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因文而具慧眼——朱光潜《谈文学》笔记(二)

 陋室夜读 2022-08-07 发布于辽宁

一 《文学与人生》


1.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才算“美”?

作者对于人生世相都必有一种独到的新鲜的观感;

这种观感都必有一种独到的新鲜的表现;

这观感和表现即内容与形式必须达成一片,融合无间,成为一种有生命的和谐的整体,能使观者由玩索而生欣喜。

可以一言蔽之:独到而新鲜的内容与形式。

2.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

因为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所以有口头文学和“文字写定的文学”(现在称之为“书面文学”吧?)之分。

像中国的《诗经》,希腊的《荷马史诗》,口头文学是书面文学的起源,是全民众的集体创作,它的传播期就是成长期,它的欣赏者也就是它的创作者。所以,口头文学最能表现一个全社会的人生观感。

书面文学由口头文学变成,是一大进步。作品可以扩充到更久更远。但因为书面文学的媒介是文字,不识字的人便无从创造和欣赏,文学于是变成特殊群体的专利品而不能遍及一般人。所以书面文学不能表现全民众的精神和意识,不免由窄化而传统化、形式化、僵硬化(知道了这一点,阅读文学作品可要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不然就会虚空。);所以一般人就容易认为文学无足轻重(这主要是因为一般人没有闲心、没有能力)。

现如今,谈文学仍然是一种奢侈。难怪先生说:“一个人要想郑重其事地来谈文学,难免有几分胆怯。”所以,本篇开场白就是替自己的几篇文章做辩护的。也就是要讨论文学之于人生的重要性吧。

3.文学的“有用”和“无用”。

文学的“无用”之用。

在一般人看来,文学同其他艺术一样,饥不能果腹,寒不能蔽体,自然“无用”。而在近代主张“为文艺而文艺”的人看来,文学的妙处正在它的无用:和其他艺术一样,文学是人类超脱自然需要的束缚而发出的自由活动。通过文学活动,才显出人是自家在主宰,不只是受自然驱遣的奴隶;才显得出他有一片高尚的向上的心。它起于实用而又超过实用。文学的高贵就在于此。

文学的“有用”之用。

在先生看来,文学也不能说是完全无用。它能表现人类的思想情感,可以产出、传播文化,能感动无数心灵去启发无数心灵的创造。“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单是“行远”的功用就深广不可思议。

4.文学与道德。

对于柏拉图、卢梭、托尔斯泰和程伊川所认为的文学不道德或不健康的看法,作者一方面承认一部分文学作品存在这种毛病,这只能归咎于作品的不完美,不能断定文学本身必有罪过。一方面认为,在聚精会神、心无旁涉的文学创作与欣赏中,道德的问题就无从闯入意识阈;而且一个人如果有纯正的文艺修养,他在文艺方面所受的道德影响可以比任何其他体验与教训的影响更为深广;文艺是思想感情的表现,使生命得以畅旺地发展,要完全实现人生,决然离不开文艺。

所以,文艺不是奢侈而是人生的需要。它一方面是人生的返照,一方面是现实人生的超脱。尤其在纷纭扰攘的世界中,我们更需要文艺的怡养,脱去尘劳,得到精神的解放。

对于中国古代文人“文以载道(为道德教训而文艺)”和“诗言志(为文艺而文艺)”的说法,作者认为文艺的“道”不应该是道德教训,道德教训不是文学的义务。文艺中的“道”应是人生世相的道理。这样讲,“文以载道”和“诗言志”是说的同一回事。

作者最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与其说“文以载道”,不如说“因文证道”。文艺到了最高的境界,从理智上说,对于人生世相必有深广的观照与彻底的了解;从情感方面说,对于人世悲欢好丑必有平等的真挚的同情,冲突化除后的谐和,不沾小我利害的超脱,高等的幽默与高度的严肃,成为相反者之同一。抓住某一时刻的新鲜景象与兴趣而给以永恒的表现,这是文艺。即使不能表现,文艺也会给他一双看世界的慧眼,性情从而得到“怡养”。达到这种境界,人生便经过了艺术化,可以算得一个有“道”之士。



图片




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图片
图片

图片
您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