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6个特大城市将晋级超大城市,超大城市数量达13个,1市已建成

 扬眉剑客 2022-08-07 发布于山东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也在持续优化,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趋势。

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信息化步伐,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已经由2000年的36%提升到了64.72%,以超过一个百分点的年均增长速度提升,目前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了9亿。

文章图片1

随着“十四五”的全面开启,推动区域均衡化、协同发展和一体化已经成为各地发展的重要方面,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

比如,安徽省已经被长江三角洲纳入规划,苏浙沪皖已经朝着深度一体化方向迈进;湖南的长株潭实现同城化一体化发展,同时“打包”共同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此外像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等发展成效明显。

与此同时,都市圈经济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国家先后批复了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成都都市圈、西安都市圈等五大都市圈,涵盖了东部、中部、西部等区域。

文章图片2

根据2021年公布的特大城市(城区人口1000万以上)和超大城市(城区人口500万—1000万)名单,目前我国共有7个超大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重庆、深圳、广州、天津、成都。其中,东部地区5个,西部地区2个。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东部地区改革开放较早,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较高,城镇化建设也是处于领先水平。

西部地区重庆和成都城市体量较大,辐射和带动能力较强,在产业、消费、人口、商业等集聚方面具有距离优势,形成了独特的“成渝经济板块”。

在这份榜单之中,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还没有一个城市上榜,也可以看出这些区域在龙头城市带动方面相对较弱。

文章图片3

武汉

未来5-15年,我国的城市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还将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朝着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迈进,另外还将有一大批城市迈入大中城市行列,城市结构体系将会更加完善。

在这份名单之中,还有14个城市被确定位特大城市,分别是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 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

根据我国城市等级标准,一个城市的城区人口将成为这个城市能否晋级的关键性指标,目前我国将城市分为“五类七档”,包括超大城市、特大城市、I型大城市、II型大城市、中等城市、I型小城市和II型小城市。

文章图片4

南京

6个特大城市晋级超大城市: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

在上述14个特大城市之中,从城区人口规模和城市发展潜力来看,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有望晋级为超大城市。从城区人口关键指标来看(2021年公布):

1.武汉:城区人口995万;

2.东莞:城区人口956万;

3.西安:城区人口928万;

4.杭州:城区人口874万;

5.佛山:城区人口854万;

6.南京:城区人口791万。

文章图片5

东莞

从上述城区人口上看,武汉、东莞、西安3市已经超过了900万,距离建成超大城市,城区人口都在100万之内的差距,其中武汉市仅差5万人。

根据最新的城市常住人口来看,武汉新增了120万,是我国常住人口新增最多的城市,而且武汉在总人口方面已经再次反超郑州,成为中部常住人口、城区人口最多的城市,可以肯定,武汉已经率先建成超大城市。

此外,东莞和西安距离超大城市也很近,未来只要稍加努力2-3年内步入超大城市问题不是很大。

文章图片6

杭州

此外,浙江省会杭州和广东佛山接近900万人,未来5-10年之内进入超大城市几率非常大,特别是杭州市去年新增了23万,如果按照此数据计算,未来5年将会晋级超大城市。

此外,南京在上述6个城市之中城区人口最少,为791万人,而2021年南京新增常住人口10.37万,如果按照此速度计算,需要11年的时间完成晋级。

根据南京市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成超大城市,压力较大,不过南京被誉为“徽京”,既是江苏省会城市,也是辐射和带动安徽东南地区的核心城市,进入超大城市也是时间问题,未来我国的超大城市数量将达13个。

文章图片7

佛山

从经济上看,上述6个城市全部为“万亿城市”,其中杭州、武汉、南京是全国城市GDP十强城市。

2021年经济数据显示,杭州GDP为18109.42亿元、武汉GDP为17716.76亿元、南京GDP为16355.3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强劲,辐射带动能力较强,是所在区域中心城市。

此外,佛山GDP为12156.54亿元、东莞GDP为10855.35亿元、西安GDP为10688.28亿元,其中东莞为新晋“万亿GDP城市”。

这些万亿城市,经济实力雄厚,产业竞争力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大,为建成超大城市奠定了基础。

文章图片8

西安

与此同时,超大城市在应对突发事件和城市交通等方面存在一些弊端,近年来国家也在持续推动超大城市功能的疏解,但相对特大城市、大中城市,超大城市在辐射和带动能力以及竞争力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