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三朝古都洛阳的地学文化故事

 若悟369 2022-08-07 发布于安徽

1、古都选址的必备条件

文章图片1

中国历朝历代在选择自己的都城位置时,大多都要在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地考量,其中地质地貌和水文更为重要。从地质地貌方面看,首先,都城只有选择在地势比较平坦开阔的地方,才有利于都城的布局和发展,才可能有比较方便的交通和发达的区域经济;其次,都城的四周最好要有山,为了确保都城的安全,还要有险可依。在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都城所在区域要有充足的水源,都城人口众多,需要大量的生活用水。

文章图片2

洛阳应天门

文章图片3

洛阳古城最具历史文化特色的丽景门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又在古老又年轻的黄河流域,演绎了一幕幕壮丽乐章,来回报母亲河的养育之恩。忆往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一个个功绩卓著的帝王曾一次次带领着中华民族把古老的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巅峰。黄河岸边有这么三座相邻的古都,洛阳、郑州、开封虽各有自己的辉煌历史,然山河地貌的不同,其最终大自然带给它们的命运也大不相同。首先我们看古都洛阳。

文章图片4

古都盛景复原

2、十三朝古都洛阳业绩单

位于黄河中下游过渡区南岸的洛阳,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在河南省的几大古都之中名列前茅,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洛阳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1500多年的建都史,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105位帝王曾在此称霸号令天下,这就是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的业绩单。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洛阳古城

3、为什么这么多朝代和帝王选择洛阳建都

(1)洛阳建都的地质基础

从洛阳周边的地形地貌上看,洛阳属于四面环山的断陷盆地。洛阳断陷盆地又称伊洛盆地,东南以洛阳-宜阳山前断裂为界与南边的熊耳山分界,北部邙山南侧为近东西向的偃师断裂,西为孟津断裂,是一个由上述断裂控制的三角形箕形盆地,盆地内西部海拔150米左右,向东逐渐降至110余米,盆地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

文章图片7

邙山与黄河

洛阳盆地北靠邙山,西依崤山,西南为熊耳山,东南为嵩山。环抱伊洛盆地的所有山体中,平均海拔仅有300米的邙山体量最小、海拔最低,不过假如要是换个角度思维,邙山这条蜿蜒横卧在洛阳之北数百里的长龙,不正是大自然赋予洛阳的一条阻挡黄河水南侵的天然大坝吗!有这么个高度的大坝,拿到科技发达的今天仍然算得上顶级水准大坝的高度了。此外,邙山较小的体量还带来一个好处,那就是邙山本身所收集的降水,不至于对构筑于山麓的城市,造成水患威胁。

(2)四水竞流的洛阳城

从水源上看,洛阳所在的盆地又称伊洛盆地,伊指伊河,洛指洛河。伊河与洛河为洛阳境内除黄河外穿境而过的最大河流,有洛阳的“母亲河”之称。其中,洛河为黄河十大支流之一,是黄河三门峡以下最大支流,在洛阳境内干流全长195公里;伊河又是洛河第一大支流,干流全长264.8公里,全部在现今洛阳市境内,伊河虽然干流较长,但是伊河流域面积相对较小,仅占洛河的1/3,伊河是洛河的最大支流,又相对自成一个流域体系,两条河流在洛阳城区附近并流而行,在城区的东部交汇,习惯上常把伊河、洛河两条河流交汇以后到入黄河这一段称伊洛河。

洛阳盆地主要是这两条河流形成的冲积平原,主城区就建立在洛河的二级阶地之上。洛阳城区除上述两条大的河流外,还有洛河的另外两条支流瀍河和涧河。瀍河发源于城区北部的邙岭腹地,干流长度不足20公里,根据史料历史上的水量较大;涧河发源于崤山腹地,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观音堂,全长104公里,为穿越洛阳城区的一条主要河流,为洛阳古都历史上的主要生活水源之一。“洛、伊、瀍、涧”四水并流的洛阳盆地,是洛阳成被选择为古都所在地的一个主要因素。

文章图片8

古今辉映美古都

文章图片9

洛阳盆地地质构造略图

(3)四面环山的洛阳

洛阳古都素有“四塞之国”之盛誉,说的就是环绕古都的伏牛山、熊耳山、邙山、嵩箕山。洛阳盆地西有秦岭及其支脉崤山和黄河共同形成屏障,屏障中有“函谷关”这一进出关中平原的咽喉要塞;东有嵩山及其支脉北延至黄河天险,形成封闭的东部屏障,屏障中有“虎牢关”,据守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南部为秦岭东延形成的熊耳山、嵩山、箕山、外方山、伏牛山等支脉与余脉形成的崇山峻岭,其中,嵩山与熊耳山之间的伊河峡谷,又形成洛阳盆地南部的“龙门”,通过龙门可以进入南部的大山,也可以经过经由伊河河谷和汝河河谷进入华北大平原。北部为山势低平的邙山,邙山虽然低平无险峰,但邙山北依黄河天险,黄河之北又有太行与王屋二山。

文章图片10

伊洛盆地及周边山势示意图

洛阳盆地这种四面环山,三面高山,一面为低山加黄河天险的地形地貌格局,可谓是攻防兼备,被誉为“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历来是兵家必争之要地。

文章图片11

龙门今貌

4、尽享河洛好风水

黄河进入河南以后在秦岭北麓绕着其支脉崤山而行,在崤山主脊地带形成深切的峡谷,崤山主脊地带主要出露元古宙石英砂岩和古生代碳酸盐岩和砂岩地层。崤山主脊两侧被第四纪黄土所覆盖,形成黄土塬等地貌,属于黄土高原的东南缘,其中,洛阳北部的邙岭塬夹持在黄河与洛河之间,呈犄角状,属崤山的东延余脉,上部被巨厚的第四纪黄土所覆盖,自下而上分别为午城黄土、离石黄土和马兰黄土。因邙岭属于黄土高原的一部分,故山顶为比较平坦的塬面。位于邙山臂弯之中的洛阳都城,因邙山体量较小,集水范围有限,不易对构筑于山麓的都市区,造成水患威胁,而这绵延200余公里的邙山,又挡住了滔滔黄河,使洛阳免遭黄河水患的直接侵害,形成“生得河洛山水之福禄,死享北邙黄土之厚葬”,真可谓洛阳周边小环境,占尽河洛好风水。

文章图片12

洛河两岸今貌

洛、伊、瀍、涧四水流贯洛阳平原,气候温和,利于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的发展。据史料记载洛阳最早的规划师为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周公姬旦。周公摄政期间来到洛阳,详细考察了这里的地理环境,认为洛阳居天下之中,地理位置绝佳,于是决定在这里营建都城,如今洛阳市的周王城广场上,还树立着周公营建洛邑纪念碑。隋朝时期扩建洛阳城,隋炀帝站在邙山上,南望远方的伊河峡谷口,对他的大臣说这不是“龙门”吗,于是,隋炀帝发明的“龙门”沿用至今。

隋炀帝开凿的隋唐大运河便是以洛阳为中心,经过洛水、黄河与江南相通。隋唐大运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在交通十分不发达的古代,是当时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具有非凡的军事和经济作用。

文章图片13

洛阳古都位置变迁示意图

文章图片14

伊河今貌

从东周到后唐,在长达1000余年的时间里,洛阳都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都曾活动在这里。洛阳的历史,也总是与百里之外的长安(西安)有着难以割舍的兄弟关系。以黄河流域为核心的中原王朝在考虑都城位置时,经常徘徊在关中平原与洛阳盆地之间。洛阳尽管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然而,面对历史的沧桑轮回,虽然没有黄河带来的灭顶之灾,但是,自大唐荣光之后,历经战乱的践踏,自宋朝起经济政治的中心转到了黄河下游的开封,洛阳这个中国历史上光辉的太阳落下了,成了真正的“落阳”,此后,再也没有能够高高升起,如今仅仅为一个经济谈不上太发达的地级市水平。

——完——

作者章秉辰: 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副秘书长、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首先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地学科普旅游之窗自媒体创办人,河南沁阳市人,专业从事地质公园策划与申报、地学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地学科普导游培训、地质博物馆创意与设计等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主持完成了云台山、王屋山、嵩山世界地质公园,郑州黄河、汝阳恐龙、洛宁神灵寨、禹州华夏植物群、山西壶关太行大峡谷、西藏羊八井、林州红旗渠-林虑山、焦作缝山……等数十家不同级别的地质公园与矿山公园申报与建设工作;主编出版各类专著10余部,发表各种论文40余篇及大量的自媒体科普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