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坡和维则的狮子林之缘​

 黄之中 2022-08-08 发布于上海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图片


图片


图片


狮子林中千峰万壑,飞瀑一练,古木参天,夏荷冬梅,在游人不多的时候,确是洗心涤尘的绝好去处。我尤其喜欢园中《听雨楼法帖》的布置,七十多块书条石随廊镶嵌,让全园翰墨环绕,步步皆有书香。

这部法帖本来与狮子林并无关系,它是清代云南籍文人周于礼收集历代名家墨迹,整理汇编,刻石而成。后辗转名士之手,最终于民国期间,被重修狮子林的贝润生重金购得,停泊在这座古典园林的园壁之上,已一百余年。
东坡诗书
我并非书家,因而赏析这些书条石时,更多着眼于语义而非书法。我觉得它们如同从时间上游寄来的书信,等待有缘人解读出字句背后的故事。

图片

作为东坡先生的乡人,他的墨迹总是最先吸引我的关注。暗香疏影楼下的一方书条石上,刻着东坡“清虚堂诗”,题序清逸,感怀深重:
兴龙节侍燕前一日,微雪,与舍弟子由同访定国清虚堂小饮。中出近诗数十首皆清绝,而五言尤奇。子由又言与孙巨源辈同过定国,今几年矣,死生□□有足悲者。夜归,稍醒,作此诗。明日燕殿门外当以示定国。
诗应作于东坡结束黄州生活,返回朝堂之后,虽不属他的代表作,但字里行间展现出的“雪夜读诗、围炉饮酒、闻歌起舞、聚散如梦”的场景和慨叹,足以让观者如痴如醉。诗云:
“天风淅淅飞玉沙,诏恩归沐休早衙。遥知清虚堂里雪,正似薝蔔林中花。出门自笑无所诣,呼酒持劝惟君家。踏冰凌兢战疲马,扣门剥啄惊寒鸦。羡君五字入诗律,欲与六出争天葩。头风已倩檄手愈,背痒却得仙爪爬。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幅巾起作鸲鹆舞,叠鼓谁掺渔阳挝。九衢灯火杂梦寐,十年聚散空咨嗟。明朝握手殿门外,共看银阙暾朝霞。
读罢全诗,我的目光回到了其中两句,再没有移开——遥知清虚堂里雪,正似薝蔔林中花。诗义不难理解,说的是清虚堂中积雪空明,仿佛薝蔔花盛开一般。(佛门之花薝蔔,一般认为是自带浓香的栀子花)。但这两句诗让我立刻想到了另外一个人,那就是狮子林的创建者——天如维则。
诗僧惟则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即1342年,今年已经680岁了。当年临济宗名僧天如则的门人,为供奉其师,在苏州城内买地筑园,就有了遍地禅意的狮子林。

图片

唐宋以降,江南僧人“尚诗”之风极为昌盛,尤其是禅宗重要流派之一的临济宗,一直有着浓厚的诗学传统。而天如则正是当时杰出的诗僧之一。在狮子林建成之后,则对园中诸景进行了吟咏,留下了一组十多首《狮子林即景》。今天在“古五松园”的厅堂内,还能看到这样一首诗:
“指柏轩中六七僧,坐忘忽怪异香尘;
推窗日色暖如火,薝蔔花开雪一棚。”

又见薝蔔花开!这也是我见到狮子林中东坡“清虚堂诗”时,内心讶异的原因。东坡诗里夜雪清冷,而则句中暖阳如火;东坡诗里以花喻雪,而则句中以雪比花。虽然诗意不同,但却都为我们展现出了“薝蔔花开”这一冰清玉洁的禅意场景。

更重要的是,千古文宗和一代名僧以及盛开在他们诗歌当中的“薝蔔花”,在沿着各自的时间河流漂泊了千百年之后,随着《听雨楼法帖》的落脚,终于在狮子林中相遇了。人生需要这样的相遇,不然会显得有些平淡;而园林也需要这样的相遇,否则便少了几分深邃。
禅林知己
这也许并非不期而遇,而是一次久别重逢。我猜想惟则早已通读过东坡的诗歌,那句“薝蔔花开雪一棚”可能便是对坡仙的致敬之语。
东坡的确就如这薝蔔花一般,异香扑鼻,百代不绝。他和佛印了元、参寥道潜、径山维琳等禅宗高僧的密切交往和诗词唱和,早已经成为了文坛和佛门的流传佳话。就连则的同宗祖师——一代高僧大慧宗杲,也深受其影响,甚至被人称为“东坡后身”。

图片

而与则几乎同时代的另外一位吴中诗僧——东皋妙声,更将他对东坡的热爱毫不掩饰地表达出来。2020年,我在故宫特展上看见了那幅东坡真迹《治平帖》,引首赫然便是东皋妙声所题写的《东坡像赞》,词云:
“岷山峨峨,江水所出。钟为异人,生此王国。秉帝杼机,黼黻万物。其文如粟帛之有用,其言犹河汉之无极。若夫紫薇玉堂,琼崖亦壁,阅富贵于春梦,等荣名于戏剧。忠君之志,虽困愈坚;浩然之气,之死不屈。至其临绝答维琳之语,此尤非数子之所能及也。”
我想,这不仅仅是妙声的个人崇拜之语,它代表着包括天如则在内的无数诗僧的心声。毕竟对于热爱诗歌热爱生命的人来说,谁不想拥有一个东坡这样的知己呢?
本来面目
诗僧们对东坡的喜爱,在诗也在禅。因为东坡不只是个深受禅宗影响的诗人,更是已有“顿悟”的“居士”。在禅宗经典《五灯会元》中记载东坡为临济宗东林常总禅师法嗣,也就是其传法弟子。而东坡最重要的这次顿悟,便发生在那次著名的庐山之行当中。
在千峰万壑之中,东坡不断追寻着“真面目”,这在他的多首庐山诗当中都有体现,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题西林壁》:
横看侧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总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而两百多年之后,则也在狮子林的千峰万壑之中寻找着属于他的“真面目”,并在《狮子林即景》中留下这样一首诗:

鸟啼花落屋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图片


无论是东坡“跳出万山再看庐山”,还是维则“身在城市如在万山”,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想在这峰石之间看见生命的本来面目。而彼时彼刻,矗立眼前的是真山还是假山,是匡庐还是狮林,已并不重要。我隐隐感觉到,他们想要跳出的或许是那些对生命的束缚,而他们苦苦追寻的“真面目”应该就是“不系之舟”般的心灵自由吧。
而这样的找寻也不断提醒着我,当沉醉于今日狮子林之美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了这座古典园林的本来面目和隐藏在富商祠园之下的那颗禅心。
· · ·
收回散漫的思绪,再次读起书条石上的“清虚堂诗”,不禁心生惋惜,则和他的狮子林若是早生三百年该有多好,那往来吴中多次的东坡,一定会走进这座经典园林,与则一杯清茶数首禅诗,留下传世佳话。
但我随即便又自嘲:“着力则差矣”!今天这样曲折的久别重逢或是自然的不期而遇,才应该是最好的安排。它跨越时空,超越僧俗,在狮子林的千峰万壑之间,让我们看见那场无与伦比的“薝蔔花开”。


作者:蒋理(苏州园林宣讲员培训班学员)

编辑发布:局融媒体信息中心


来源:苏州园林官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