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6年,斯诺为毛主席拍下一张经典照片,主席:没想到我这么好看

 殷国辉 2022-08-07 发布于河南

1937年3月,对斯诺倍加思念的毛主席还特意给其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前往延安访问。

斯诺收到回信后,考虑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国民党特务监视之下,决定让妻子海伦斯诺替他前往延安访问,完成自己未采访完的部分。

同年5月,毛主席亲自接见海伦斯诺,当他要进行自我介绍时,海伦却说自己早就在照片上认识毛主席了。

主席很是惊讶,不懂得海伦为何这么说。

说话间,海伦便掏出了一张毛主席“八角帽戎装照”。

海伦说这是斯诺去年给你照的照片,也是自己前来延安见你的介绍信。

当时,自己在西安时遭到国民党特务监视,为了摆脱他们,女扮男装,从宾馆窗户上跳了下来的时候,只带了两个东西,一是口红,另一个就是毛主席的这张照片。

毛主席听了后十分感动,他接过这张照片后仔细端详着,激动道:“没想到,我这个不修边幅的人,拍出来的照片竟然这么好看!”

那么,这张经典照片是在什么背景下拍摄的,它在当时有着怎样的世界影响力,而他的拍摄者斯诺,又与毛主席有着怎样的友谊?

毛主席肖像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这张照片的创作背景,及其拍摄者斯诺的故事。

一 斯诺同毛主席第一次见面

1936年6月,美国记者斯诺带着东北大学教授徐冰转来的介绍信、拿着两架照相机以及24个胶卷从北平出发。

来到西安后,斯诺和宋庆龄安排的一名年轻美国医生马海德一道,在红军联络员刘鼎、邓发的秘密安排下,冒着生命危险冲破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封锁线,进入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得知斯诺前来的消息后,毛主席十分重视,毕竟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利用多种形式对我党抹黑,且对苏区封锁外界信息,毛主席希望有人能将真实的苏区传递出去,如此国民党的造谣、污蔑就会原形毕露,而斯诺正是第一个来苏区访问的外国记者。

因此,主席多次对红军各部队强调,做好对斯诺采访的接待工作。

同年7月8日这天,斯诺和马海德来到陕北安塞百家坪,在这里他遇到了第一个中共重要领导人周恩来。

斯诺

斯诺原本以为,作为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周总理是一个罗宾汉式的传奇人物,也是一个狂热分子。

可真正接触后,他才感受到周总理身上的儒雅、气质、魅力,谈吐滔滔不绝且不失深思熟虑。

周总理和其交谈了2天2夜,为斯诺制定为其92天的访问行程,这让斯诺十分敬佩,他没想周总理如此心细缜密。

告别周总理后,斯诺两人经过3天跋涉来到保安。

快抵达红军司令部时,不少红军干部、战士们排成两排欢迎斯诺到来,现场还奏起振奋人心的军乐曲。

见到如此隆重场面,斯诺显得十分激动和不知所措。

斯诺还发现,红军战士们多半身体瘦弱、穿着简朴,显然是营养不良导致,可他们的眼神充满着热情和期待,对自己到来的由衷的友好欢迎。

欢迎仪式结束后,斯诺和马海德住进中央政府外交部的招待所,这里距离毛主席所住的窑洞不远。

周总理

红军还为他们每人配发一匹马、一支枪、一套崭新的军服和红星八角帽,以便于他们今后采访。

下午,毛主席在中央局宣传部长吴亮平的陪同下来到斯诺房间探望。

斯诺发现,这个共产党领袖穿着上十分简朴,和普通士兵一样穿着粗布军装,军服上没有任何军衔标志,让人难以相信他是率领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领袖。

短暂的交流后,斯诺发现毛主席平易近人、谈吐风趣,和美国解放黑奴的林肯总统很像,是一个精明的知识分子。

晚饭后,斯诺走出招待所,他发现毛主席自由自在走上大街上,同农民亲切谈话、打手势,心想:这就是被蒋介石悬赏25万银元买他人头的毛泽东吗?为何他能不带任何保镖和护卫,随便穿梭于人群之中,实在不可思议。

同月15日晚9点,斯诺来到毛主席的窑洞,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谈话。

毛主席和斯诺

斯诺本以为毛主席的住所十分豪华,可他左右打量发现,窑洞显得十分拥挤。

整个房间内也没有像样的家具,奢侈品就是那顶蚊帐,还没有自己所在的招待所居住条件好。

但就是在如此简朴的窑洞中,毛主席和斯诺在接下来4个月内促膝长谈了数十次。

主席对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人口、文化等情况进行精辟分析,又论述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必要条件,还提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当谈到战争前途和结局时,毛主席预测,中国人民或将受到长期的痛苦和牺牲。

但抗战力量会逐步增强,日军在长期的消耗战争中必然会土崩瓦解。

而在多次的交谈中,斯诺彻底被毛主席渊博学识和卓越的智慧所折服,也对他独到的中国和世界局势分析而佩服。

他后来感慨道:那时候毛主席43岁,只比我大14岁,但是他的阅历不知比我丰富多少倍!

毛主席

二 拍下一张经典照片

1936年8月初,根据毛主席的建议,斯诺、马海德两人准备前往红军前线访问,了解更多的红军真实风貌。

接下来的两个月内,他们二人前往苏区各地以及宁夏、甘肃前线采访,切身实地的了解苏区百姓和领导人的生活,探求苏区人民对革命如此坚定的缘由。

期间,斯诺写下近百万字采访笔迹,用掉24个胶卷,留下很多珍贵的影像资料。

他发现很多红军战士和毛主席一样对革命真诚而热爱,希望中国四万万百姓真正迎来解放。

此时的斯诺已深深爱上了这片红色大地和红色土地上的人群,也对毛主席的人格魅力无比敬佩,他有了为毛主席写自传的想法。

同年9月底,斯诺、马海德两人再次回到保安,同毛主席亲切地交谈见闻感想。

斯诺愈发感受到毛主席身上的魅力,为其写自传的愿望更是强烈。

斯诺

一次谈话中,斯诺拿出一张纸,递给毛主席,上面是一大串个人经历问题表,并真诚地说,这是一组有关你个人历史的问题,希望你能告诉我。

毛主席摇摇头,他不愿意谈起自己的人生经历。

在以往和斯诺的谈话中,他也很少提及自己在某个历史事件中的作用,更多地是谈革命、谈同志、谈普通红军战士的故事。

斯诺见毛主席执意不肯,便用起了激将法,对主席说,外面有很多关于他的谣言,有人说他是狂热分子,有人说他是肺结核病人,有人说他是无知农民。

斯诺郑重说,你应该告诉人们真正的毛主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主席深感意外,他沉思了一会后,平静地回答:斯诺先生,既然这样,那我同意你说的,告诉他们一个真正地活着的毛主席……

就这样,毛主席在此后十几个夜晚,用浓厚而温和的湖南方言叙说自己的人生。

斯诺与红军战士

他们每天晚上从9点开始,一直谈到次日凌晨两点结束。

谈到十一点多时,毛主席再招待斯诺吃顿便饭。

对斯诺而言这是宵夜,可对毛主席来说这是晚饭,他已习惯夜间吃饭、夜间工作。

就这样,毛主席从童年时期一直谈到长征,斯诺全程记录下来。

了解毛主席的经历后,斯诺更是被其人格魅力吸引,他坚信未来的中国必然属于毛主席和他领导的共产党。

考虑到书籍出版后,需要配图,斯诺一直想为毛主席拍摄一张个人肖像照。

一天清晨,阳光明媚,斯诺来到毛主席的住处。

刚进门时,他看到主席正站在门口,迎着和煦的阳光,整个人看起来神采奕奕、相貌非凡,高大的身躯在阳光之下更显威武魅力。

记者出身的斯诺捕获这不同寻常的气质和形象,迅速而敏捷地拿起胸前的照相机,把镜头对准毛主席,说让我给你拍一张照片吧。

毛主席

毛主席听了后不假思索地点头同意。

可斯诺看着镜头,总感觉少了什么东西,他想了想后才发现主席没戴军帽。

他放下相机,对毛主席打量了一番,发现他因工作繁忙,头发长了也没时间打理,但如果戴上军帽就要好很多,于是提出让主席戴军帽。

可毛主席很少戴军帽,唯一的一顶军帽已经洗得褪去颜色,看起来发白,且帽檐也已软塌下来,戴上这顶帽子显然不太合适。

毛主席提出随便拍一张就行,但斯诺为了拍出满意的照片,执意让他戴军帽。

主席只能问身边工作人员借,可帽子不是大了就是小了,没一顶合适的。

正在左右为难之时,斯诺将自己头上的新帽子拿了下来,戴在毛主席头上。

这顶帽子斯诺戴在头上显得有点大,可在毛主席头上却不大不小刚好,主席很是满意。

毛主席的五星八角帽装

斯诺又将毛主席的长发往脑子里捋了捋,重新拿起相机,对着毛主席按下快门,当时谁也没想到这张照片会成为震撼世界的经典照片。

三 没想到我这么好看

1936年10月,斯诺结束了为期4个多月的考察,乘坐张学良将军派来的卡车从西安转道返回北平。

这次延安之行,他知道毛主席并非国民党反动派宣传的那样恐怖,反而他们是真正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者,其目的是让中国人民迎来真正独立和自由。

斯诺决定一定要第一时间将真实的陕北苏区情况展现给全世界,让人们了解神秘地、富有魅力的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

不过返回途中,斯诺怕采访的素材等资料被国民党军官没收,将其装到一个装有废旧枪支的麻袋中。

但没想来到西安后,他发现车上的麻袋已消失不见,打听后才知这些麻袋被丢到离西安50里的军火库中。

斯诺十分着急,一旦资料找不回来,那自己4个月的冒险采访白费,也必然辜负毛主席等领导人的辜负。他连忙让司机原路返回,这才将资料包找了回来。

密勒氏评论报

回到北平后,斯诺谢绝一切待客,潜心写作,将自己在苏区的经历、见闻等写出来,每天都要忙到凌晨,很快就写出30余篇报道。

不久后,斯诺在《密勒斯评论报》上发表《毛主席访问记》,上面还附有毛主席头戴红军五星八角帽戎装照,这一照片刊登后如同巨型炸弹,轰动了中国和世界,毛主席和他领导的红军也成为焦点。

照片上的毛主席神采奕奕、目光坚定而炯炯有神,他眉头微皱,心中略有思索,却有英气逼人、自信满满,让人感受他身上的力量和睿智。

不久后,主席的“八角帽戎装照”被美国《时代》杂志以2000美元高价买下,并将其刊登在生活副刊上,让更多的人了解毛主席,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革命群众。

很快,斯诺也成为了名人,各大媒体纷纷联系他,希望能报道更多关于苏区的文章和照片。

斯诺将自己的全部见闻一一发表出来,而他笔下的文字、照片也彻底粉碎国民党多年来污蔑我军的谣言。

1937年10月,斯诺发表的毛主席自传《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这本书是关于毛主席等领导人、工农红军的最早最详尽记载,它向世界宣传红军长期为人民而做出的革命斗争。

书籍出版后立马引来英国人民的热情购买,一个月内重印三次,销量多达十万多册。

为了让广大中国人民认识、了解共产党和红军,斯诺又辗转来到上海租界,以“复社”名义将书籍译成中文发表。

但为了避免被国民党察觉、封禁,他将书籍中文名译为《西行漫记》。

该书籍一经出版后,快速在世界和中国范围内引起轰动,无数进步青年读了这本书后冒着风险前往革命圣地延安。

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也因被书籍震撼来到苏区工作,为中国革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更是成了“斯诺迷”,他多次邀请斯诺前往白宫,了解中国时局,这也为后期罗斯福为制定中美关系政策奠定良好基础。

然而,斯诺秘密访问苏区,并写下了大量报道,这一切都是在国民党军警浑然不知的背景下。

蒋介石对此震怒不已,他立马将陕西省主席邵力子训斥一番,并要求西安宪兵、警察整肃改组。

不过,因国民党对苏区的封锁,毛主席起初并不知道他已成为焦点,更不知道“八角帽戎装照”刊登《时代》副刊。

1937年3月,对斯诺倍加思念的毛主席还特意给其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前往延安访问。

斯诺收到回信后,考虑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国民党特务监视之下,决定让妻子海伦斯诺替他前往延安访问,完成自己未采访完成的部分。

海伦斯诺

1937年5月,毛主席亲自接见海伦斯诺,当他要进行自我介绍时,海伦说,我早就在照片上认识你了。

毛主席很是惊讶,不懂得海伦为何这么说。说话间,海伦掏出斯诺照的毛主席“八角帽戎装照”,将其赠予毛主席。

海伦说:“这是斯诺去年给你照的照片,也是我前来延安见你的介绍信。”

不过海伦又叹道:“我在西安时遭到国民党特务监视,为了摆脱他们,我女扮男装,从宾馆窗户上跳了下来,全身只带了两个东西,一是口红一是您的照片。”

毛主席听了后十分感动,他接过这张照片后仔细端详着,激动道:我没想到,我这个不修边幅的人,拍出来的照片竟然这么好看,感谢斯诺先生!

海伦笑着说:您的这张照片拍得真好,很多美国人都这么认为。它像一枚巨型炸弹,在报刊上一经发表就吓坏蒋介石,震撼全世界。

毛主席

毛主席听了后大笑起来,他说道:“没想到我毛主席的照片威力这么大,斯诺先生让世界看到共产党人并非是无恶不作的'土匪’,我非常感谢他!”

四 同毛主席第二次见面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战局果然如同毛主席在窑洞预测的那样,这让斯诺对毛主席更是敬佩不已,称其是“窑洞里的预言家”。

面对日军的侵略、野蛮战争,斯诺坚决不做“中立者”,他化身为反法西斯战士,用自己的努力为中国抗日做出贡献。

如北平沦陷后,斯诺以自己的特殊身份,掩护那些受迫害的大学教授和进步学生。

他的家里成为“政治难民”的避难地,也成为北平游击队的秘密电台联络地,并亲自护送邓颖超同志逃出北平。

淞沪会战打响后,斯诺第一时间刊登《鲜血染红今晚上海街头》,揭露日军的残忍、血腥行径,他还书写很多中国士兵抵抗日军的英勇事迹。

之后,斯诺更是化身为战地记者,沿着日军侵略路线前往南京、沙市、重庆、成都等重要城市,本着媒体人公平的原则一一诉说日军的残酷暴行。

除了在舆论上支持中国抗日外,斯诺还于1939年推动中国工业合作社的成立,该合作社以发展战士工业经济为目的,帮助中国各地重建工业体系,以帮助中国人持久抗日。

1939年9月下旬,斯诺以“工业合作社”国际委员会代表的身份来到陕北,并亲赴延安再次同毛主席会见。

毛主席身上穿的依旧是遍地补丁的粗布衣服。

但面色红润,整个人富有精神,眼神里透露着自信、乐观、安详,他对中国革命和抗战前途充满了信息。

斯诺发现毛主席居住的窑洞也已“现代化”了,居住环境相比2年前要好很多。

毛主席与众领导合影

主席笑着说,给他们时间,如果能保持现在进步的速度,到1945年时就可有一些东西给斯诺看的喽。

说着说着,斯诺拿出《西行漫记》赠予毛主席,并希望主席看了后能够给出意见,有不准确的地方再版时给予订正。

主席看了看,笑着表示,书写得很好,忠实报道了共产党的政策方针。

次日,主席为斯诺举办了欢迎会,他在大会上称赞道:“我们将永远记得他曾为中国做过一件巨大的工作,斯诺先生是为建立友好关系铺平道路的第一个人。”

这次延安之行,斯诺参观延安的印刷厂、抗日军政大学、中央党校、延安自然科学院、制药厂、边区中央医院等,意识到共产党和国民党有着本质的不同,也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国的复兴和民族的解放。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热爱中国、支持中国抗日的西方记者,1941年如实报道皖南事变的真相,遭到了蒋介石的驱逐离境。

当时蒋介石集团混淆视听、颠倒黑白,谎称新四军叛变。

斯诺自然是看不惯这一行径,他立马向世界揭示蒋介石集团的罪恶阴谋,引来国际社会的极大愤慨。

狼狈的蒋介石集团为了报复斯诺,给他安了个莫须有罪名,取消其记者资格,并强迫他离境。

就此,斯诺只能无奈离开生活13年的中国。

临行前,宋庆龄说道:“你会回来的,我们把你看做弟弟,你在美国不会开心的,你属于中国。”

回到美国后,斯诺依旧积极奔走美国各界,宣传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事迹,并为中国抗日募集资金。

五 促成中美友谊

1949年10月,毛主席向全世界人民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斯诺得知后激动不已,他急切希望来到中国,再次同毛主席见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可当时美国政府对新中国实行孤立政策,斯诺因和共产党关系密切,遭到了迫害,多次被美联邦局调查,禁止他发声。

无奈之下,斯诺被迫移居瑞士,可仍无法拿到访华签证,直到1960年才以美国作家身份拿到访华签证。

他在中国停留5个月,走遍中国14个省,看到新中国的焕然一新,他显得十分激动。

同年10月22日,斯诺受邀来到毛主席的家中,见面后主席感慨道:“这一隔就是21年……”

斯诺说道:“是啊,自1939年后,我们就没有交谈过了。”

这次,他们谈了9个小时,斯诺发现毛主席虽然已是一国领袖,但他依旧如同在保安、延安时的坦率和真诚。

毛主席又邀请斯诺吃了顿家常菜,可斯诺发现主席只吃青菜和红辣椒,他不是太能理解,连忙追问下去。主席听了后叹息道:人民还不能吃饱!

斯诺(右)

斯诺百感交集,他对毛主席更是崇拜,没想眼前的一国领袖如此关心百姓,舍不得多花一分钱,身上的中山装已有些褶皱,棕色皮鞋更是穿了10年,这是多么崇高的人格啊!

这次访华结束后,斯诺撰写了诸多报道,用事实反驳西方世界对毛主席的种种不实描述,并称赞道:“他是唯一敢将报刊及论坛公开给民众反映意见的共产党领袖。”

1964年10月,斯诺再次来到中国访问。临别前,毛主席再次宴请斯诺,和其进行四小时的长谈。

会谈结束后,《人民日报》刊登毛主席会见斯诺的大幅照片。

斯诺知道,毛主席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向美国传递中国对战争、和平的态度。

1969年3月,尼克松访法期间透露道:“无论困难有多大,都要同中国进行'对话’。”

面对美国对华友好的暗示,毛主席也决定改善中美关系。

毛主席和斯诺

至于如何将中国的主张传递出去,让尼克松知道中国的意图呢?

毛主席想到了老朋友斯诺,随即指示外交部同斯诺先生联系。

此时斯诺刚做了手术,身体仍比较虚弱,可接到邀请后他立马应允,并于1970年8月14日抵达北京,之后又拖着病躯疲惫不堪地来到中国各地访问。

同年10月1日时,斯诺夫妇被邀请来到天安门城楼,站在毛主席身边检阅群众队伍,并和毛主席照相合影。

不久后,这张合影照刊登在《人民日报》上,斯诺这才理解到,毛主席是想以此为象征,传递中美和解与友好的信号,并希望尼克松能来中国访问。

1972年2月,斯诺结束在中国之行前往瑞士,不久后发表《我们同毛主席谈了话》,其中记录毛主席同他的谈话:如果尼克松访华,不管是以旅游者身份还是以总统身份都受欢迎。

尼克松

斯诺的报道立马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关注,尼克松原本就想推动中美友好关系,看了斯诺文章后,也看到中国方面的诚意。

1972年2月,美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的访问,开启中美关系的新篇章。

然而,就在尼克松访华前一个星期,斯诺在日内瓦病逝,没能见证这一重要历史时刻。

斯诺病重期间,日理万机的周总理亲自派出医疗小组前往斯诺家中为其治疗,并派联合国代表黄华探望斯诺,传达毛主席和他本人对斯诺的真挚问候。

斯诺听了后热泪盈眶,他用生命的最后力量说道:“……我可能没有时间等到……看到那个伟大历史时刻的到来……我……热爱中国……”

斯诺墓

同年2月15日,中国之友斯诺逝世,享年66岁,毛主席听了后悲痛不已,亲自为其发去慰问。

1973年10月,根据斯诺遗嘱,他的部分骨灰被安葬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周总理、李富春等人参加骨灰安葬仪式,叶剑英元帅亲自为其题写碑文。

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10月,斯诺夫人再次来到中国,并将斯诺保存近40年的红星八角帽带了过来,这是当年毛主席佩戴过的帽子,她亲手交到邓颖超同志手中,后又捐赠于中国革命博物馆。

:知了

责编:林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