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83讲 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108条条文·肝乘肺)

 文文ap25 2022-08-08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图片

讲课时间:

武汉中医张胜兵每周二、四、六早上6:30张胜兵品《伤寒》直播群讲课,如有时间变动群消息通知

语音收听方式:

1、伤寒论直播群

2、喜马拉雅输入“张胜兵品《伤寒》反复收听,并可评论区留言,专人回复。

3、公众号语音与文字同步。

说明:文字来源于张胜兵先生语音,粉丝转换文字,如有误差,还请海涵。

主播丨张胜兵

图片

图片

扫码听全集

长按识别二维码

获取更多音频信息

图片

注:喜马拉雅FM同步上线,品读更多经典好书,敬请期待!

图片

第83讲 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108条条文·肝乘肺)

图片

01

图片

《神宗皇帝挽词五首》

【司马光】

至德成无象,徽名避不居。

期门弋猎绝,步辇宴游疏。

钱列金釭暗,兵严武帐虚。

蓬莱日晏仗,犹望驾宫车。

大家好,我是张胜兵,今天是2022年的7月22号,现在是晚上的08:55。感谢大家守候在手机或者电脑旁,来收听我为大家讲的《伤寒论》。










开篇







图片

我们开篇这首诗,其实没什么别的意思,就因为这首诗里面刚好出现了“期门”这两个字,而刚好今天的主角是期门这个穴位。这首诗是宋代司马光写的神宗皇帝挽词。

上节课我们讲了108条条文,讲的是刺期门,肝乘脾。今天我们讲第109条条文,肝乘肺。

图片

02

图片

我们先看第109条条文的原文: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图片







详情解读







图片

“横”这一字,许多人把这个字念作héng。因为纵和横,纵横,长期是在一起出现的,张仲景把纵和横列在这里,是为了区分纵和横。因为纵它属于克的太厉害,我们上节课讲的是木克土,那么木克土克得太厉害称之为纵,纵行无度,放纵无度。这里这个横,为什么读hèng呢?因为它更厉害了,它反克。金本来是克木的,但是由于木气太旺,而金又相对过弱,于是就出现了反克的这种现象。

由于是反克,所以我觉得这个横念hèng可能更确切一些。我们这节课讲的内容是指肝气横逆,亢盛,那么我们还有一个词叫蛮横无理嘛,是吧?所以读hèng我觉得会更好。

老鼠本来是怕猫的,结果呢,这只老鼠长得比猫还壮还大,而猫瘦弱不堪,结果这只老鼠开始欺负猫,这叫什么?这叫反克,我们仲景称之为横(音hèng),或者你读横(héng)也行啊。

如果我们只从字面意义来把它用白话讲出来的话,应该是这么个意思。患者感受了伤寒,出现什么呢?发热怕冷,非常的口渴,想要喝水,腹部胀满,出现了这些临床表现,这是肝木反侮肺经的表现,名曰横,应当用刺期门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如果在治疗后出现了自汗、小便通畅的表现,那么疾病即将痊愈。

通过我们用白话解来解读这一条条文,就发现一个什么问题啊?这条条文出现了倒装结构。“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应该是在刺期门以后。如果我们把这个倒装结构完整的恢复,或者说恢复到它本来的面貌的话,应该是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这个其病欲解就是将要解除的意思,这个病就要好了。

我们通过分析就会发现,这109条的条文里面的临床表现,除了发热恶寒,大渴欲饮水,腹满这些症状以外,一定会有无汗,小便不利这两个症状。至于其他的有没有这个条文没说,但是一定会有无汗,小便不利。为什么呢?因为他说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也就是说可以流汗了,小便通利了,这个病就好了,因此,可以推断临床表现是有无汗以及小便不利。出现发热,恶寒、无汗。那么发热,恶寒无汗,这应该是非常典型的伤寒表实证,说白了就是麻黄汤证。又出现了大渴欲饮水以及小便不利,单从这个临床表现看,我们就会发现应该是一个太阳蓄水证,说白了就是五苓散证小便不利嘛。

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不能上承,于是就大渴欲饮水。我们在讲五苓散的时候,说五苓散是一个假白虎汤证,大渴饮水并非是真的有热,而是膀胱气化不利。白虎汤和五苓散在临床当中的鉴别要点就是看小便利与不利,既然这里有小便不利,又有大渴欲饮水,很显然是典型的五苓散证。

我们接着往下看,他又说,其腹必满。如果单从腹满这两个字来看的话,又属于太阴病的主证。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同时出现了太阳伤寒表实证,太阳腑证的太阳蓄水证,还出现了太阴病的主证,这一下麻烦了,多复杂呀,用六经的角度搞不明白了,太复杂了







脏腑辩证







图片

那么怎么办呢?于是仲景就从脏腑辨证的角度来分析这些临床表现,最终得出的结果是,肝乘肺,刺期门就解决了,这么复杂的情况就用刺期门就解决了。

我们从这些细节来看的话,第一,说明了109条条文和108条条文一样,用的是脏腑辨证,而且用的是针灸的治疗方法。

如此复杂的六经临床表现,用脏腑辨证就这么简单的迎刃而解了,那它的机理是什么呢?

我们就要看一下脏腑辨证是如何来剖析这些复杂的六经症状的。既然我们要用脏腑辨证的角度来解读这条条文的话,那么我们一定得搞清楚脏腑在人体的生理功能。

我们通过《黄帝内经》总结出关于肺的特点。这里是脏腑辨证,既然是肝乘肺,那就是肺出现问题之后会有哪些临床表现,为什么会有这些临床表现呢?《黄帝内经》对肺脏是怎么描述的呢?如果我们把这些问题搞清楚的话,那这条条文岂不是非常好理解了?

关于《黄帝内经》对肺的描述,散见于各章节,因此我们无法将所有的条文有序地连接起来跟大家分析,但是我们可以总结出肺在人体的生理功能。有哪些生理功能呢?肺主皮毛,司呼吸,主宣发肃降,治节,通调水道等,在人体内有这么多的生理作用。既然这个肺有这么多的生理功能,如果肺出现问题,那么它在人体所发挥的这些生理功能失调会出现什么样的临床表现?

刚才我已经说过了,肝乘肺是指肝气旺,反克肺金。肝属木,本来被肺金所克的,现在肝太旺而反克肺,说明了第一肝确实很旺,第二肺不强。肝再旺,如果肺没有任何问题的话,它也不会被反克到这个地步。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里是肝强而肺弱。当一只老鼠欺负一只猫,欺负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个猫甚至连尊严都没有了。我们看肺金被肝木所欺负之后,它自己的生理功能失调,会出现哪些临床表现呢?

首先肺太弱,会失于宣发。肺主皮毛、司呼吸,肺的宣发作用是向外向上来宣发、来交换气体。但是肺太弱了,宣发功能异常了,就会出现什么呢?就会出现毛孔闭塞。因为毛孔和口鼻都是司呼吸的,现在肺失去了宣发功能,毛孔不听使唤,太弱了,那么这个毛孔就很容易出现闭塞而无汗毛孔一旦闭塞无汗,那么内外的交换出现问题,可能郁而发热,所以会出现发热,恶寒无汗的表现。

为什么恶寒呢?肺弱嘛,肺主皮毛,司呼吸。肺太弱了,根本经不起外界的任何的邪气侵袭,按照西医的说法就是免疫力抵抗力下降嘛,所以动不动就感冒了。身体强壮的人是不容易感冒的,身体弱的人很容易感冒的。肺太弱了,那么失于宣发、宣发功能异常,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邪气,立刻就能表现出类似于感冒的症状,因此会有发热、恶寒、无汗的表现。

从脏腑辨证的角度去分析,肺弱了,如果不是由于肝来乘肺是由外邪来袭肺,比如说风寒袭肺,风寒袭肺如果是偏于发烧的表证的话,那么后世要用荆防败毒散,或者荆防达表汤治疗;如果风寒袭肺表现的是咳嗽,以咳嗽咳喘为主的,从脏腑辨证的角度可以用三拗汤合止嗽散的加减。当然如果从六经的角度的话,那就不是从肺治疗了。

从六经的角度那叫什么?那叫太阳表实证,太阳伤寒表实证是麻黄汤,因为发热恶寒无汗嘛。典型的伤寒表实证,那就是麻黄汤证。可惜这里并非是由外界(邪气)引起,而是由什么?是肝乘肺,是以内伤为主的,而不是以外感为主的临床表现,很有可能脉象就是弦脉,如果从脉象来分析的话。

接着往下看,那么肺还有肃降,还有治节,还有通调水道的作用。如果肺被肝所反克,它的肃降、治节和通调水道功能失司,那么就会出现什么?就会出现这个水液的代谢失常

因为水、气,包括血的治理调节功能都要靠肺,如果肺的治节功能,通调水道功能失司,水液代谢失常,那么这些液体就不能更好的下达膀胱,而下达膀胱的液体是浊液,就是要以小便的形式尿出去的,那么这个浊液不能下达至膀胱,膀胱不能充盈,当然就小便少喽。

小便少反过来会引起膀胱的气化功能不利,津液不能上承,就会出现什么?大渴而欲饮水。由于毛孔被闭无汗,小便又少,那么喝了这么多水怎么办呢?这个水液无法正常代谢,就只能停留在胃肠之间,由于肺的治节和通调水道、肃降作用失司,它不能将浊液下行至膀胱,因此这个水就在胃肠积的越来越多,当然就会出现其腹必满

所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小便又不利,气化失司了之后,他又想喝水,喝了水之后,小便它本身就不利,水怎么办呢?又没有汗,那个水液就只能留在肚子里喽,那留到肚子里那还不胀嘛,所以其腹必满。因此,这个其腹必满并不是太阴病,而是指水液代谢失常,而水液代谢失常,是由于肺的肃降、治节、通调水道的这些功能失司之后所形成的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说白了吧,通通都是肺的问题,所以从临床表现看,就是肺出现问题之后的一系列恶性循环的临床表现。如果通过六经的方法去剖析这些临床表现的话,根本就是无从下手,但是如果从脏腑的角度去分析的话,那就非常的简单。

既然是肺有问题了,那么仲景可能通过脉法,或者通过其他的推断出不是外感所引起,而是内伤所引起,以内伤为主,至少是以内伤为主,可能脉出现了弦脉,这里没说,判断此肝乘肺也。意思就是说,肺本脏并没有大问题,而是肝气太旺,反克肺金,而肺金被侮,功能失施,出现了一系列以肺脏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这种情况。所以从临床表现看,标在肺,但是从医理上看,本却在肝。因此仲景说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泻肝经募穴期门,肝气一泄,那么肺就恢复了宣发肃降、治节以及其通调水道的功能。这些功能都恢复了之后,自然就可以汗出、小便利,而诸证自解,所以说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这个病就将要好了。就这么简单,这条条文。

通过这108条和109条两条条文,我们就会发现,如果在临床当中用六经辨证的思路去分析疾病的时候,发现矛盾重重,甚至各条经的病都出现了,无法用六经去剖析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脏腑辨证的角度去分析临床表现,分析这些证型症状,用脏腑辨证的这个方法去治疗,而且也给了我们思路,脏腑辨证除了可以用药,还可以用针刺穴位来解决问题。

关于这条条文,由于它涉及到脏腑辨证,脏腑辨证很多伤寒大家是不精通的,但是很多中医全才是精通的,因此我们各种辨证法都要学习,而且还要知道如何去将各种辨证法之间能够灵活的转化,这样才能够在临床当中无往而不利。历史上有很多医家,比方说叶天士、吴鞠通,他们这些人是精通伤寒六经辨证,精通脏腑辨证,还精通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还创立了三焦辨证。

辨证法之间在很多时候都是可以互用,用这种辨证法不方便的时候,用另外一种辨证法就很简单,特别是中医大家对各种辨证法的灵活变换、转化可以无缝衔接。有些人只学伤寒,没有学习温病,没有学习脏腑辨证,在临床当中,他们看的病就比较有限了,因为连张仲景他都用两种辨证法,一种是六经,一种是脏腑,甚至八纲这种辨证也是从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面总结而来。

因此我们要学一个完整的张仲景,学一个完整的《伤寒杂病论》,我们既要掌握六经辨证法,又要掌握脏腑辨证,后世医家的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一样要掌握。不然的话,在临床当中很多比较复杂的疾病,你单用一种辨证法是不够用的。比方说白血病吧,白血病有的就是温病,就用温病就能搞定;有的就是伤寒,用六经辨证就能搞定;但是有的时候,当它涉及到多个脏腑的时候,又必须要用脏腑辨证,所以这些辨证法必须都得学。我在这里强调的是必须都得学。

那么有的人可能就要说了,张老师啊,你讲过这个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写过一本书叫《张胜兵解读<温病条辨>》,你去年已经把《金匮要略》解读完了,今年又在讲《伤寒论》,而你在大学的时候以脏腑辨证为主,你各种辨证法都学了,你当然希望我们都学,以显示自己的高明和全才。其实我并非此意,我只是在临床当中发现,有时候脏腑辨证不好用,使用六经辨证就好用。有的时候六经辨证不行的时候,用脏腑辨证又行,有时候还用温病的,从温病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比如说白血病,淋巴癌,好多疑难杂症、肿瘤或者其他疑难杂症,尿毒症等等,它都需要各种辨证法一起来。有时候适合六经(辨证),有时候适合脏腑(辨证),有时候适合温病(辨证)。你如果看病看多了,你就明白,我今天所说的,只要临床时间超过十年的人,不可能不理解我现在所说的话,我并非是为了炫耀自己博学才这么说。







其他医家解析







图片

如果不信的话,我们看一下其他医家对109条的解读。我们看《医宗金鉴》,他说:伤寒发热,啬啬恶寒,无汗之表也。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停饮之满也。若自汗出,表可自解,小便利,满可自除,故曰其病欲解也。若不汗出,小便闭,以小青龙汤先解其外,外解已,其满不除,十枣汤下之,亦可愈也。此肝乘肺,名曰横,刺期门,亦与上文义不属,似有遗误。那你看,《医宗金鉴》就这么说的,他还在用六经的方法来解读脏腑辨证的症状

就算是你用六经的角度来解读这109条条文,你也不该用小青龙汤十枣汤啊,你也应该用麻黄汤五苓散呐。要用十枣汤,你这个病得多严重啊,那十枣汤一般用于肝硬化腹水癌症腹水或者是癌性胸腔积液,你搞这么厉害的个方子下去,所为何事啊?请问刺期门就能搞定的问题,你连十枣汤都搞出来了?不知吴谦是怎么想的?

还说这个肝乘肺和上下文不属,意思就是说这个不对,他直接指出这条条文不对,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从脏腑辨证的角度去分析。

我们再看一下柯琴的《伤寒来苏集》,他说:发热恶寒,寒为在表,渴欲饮水,热为在里。其腹因饮多而满,非太阴之满,亦非厥阴之消渴矣,此肝邪挟火而克金,脾精不上归于肺,故大渴肺气不能通调水道,故腹满。是侮所不胜,寡于畏也,故名曰横,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得自汗则恶寒发热自解。得小便利则腹满之除矣。

这样讲我也不反对,但是谁告诉你渴欲饮水是热为在里呀?刚才已经分析的很清楚了,如果渴欲饮水是热在里的话,那是白虎汤证哦,我刚才已经说的很明白,这如果非要用经方,那就是五苓散证。为什么呢?白虎汤证和五苓散证都有渴欲饮水,一个是小便不利,一个是小便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重点说的很清楚,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就已经证明了本身就有小便不利。小便不利,渴欲饮水是热为在里吗,请问柯琴柯老师?

我们看一下,胡希恕胡老,他直接就说:太阳伤寒发热表证,那啬啬恶寒病在表,咱头前讲过啦,伤寒发热,恶寒嘛,啬啬恶寒就是表证,就是表证一个字啊。那么大渴,你有热才大渴。本来太阳伤寒他要大渴,也是病于里,渴而欲饮水所以其腹必满,他是大渴欲饮嘛,饮的多肚子就满,那么有底下这些症状,自汗出,这个伤寒是没汗的。自汗出,当然这个表就自解啦。小便利,这个水也有出处啦,虽然有渴饮一时腹满,但是小便利水有去路啦,这个满也能自消的。这个样子,其病自解,这个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底下弄个肝乘肺是不可理解,这与肺也没关系呀。名曰横也,刺期门这两段你们回头去看看,《医宗金鉴》就有。他说这个里头绝对有遗误,各家也没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所以这本书的错误是有的,而且搁在太阳篇里没什么意思,以后也没有提到肝乘脾、肝乘肺的证治,这两段根本就是太阳阳明并病。太阳病没罢,阳明病现啦,只能看到这个,所以说这个纵与横都是肝移热于脾,移热于肺是有问题的。好,通过他说的这段话,我们可以鉴别胡希恕胡老有可能不懂脏腑辨证,鉴定完毕。







辩证总结







图片

总结一下第108条和第109条,是《伤寒论》里面出现脏腑辨证的条文,是为了提示大家,有时候用六经分析不出来问题,可以用脏腑辨证的角度去分析,在《金匮要略》里面脏腑辨证的更多,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伤寒论》是一部以六经辨证为主,贯穿了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在里面的,它是一个大百科全书,你要从一条条文甚至几个字当中去领会张仲景的中医思想,我们更要明白它的12字箴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这12字箴言不仅仅是针对于六经辨证,它是针对所有辨证法。法无定法何妨以不法法之。世界上哪有真正的规律?没有规律才是规律,有的规律只是小范围的总结而已。

既然六经病,六经辨证只是张仲景将很多疾病的证候群放在一起分析的六种情况,他把这六种情况之间的关联进行总结而成的一种方法论,那么脏腑辨证一样可以形成另外一个角度的方法论。既然大家都是研究疾病规律的方法论,你能说哪一种方法论就更优于哪一种方法论吗?张仲景也没这样说过呀,他自己既用六经辨证,又用脏腑辨证,所以有些人他学了《伤寒论》就自称经方派,认为天下武功,唯《伤寒论》不破,唯六经辨证不治也。此乃大错特错,画地为牢,夜郎自大耳。

而且张仲景也没有告诉大家,要用六经辨证啊,没有吧?大家用脏腑辨证啊,没有啊!他只是从具体的病情具体分析了之后,用哪一种方法治疗,效果会更好的话,就用哪一种方法。有时候脏腑辨证的临床表现琳琅满目,用六经无法去分型,而有时候,刚好疾病的反应与六经的临床表现非常的吻合,那么用了张仲景所总结的这些方子之后,奇效神效,这样的例子特别的多,但是你不能用有一些奇效神效的来概括所有中医都是这样啊,那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也要辩证的看待问题。

近代对于辨证法掌握的最全的,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孟河医派的名医丁甘仁。丁甘仁是最早主张伤寒温病两个学术要统一,他在临床当中可以无缝衔接伤寒和温病,他打破常规,经方、时方共用,伤寒方、温病方也长期在一起,合在一起加减化裁,可以认为他开了伤寒温病统一论之先河。可惜!可惜在哪里?可惜的是他英年早逝。他并没有真正的将伤寒和温病统一,但是他的确是集时方、经方之大成者,而且除了是一个临床家,还是个教育家。他在上海专门开办了中医的专门的学校,然后找一些在中医上有造诣的人去任教,当然他本人也任教,为我们国家当时输送了不少的中医药人才。

我们以前就说过的曹颖甫的《伤寒发微》。曹颖甫他就是丁甘仁的朋友,你可以说是好朋友,也可以说是他开办的学校里的一个老师。可惜曹颖甫的《伤寒发微》漏洞百出,他把《伤寒论》里面改的面目全非,他的医学成就跟丁甘仁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丁甘仁是孟河医派的孟河医派我个人认为是集大成者啊,费伯雄啊,马培之啊,曹卫芳这些人和丁甘仁合称孟河医派四大名医。那么丁甘仁的学术思想,我觉得是最闪耀的那颗星星,他根本就不会有门派之分,他用的是拿来主义精神,只要能够有利于看病,有利于临床,有利于疗效,通通可用,不要搞什么门派之争,天下功夫出少林,天下医学出《内经》,就这么简单。而且《伤寒论》里面本身就蕴含了温病,蕴含了脏腑辨证,八纲都蕴含了在里面,后世医家的其他的学说都是在《伤寒论》基础上发展的,哪有这么多门派之争呢?

但是丁甘仁并没有完成伤寒温病的统一,后世医家也没有出现一个这样的全才,比他更厉害的还没有出现。当然,我本人也没他厉害,毕竟我现在也还年轻但是我们应该沿着先贤的未尽的事业的脚步继续的前进,所以丁甘他没有完成的未尽的事业,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去完成他的遗志。如果在我们这一辈人当中有人能够统一伤寒、温病,甚至创造一种新的辨证法,那即将是中医界一大盛事。







所思所想







图片

关于对108条、109条两条条文的解读,我们也延伸了一些其他的知识,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够有所建树,站在先贤的肩膀上,希望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要有门派之争,一切服务于临床,服务于人民健康为宗旨。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还活着。这些先贤有著书立作供我们学习,供我们进步的这些人,他们已经死了,但是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们有一天会死亡,但是在我们临死的时候。我们都会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做才能够不枉此生呢?

我的回答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我们也将为先行未尽之事业,付出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好,今天的课我们就讲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们不见不散。

进伤寒论直播群

请加助理微信

咨询病情、进答疑群、预约挂号

请加助理

微信与电话同号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