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且行且歌】有一种精神叫临沂

 尺涵 2022-08-08 发布于江苏

精神

有一种

叫临沂

根据工作安排,原本定的是下周到临沂,恰逢临沂市“第三届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在临沂市河东区凤凰实验中学举行,临时决定从徐州夜赴临沂,参加这次活动。

这次展评一共33位优秀实验教师参加,分A、B两组在两个不同的会场展示,我重点跟靠其中一个组听了其中十节课。

十节课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临沂参加实验两年多来在“1+X”课型方面的探索和取得的成绩。

教师和教师之间,课堂和课堂之间是有差异的,但是老师们对待每节课的认真程度却是相同的。


你看,每一份教学设计从单元目标到文本内容到课时目标,再到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从字体的使用到版式结构,参评老师关注到了每一个细节。

你看,每一位授课老师从课前候场到课堂展示师生互动,再到课后的目送,他们全身心演绎着一位教者的姿态。

你再看,那位讲《白杨礼赞》的女老师带着孩子们在课堂上一遍遍的朗读,反反复复地“聆听物语,礼赞生命”,一次次用饱含感情的声音把课堂推向高潮。那位讲《昆明的雨》的男老师一次次把孩子们推向舞台,刚刚还有些羞赧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动下很快便融进了课堂,融进了文本,自发地展示着他们对文本的感受,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顾盼皆有情。

你再看,来自各县市区教研员组成的评审组,专注地聆听,认真地笔记,不时地交流着,郑重地为每一位参评教师写下自己的评价和分数。

“如果说种子是一种漂泊,那么树就是一种坚守”,感谢这支队伍,感谢老区的老师们对平凡的坚守,对课堂的坚守,对阅读的坚守!

纵观这十节课,每位老师都能站在大单元的角度联系单元来备课,教学点清晰明确,能够围绕教学点设计主活动,问题的设计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探究性,难能可贵的是,大部分老师都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目中有“人”,心中有生,这是最值得肯定。

“语文主题学习课型很多,为什么只展示“1+X”课型?”

“1+X是最基本的课型,我的想法是让老师们先把基础打好。再向外拓展。”面对我的困惑,临沂市教科院庞云龙科长跟我解释说。

认识庞科长是在去年临沂河东区的暑期集体备课活动上,后来有几次跟庞科长同行参会,这次在临沂近距离面对面接触,我看到了一个课题组负责人的大手笔,大胸襟。

庞科长跟我聊临沂实验区的现状,把自己看到的问题说给我听。

“我们要铺下身子,把实验做扎实、做实在,先前组织了很多活动,看着很高大上,但是每次来参会的毕竟是少数,起不到很好的推进作用。我跟县市区教研员们讨论,把临沂初中划分为河东片区、南片区和西南片区,相近的县市区联片教研,全员参与……”

是的,教育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扎扎实实地去做。在交流中,和这位临沂市初中语文的当家人也达成了共识,一年规划,两年规划,三支队伍的梯队建设,由点到面的教研体系建构……有了清晰的蓝图,有这支优秀团队的敬业,我想,临沂的教育想不腾飞都难。当我们带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初心上路,前方的路必定畅行无阻。

庞科长还是一个真性情的人。

“只要我不认可的事情,我不会去盲干。不怕你笑话,刚开始我对这个实验是排斥的,后来我就去研究,把相关的资料反反复复看,直到自己融会贯通,我看到了这个课题的生命力。人不要只看眼前,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未来!只做了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期都不到就迫不及待要变化要成绩,那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是不负责任的……”

说这些话的时候,我看到他的脸上写满了坚韧,还有憧憬。

此刻,坐在会场,听那位老师讲矛盾的《白杨礼赞》,看着屏幕上参天耸立的白杨树,我想,庞云龙科长和他的这支优秀的队伍不就是这一排排顶天立地的白杨树吗!他们朴质、坚强,他们普通却又不平凡。正如临沂河东区教研室赵常松老师所言,一个人走路可能会走得更快些,而一群人走路会走得更远些!

我们也祝福临沂的初中语文教学在这群人的带领下,昂首阔步,走向远方!

此行,收获颇丰。从这群人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临沂精神!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