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戴季英

 xxcd 2022-08-07 发布于江苏

申请入驻

2022-03-11 18:11:45 来源: 泥腿看客  我国革命走过了一条很艰辛的路程。比如红军万里长征,历尽千难万险完成了战略转移,前有埋伏、后有追兵,老蒋以为能趁机消灭红军,但没想到红军靠顽强的毅力和战斗力,完成了历史创举。现在有人也曾走过这条长征路,很艰难。而当时红军是前有国民党军队堵截,后有追兵,每天都要应对敌人。这样的长征无人能体会艰苦。

除了应对蒋军堵截,我方也发生过一些问题。当时一些根据地,由于信息不灵,曾发生了令人痛心的肃反扩大化问题。揪出敌人没毛病,但不调查就把人关押甚至用刑枪毙,搞扩大化,就必然会造成冤假错案。

鄂豫皖苏区与陕北革命根据地就曾发生过一次“肃反”,刘志丹、高岗就险些被肃反。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就是一个叫戴季英的人。

提起戴季英这个人,很少有人知道。

1、戴季英其人

戴季英出生于湖北红安县,以前叫黄安县,这个县是有名的将军县,曾走出韩先楚、陈锡联等200多名将军,董必武、李先念等人也是红安人。

戴季英于1906年出生,其父与董必武有交往,是当地支持革命的知识分子。父亲戴寿云在1933年被国民党活活烧死,母亲被当地土豪打死。

受当地革命环境的影响,戴季英1926年入团,第二年入党,是黄麻暴动主要领导者之一。当时戴季英只有21岁。

黄麻暴动时,戴季英是总指挥部的一员,而且还是当地农民义勇队的总指挥,地位很高。而且英勇善战,1933年时,他与徐海东搭伴,成为红25军的政委。

抗战时,中央派戴季英再回鄂豫皖地区组织抗日,参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当时他是高敬亭的助手,两人一起组建新四军第4支队。

此后在徐海东、张云逸带领下,第4支队到津浦路西和路东建立敌后场。1939年6月,高敬亭被错杀,第4支队分为两个支队,戴季英与徐海东继续搭伴任第4支队政委,第5支队由罗炳辉率领。

后来徐海东病重,戴季英实际领导了第4支队在敌后作战。此后支队在敌后得以扩展,达到7000多人,继续在安徽中部、东部敌后进行部署,完成了皖东根据地建立。

第4支队作用很大,不仅在当地发展壮大,而且与八路军协调作战,与苏北新四军也有联系。

1945年,毛主席肯定了第4支队,还直接表扬了戴季英等人,可见当时戴季英的地位很重要。

1945年2月,河南军区成立,王树声任司令员,戴季英被任命为政委,在河南组织抗日行动。当时他们还率领部队深入豫西地区发展,并建立了各级党组织和抗日民族政府。

抗战胜利后,戴季英出任中原军区副政委、第一纵队政委,与王树声继续在中原作战,为中央东北、华北的战略部署做出贡献。

解放战争时,国民党军队10万大军杀向中原军区,李先念、王树声、郑位三、戴季英四人率领部队采取运动战,既打击了敌人,又实现了战略转移,再次受到毛主席的肯定。周公也对戴季英等人的表现予以肯定。

以上梳理了戴季英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一些情况,他的确做出了贡献,但此人也有很多错误。正是他的错误影响了他的一生。

2、“肃反专家”

戴季英之所以被后人负面评价,主要是他还有一个外号叫“肃反专家”,认为他是靠“肃反”起家的。

徐海东等人在鄂豫皖根据地建设很好的时候,当时25军收到了“整肃”命令,要求对军中掺杂的一些敌特分子进行“肃反”。戴季英作为政委就主导着这次肃反。此次“肃反”,造成25军很多指挥员被错杀。后来在面对国民党军的不断“围剿”,25军伤亡惨重,不得不北上,于1934年11月开始长征。

戴季英犯最大的错误还是“赤安事变”。1935年2月,刘志丹的红26军、27军建立西北根据地。9月,25军也到达陕北延川县永平镇,与刘志丹部队会合。两支队伍会师后,编为红十五军团,刘志丹出任军团长、徐海东任副军团长,戴季英职务是西北军事革命委员会政治部保卫局的局长。

但两军会师后,“肃反”扩大化并没有停止,戴季英甚至把刘志丹、高岗等高级指挥员逮捕。据史料记载,如果不是中央红军到达,刘志丹就可能被活埋。

此后因为戴季英、朱理治、聂洪钧等人的肃反令,激起了“赤安事变”,给刘志丹建立的根据地造成了严重破坏。

虽然此事不能全怪戴季英,因为早在25军到陕北前,朱理治、聂洪钧就到陕北进行“肃反”,两人本想抓刘志丹,但在陕北刘志丹的名气太大了,他们没敢下手。直到戴季英到来后,他们认为戴季英“肃反”有经验,就让戴季英实施抓捕。

对于戴季英等人的“肃反”扩大化行为,中央对他们进行严厉警告,周公很生气,还对戴季英等人进行严厉批评。戴季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犯的严重错误。

此后毛主席等召开会议,专门就西北局的历史问题及“左倾”思想进行剖析,戴季英等人也参加了会议。

1944年,戴季英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还写了相关资料,但他没有完全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

3、居功要官

建国后,参加革命的同志都有各自职务,戴季英被任命为市委书记,还是河南省委常委。但戴季英认为自己的官职小了,按照战争年代,他应该比省委书记职务都要高。特别是看到很多老乡都是开国将领,官职都比他大。戴季英内心产生不平衡。

建国初期,毛主席就意识到,必须抓好干部管理。对于毛主席的态度,戴季英不仅没有理会,1951年,当时我国正抗美援朝作战时,戴季英给中央和毛主席写封信,信中说他为革命做出重大贡献,对于组织的安排不满,而且直接向中央要官,要去北京任职,或者当省委书记。

对于戴季英对组织分配不满,还公然向组织要官的行为,毛主席很生气。1952年,河南省委按照中央要求,开除戴季英的党籍和公职。还把此决定登报。

从当时《报日人民》登的决定来看,戴季英的错误很严重,严重无组织无纪律,严重的个人主义思想。戴季英没被判刑,就算很大照顾了。

从戴季英就消失了,据说一直在省委大院过着隐居生活,而且也没赶上运动,有人说他因祸得福了。

1984年,中央恢复了戴季英的党籍,并给予他省部级待遇。1997年,戴季英病逝。

从戴季英的一生来看,他在革命时期的确做出过贡献。但人的一生,谁能无错。而戴季英搞“肃反”扩大化时,他正是年轻气盛之时,看不清是非,而且按照上级指示办,但最基本的是非总能分开吧。组织上对他的错误不追究,就已经是对他照顾了。但建国后,他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以为组织给他官位低了。但无论什么样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但戴季英却有看到这一点。

不过功是功过是过,有历史资料显示,黄麻起义时,年轻的戴季英是组织领导之一,而且前半生都是为了革命。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