庄公5年、燕郑侯26年、杞武公12年

前738年(癸卯) 周平王33年、鲁惠公31年、齐庄公57年、晋孝侯2年(曲沃桓叔8年)、秦文公28年、楚武王3年、宋宣公10年、卫庄公20年、陈桓公7年、蔡宣侯12年、曹桓公19年、郑庄公6年、燕郑侯27年、杞武公13年

前737年(甲辰) 周平王34年、鲁惠公32年、齐庄公58年、晋孝侯3年(曲沃桓叔9年)、秦文公29年、楚武王4年、宋宣公11年、卫庄公21年、陈桓公8年、蔡宣侯13年、曹桓公20年、郑庄公7年、燕郑侯28年、杞武公14年

前736年(乙巳) 周平王35年、鲁惠公33年、齐庄公59年、晋孝侯4年(曲沃桓叔10年)、秦文公30年、楚武王5年、宋宣公12年、卫庄公22年、陈桓公9年、蔡宣侯14年、曹桓公21年、郑庄公8年、燕郑侯29年、杞武公15年

前735年(丙午) 周平王36年、鲁惠公34年、齐庄公60年、晋孝侯5年(曲沃桓叔11年)、秦文公31年、楚武王6年、宋宣公13年、卫庄公23年、陈桓公10年、蔡宣侯15年、曹桓公22年、郑庄公9年、燕郑侯30年、杞武公16年

前734年(丁未) 周平王37年、鲁惠公35年、齐庄公61年、晋孝侯6年(曲沃桓叔12年)、秦文公32年、楚武王7年、宋宣公14年、卫桓公元年、陈桓公11年、蔡宣侯16年、曹桓公23年、郑庄公10年、燕郑侯31年、杞武公17年

前733年(戊申) 周平王38年、鲁惠公36年、齐庄公62年、晋孝侯7年(曲沃桓叔13年)、秦文公33年、楚武王8年、宋宣公15年、卫桓公2年、陈桓公12年、蔡宣侯17年、曹桓公24年、郑庄公11年、燕郑侯32年、杞武公18年

前732年(己酉) 周平王39年、鲁惠公37年、齐庄公63年、晋孝侯8年(曲沃桓叔14年)、秦文公34年、楚武王9年、宋宣公16年、卫桓公3年、陈桓公13年、蔡宣侯18年、曹桓公25年、郑庄公12年、燕郑侯33年、杞武公19年

前731年(庚戌) 周平王40年、鲁惠公38年、齐庄公64年、晋孝侯9年(曲沃桓叔15年)、秦文公35年、楚武王10年、宋宣公17年、卫桓公4年、陈桓公14年、蔡宣侯19年、曹桓公26年、郑庄公13年、燕郑侯34年、杞武公20年

前730年(辛亥) 周平王41年、鲁惠公39年、齐釐公元年、晋孝侯10年(曲沃庄伯元年)、秦文公36年、楚武王11年、宋宣公18年、卫桓公5年、陈桓公15年、蔡宣侯20年、曹桓公27年、郑庄公14年、燕郑侯35年、杞武公21年

前729年(壬子) 周平王42年、鲁惠公40年、齐釐公2年、晋孝侯11年(曲沃庄伯2年)、秦文公37年、楚武王12年、宋宣公19年、卫桓公6年、陈桓公16年、蔡宣侯21年、曹桓公28年、郑庄公15年、燕郑侯36年、杞武公22年

前728年(癸丑) 周平王43年、鲁惠公41年、齐釐公3年、晋孝侯12年(曲沃庄伯3年)、秦文公38年、楚武王13年、宋穆公元年、卫桓公7年、陈桓公17年、蔡宣侯22年、曹桓公29年、郑庄公16年、燕穆侯元年、杞武公23年

前727年(甲寅) 周平王44年、鲁惠公42年、齐釐公4年、晋孝侯13年(曲沃庄伯4年)、秦文公39年、楚武王14年、宋穆公2年、卫桓公8年、陈桓公18年、蔡宣侯23年、曹桓公30年、郑庄公17年、燕穆侯2年、杞武公24年

前726年(乙卯) 周平王45年、鲁惠公43年、齐釐公5年、晋孝侯14年(曲沃庄伯5年)、秦文公40年、楚武王15年、宋穆公3年、卫桓公9年、陈桓公19年、蔡宣侯24年、曹桓公31年、郑庄公18年、燕穆侯3年、杞武公25年

前725年(丙辰) 周平王46年、鲁惠公44年、齐釐公6年、晋孝侯15年(曲沃庄伯6年)、秦文公41年、楚武王16年、宋穆公4年、卫桓公10年、陈桓公20年、蔡宣侯25年、曹桓公32年、郑庄公19年、燕穆侯4年、杞武公26年

前724年(丁巳) 周平王47年、鲁惠公45年、齐釐公7年、晋孝侯16年(曲沃庄伯7年)、秦文公42年、楚武王17年、宋穆公5年、卫桓公11年、陈桓公21年、蔡宣侯26年、曹桓公33年、郑庄公20年、燕穆侯5年、杞武公27年

前723年(戊午) 周平王48年、鲁惠公46年、齐釐公8年、晋鄂侯元年(曲沃庄伯8年)、秦文公43年、楚武王18年、宋穆公6年、卫桓公12年、陈桓公22年、蔡宣侯27年、曹桓公34年、郑庄公21年、燕穆侯6年、杞武公28年

前722年(己未) 周平王49年、鲁隐公元年、齐釐公9年、晋鄂侯2年(曲沃庄伯9年)、秦文公44年、楚武王19年、宋穆公7年、卫桓公13年、陈桓公23年、蔡宣侯28年、曹桓公35年、郑庄公22年、燕穆侯7年、杞武公29年

前721年(庚申) 周平王50年、鲁隐公2年、齐釐公10年、晋鄂侯3年(曲沃庄伯10年)、秦文公45年、楚武王20年、宋穆公8年、卫桓公14年、陈桓公24年、蔡宣侯29年、曹桓公36年、郑庄公23年、燕穆侯8年、杞武公30年

前720年(辛酉) 周平王51年、鲁隐公3年、齐釐公11年、晋鄂侯4年(曲沃庄伯11年)、秦文公46年、楚武王21年、宋穆公9年、卫桓公15年、陈桓公25年、蔡宣侯30年、曹桓公37年、郑庄公24年、燕穆侯9年、杞武公31年


二、历史事件

  • 前741年(楚蚡冒去世)

【楚】 楚蚡冒在位十七年而去世,蚡冒之弟熊通(熊绎之十一世孙,霄敖之子,芈姓,熊氏,名通,为楚国第十七任君主,前740年-前690年在位)杀了蚡冒之子而代立,是为楚武王。

  • 前740年(州吁好兵,卫庄公弗禁)

【卫】 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吕得臣(即齐庄公之太子,未即位而卒)的妹妹,名叫庄姜(姜姓,嫁给卫庄公,故称庄姜),长得美丽但没生儿子,就是卫国人作《硕人》之诗赞美的那个人。庄公又娶陈国女子,名叫厉妫(妫姓,谥号为厉,故称厉妫),生了孝伯,孝伯早卒。厉妫的妹妹戴妫(妫姓,谥号为戴,故称戴妫)生了桓公卫完,庄姜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公子州吁(姬姓,卫氏,名州吁),是庄公宠妾的儿子,受到庄公宠爱。庄公十八年,州吁长大,喜好武事,庄公未加管束,庄姜很讨厌他。

石碏劝庄公说:“臣听说喜爱儿子,应教之有方,不让他走上邪路。骄傲、奢侈、淫欲、放荡,是走上邪路的开端。这四种恶习的产生,是由于宠爱和赏赐太过分。如果要立州吁为太子,就应该定下来;如果犹豫不定,就会成为祸乱的阶梯。那种受宠而不骄傲,骄傲而能安于地位下降,地位下降而不怨恨,怨恨而能自我克制的人,是很少见的。低贱的妨害尊贵的,年少的驾凌年长的,疏远的离间亲近的,新来的离间旧有的,弱小的侵凌强大的,淫欲的破坏道义的,这就叫六逆。君主有道,臣下奉行,父亲慈爱,儿子孝顺,兄长和爱,弟弟恭敬,这就叫六顺。去掉顺的,而效法逆的,就会加速祸乱的到来。作为人君,应该尽力去掉祸乱,现在却加速它的到来,这样做恐怕不妥吧?”庄公不听。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州吁交好,石碏禁止,石厚不听。后来卫桓公即位后,石碏就告老回家了。

  • 前739年(晋昭侯被弑;秦国伐南山大梓树时遇到大公牛)

【晋】 晋昭侯七年(即晋孝侯元年),晋国大臣潘父弑其君主昭侯,迎接曲沃桓叔。桓叔欲入晋都,晋都的人发兵攻打桓叔。桓叔被打败,退回曲沃。晋人共立昭侯之子姬平(唐叔虞之十一世孙,姬姓,晋氏,名平,为晋国第十三任君主,前739年-前724年在位)为君,是为晋孝侯。晋人诛杀了潘父。

【秦】 秦文公二十七年,秦国砍伐南山(山名,陈仓南的仓山)的大梓树,砍断以后,从树中跑出一头大公牛,进入丰水中。

《录异传》载,秦文公时,雍南山有一棵大梓树,文公派人去砍伐,顿时就有暴风雨,树上的创口随即合拢。当时有一人病了,夜往山中,听到鬼对树神说:“秦君若让人披散头发,用红丝缠住树干砍伐,你能不困窘吗?”树神哑口无言。第二天,病人将听到的话告诉文公,文公依言砍伐,梓树被砍断,从树中跑出一头青牛,走入丰水中。后来青牛从丰水中出来,文公使骑兵击杀它,未能取胜。有个骑兵堕到地上后又爬上马背,头发散开了,青牛害怕,逃入丰水中不再出来,秦国因而设置了旄头骑。汉、魏、晋继续沿用此名。武都郡立有怒特祠,供奉的就是大梓牛神。

  • 前738年(楚人侵申)

【周】 周平王三十三年,楚国人入侵申国。

  • 前735年(卫庄公去世)

【卫】 卫庄公在位二十三年而去世,太子卫完(卫康叔之十一世孙,姬姓,卫氏,名完,为卫国第十三任君主,前734年-前719年在位)继位,是为卫桓公。

  • 前733年(州吁骄奢被黜,出奔国外)

【卫】 卫桓公二年,其异母弟州吁骄横奢侈,桓公罢免了他的职务,州吁逃到国外。

  • 前731年(齐庄公去世;曲沃桓叔去世)

【齐】 齐庄公在位六十四年而去世,其儿子吕禄甫(齐太公之十世孙,姜姓,吕氏,名禄甫,为齐国第十三任君主,前730年-前698年在位)继位,是为齐釐公。

【晋】 晋孝侯九年,曲沃桓叔去世,桓叔的儿子姬鱓接替桓叔,是为曲沃庄伯。

  • 前729年(狄人伐翼,到达晋郊;宋宣公立弟弟为君;燕郑侯去世)

【晋】 周平王四十二年,狄人入侵晋都翼城,抵达晋国城郊。

【宋】 宋宣公的太子,名叫子与夷(宋微仲之十一世孙,子姓,宋氏,名与夷,为宋国第十五任君主,前719年-前710年在位)。宣公十九年,宣公病重,把君位让给弟弟子和(宋微仲之十世孙,宋武公之子,子姓,宋氏,名和,为宋国第十四任君主,前728年-前720年在位),说:“父死子继,兄死弟及,这是天下的通义。我想立子和为君。”子和再三辞让才接受。宣公死后,子和继位,是为宋穆公。

【燕】 燕郑侯在位三十六年而去世,其儿子燕穆侯(召公奭之十四世孙,前728年-前711年在位)继位。

  • 前724年(曲沃庄伯弑杀晋孝侯)

【晋】 晋孝侯十六年,孝侯被曲沃庄伯杀死于翼城。晋人攻打曲沃庄伯,庄伯再次退回曲沃。晋人又立孝侯之子姬郄(唐叔虞之十二世孙,姬姓,晋氏,名郄,为晋国第十四任君主,前723年-前718年在位)为君,是为晋鄂侯。

  • 前723年(鲁国初请郊庙之礼;鲁惠公去世)

【周】 周平王四十八年,鲁惠公遣宰让向周天子请求让鲁国使用郊庙之礼(古代天子祭祀天地与祖先之礼),平王派史角前往鲁国,鲁惠公留住史角。史角的后人居住在鲁国,于是就有了墨翟之学。鲁国使用郊庙之礼就是从此时开始的。

【鲁】 鲁惠公的元妃是孟子(宋国之女,子姓,排行老大曰“孟”,故称孟子)。孟子死后,以声子(孟子的侄娣,子姓,谥号为声,故称声子)为继室(诸侯始娶,例以同姓之国侄女或妹随嫁,称“媵”,元妃死则次妃摄治内事。声子为孟子随嫁媵,所以称继室,不称夫人。),生了鲁隐公(鲁公伯禽之七世孙,姬姓,鲁氏,名息,一名息姑,为鲁国第十四任君主,前722年-前712年在位)。宋武公生了女儿仲子(子姓,排行第二,故称仲子),仲子出生时手心上就有“为鲁夫人”的文字,所以仲子嫁给了鲁惠公。仲子生了桓公姬允(姬姓,鲁氏,名允,一名轨,为鲁国第十五任君主,前711年-前694年在位)不久,即鲁惠公四十六年,惠公去世,因此隐公摄政而奉戴桓公。

  • 前722年(鲁隐公与邾仪父盟于蔑;郑庄公黄泉见母;鲁隐公与宋人盟于宿;鲁国公子豫与邾人、郑人盟于翼)

【鲁】 鲁隐公元年,春季三月,鲁隐公及邾仪父(邾国国君,子爵,曹姓,名克,亦称邾子克。邾国,曹姓,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南陬村,相传周武王封颛顼之后挟于此,春秋时进爵为子爵,战国时为楚所灭。)在蔑(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泗水县东)会盟。邾仪父就是邾子克。隐公摄政后想和邾国交好,所以举行了蔑地的会盟。

【郑】 郑庄公二十二年,太叔段在京邑修治城郭,屯聚粮草,修缮盔甲和武器,充实了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的国都。母亲姜氏准备打开城门作为内应。庄公获悉了太叔段起兵的日期,说道:“可以动手了!”便命令公子吕率领战车二百乘讨伐京邑。京邑的人反叛了太叔段,太叔段逃到鄢邑(郑邑名,在今河南鄢陵县西北,原为妘姓之国,被郑武公所灭),庄公又攻打鄢邑。五月辛丑日(即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出奔到共国(国名,在今河南辉县市,后为卫国所灭)。

郑庄公于是把姜氏安置在城颍(郑邑名,在今河南临颍县西北),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可是不久又后悔了。颍考叔为颍谷(地名,在今河南登封西)的封人(官名,即掌土地之官),听说了这件事,就献给庄公一些礼物。庄公请他吃饭,他把肉留下不吃。庄公问他原因,他说:“小人有母亲,小人的食物她都尝过,但没尝过君主的肉羹,请允许我把肉羹带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孝敬,就我没有!”颍考叔说:“请问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庄公对他说了原因,并说现在很后悔。颍考叔说:“你何必忧愁呢?若是掘地见到泉水,在地道里相见,谁说不是'黄泉相见’呢?”庄公依言而行,他在进入地道时赋诗说:“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氏走出地道也赋诗道:“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于是母子和好如初。

图片

【鲁】 鲁惠公末年,在黄邑(宋邑名,在今河南民权县东)打败了宋国军队。鲁隐公即位,与宋国讲和。秋季九月,与宋人在宿国(国名,风姓,男爵,在今山东东平县东南,公元前684年为宋国所灭)会盟,两国开始通好。

【郑】 郑国的太叔段作乱时,公孙滑(郑武公之孙,太叔段之子,姬姓,名滑)逃奔到卫国。卫国人就替他讨伐郑国,攻取了廪延。冬季十月,郑国人率领周天子的军队以及虢国的军队攻打卫国的南部边境。郑国又请求邾国出兵相助,邾子克派人私下与鲁国大夫公子豫商量出兵之事。公子豫请求出兵,鲁隐公不许,他竟擅自率军前去。公子豫和邾国人、郑国人在翼(郑国地名,在今山东费县西南)会盟。

  • 前721年(鲁隐公与戎人盟于唐;莒人灭向;鲁国灭极;纪裂繻与莒子盟于密;郑人伐卫)

【鲁】 鲁隐公二年春季,隐公在潜(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济宁市西南)会见戎人(此指春秋时居今河南的戎人,昆吾氏之后,己姓),以重修鲁惠公时期的友好关系。戎人请求结盟,隐公没答应。秋季,隐公与戎人在唐邑(即棠邑,鲁邑名,在今山东金乡县东)结盟,重修了和戎人的友好关系。

【莒】 莒子(莒国国君,子爵。莒国是西周时分封的己姓小国,开国君主是兹舆期,都于计斤,在今山东胶州市西南,春秋初迁都莒,在今山东莒县,公元前431年为楚所灭。)在向国(西周小国,姜姓,在今山东莒南县东北,公元前721年为莒国所灭)娶妻。向姜(向国之女,姜姓,故称向姜)不安心住在莒国,就回到了向国。夏季,莒人入侵向国,带着向姜回国。

【鲁】 夏季,鲁国的司空无骇(司空,官名。无骇,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之孙,姬姓,展氏,名无骇。)率军进入极国(西周、春秋间国名,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金乡县东南),派费庈父(即费国国君,费国在今山东金乡县东)灭亡了极国。

【纪】 秋季九月,纪国大夫裂繻来鲁国迎接鲁隐公的女儿,这是卿为国君来迎亲。冬季,纪国大夫裂繻和莒子(莒国国君,子爵)在密(莒国地名,在今山东昌邑县东)会盟,这是为了调和鲁国与莒国的关系。

【郑】 冬季,郑国人攻打卫国,以讨伐公孙滑(即太叔段之子)的叛乱。

  • 前720年(周平王驾崩;周郑交质到周郑交恶;宋穆公为报恩而舍子立侄;齐郑盟于石门)

【周】 周平王五十一年,春季三月壬戌日(即三月二十四日),平王驾崩,太子姬洩父早死,于是立姬洩父之子姬林(周武王之十三世孙,周平王之孙,姬姓,名林,为周朝第十四任王、东周第二任王,前719年-前697年在位)为王,是为周桓王。

【郑】 郑武公、郑庄公先后担任周平王的卿士。平王暗中又将朝政分托给虢公(南虢国国君,仕于周),为此庄公埋怨平王,平王说:“没有这回事。”因此周、郑交质(交质,谓古代列国互相派人为质,作为守信的保证)。周平王的王子狐(周平王之子,姬姓,名狐)去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公子忽(郑庄公太子,姬姓,名忽,字曼伯,后即位为昭公)去周室做人质。平王去世,周人想把朝政交给虢公。夏季四月,郑国的祭仲带兵割取了温邑(周邑名,在今河南温县西南)的麦子。秋季,又割取了成周的谷子。于是周、郑交恶。

图片

【宋】 宋穆公九年,穆公病重,召见大司马孔父嘉(宋微仲之八世孙,孔子之六世祖,子姓,名嘉,字孔父,时任大司马,掌管全国军事)说:“先君宣公舍弃太子子与夷而立我为君,我不敢忘记。我死之后,务必立与夷为君。”孔父嘉说:“群臣皆愿立你的儿子公子冯(子姓,宋氏,名冯,初居郑国,宋太宰华父督弑殇公后,迎立他为国君,是为宋庄公)。”穆公说:“千万不要立公子冯,我不可以负宣公。”于是穆公让公子冯离开宋国,到郑国居住。八月庚辰日(即八月初五),穆公去世,其兄宣公的儿子子与夷继位,是为宋殇公。君子听说这件事后,说道:“宋宣公可算是知人啊,立其弟以成全道义,然而最终他的儿子又享有君位。”

【齐】 冬季,齐国与郑国在石门(齐国地名,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南)会盟,以重续当年在卢(地名,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南)结盟的友好关系。


参考书目:

1.《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左传全译》[春秋]左丘明著 王守谦等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11月第1版)

2.《史记》 [汉]司马迁著 韩兆琦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6月北京第1版)

3.《竹书纪年》[梁]沈约注(上海涵芬楼影印天一阁刊本)

4.《纲鉴易知录》 [清]吴乘权等辑 刘韶军等译(中华书局,2012年2月北京第1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