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伏天里气血外浮,如何应对腹痛、腹泻?应对方法、原理,一文说清

 五行健康辨证 2022-08-09 发布于陕西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专门用于伏天的养生之法。简单来说就是,如何用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方法,来应对夏季高发的胃痛、腹泻。要是说得再精深一点就是,如何用 简单的一些方法,来弥补我们身体,在伏天中最脆弱的一个环节,那就是脾胃的中阳。

首先,什么是中阳?

中阳,就是脾胃阳气。我们要知道,在炎热的伏天里,体内的气血是处于向外疏散的状态。因此,要是阳气升腾浮越的表现越强,身体所表现出的症状就越轻微,就比如说说,血压也都比其他时候平稳了不少。

乍一看上去,身体似乎是到了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但实际上,却非如此。就比如说,一到秋冬季节,就容易出现很多虚寒性的病痛。其实,这就是因为,炎热的夏季,寒邪很容易闯进我们的身体。而它的一大途径就是脾胃。

就如上述所说,在炎热的夏天,体内的阳气和气血会浮于外。因此,我们脾胃的阳气就相应地会变少。这样的结果,就是中阳容易受到损伤。脾胃之阳成了我们身体的短板。因此,寒邪就容易由“短板处”侵袭。

一旦到了某个年龄阶段,我们就会发现,伏天里,如果贪食寒凉,或是腹部被冷风吹得太久,就会有腹痛、胃痛、腹泻以及排便次数增多等现象。而这基本就是就是中阳不固,寒邪内袭的体现。

还有的人,一旦进入夏天,肠道就特别脆弱。饮食上,稍有不注意,就会出现严重的腹泻。而这也需要考虑中阳虚弱的问题了。

除了以上种种之外。中阳虚弱也会影响我们一天的状态。就比如说,有的人,由于天气太热,就伴着空调睡了一晚,结果第二天醒来之后,就感觉脑袋发沉,精神不振,身体乏力。要说是感冒吧,好像又没到感冒的程度,但就是浑身都感觉不舒服。

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就要考虑,是否因为夜间贪凉,而导致的脾胃阳气未能及时升发。如果脾胃阳气升起来了,寒气就无法轻易地侵袭身体,四肢也就不会轻易乏力,头脑就不会晕晕沉沉的。而这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的独特地位所决定的。它对我们全身的状态是有着直接影响的。

此外,他们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当他们在,进食过热乎乎的食物后。上述的状态又会得到缓解。这是因为,进食后,中阳得到了短暂的温补,情况就会有所改善。

因此,当我们在伏天里,出现的很多身体不适,就比如说四肢的倦怠乏力、头脑晕沉、胃部冷痛、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便溏,以及精神萎靡、容易感冒等,基本都和和脾胃阳气不足有一定的关系。这就是伏天气血浮于外,而亏于内导致的。一旦中阳不足,那么寒邪就会紧逼。那么此时,很多毛病都会显现。

这个时候要如何应对?

我们只需要准备生姜500克,挤出姜汁之后放在锅里炒热,用布包好了,外敷腹部。每天早晚各实施一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可以换包交替热敷。

这对于伏天里贪食寒凉、长期腹部受凉之后,出现的胃痛、腹泻、便溏、腹部疼痛等都有不错的改善效果。甚至还可以帮助我们改善四肢乏力、头脑晕沉、容易感冒,或是微感风寒的状态。总的来说,它可以帮我们补齐,因为伏天体内气血外浮的最大短板。

当然,并非任何人都适合这么做。实热证患者、身体湿热内积之人,阴虚内热之人,有严重的痔疮的人,有严重的眼部疾患的人,不适合用生姜来外治。口干、咽痛、正在发烧之人,不适合。生姜内服对胃黏膜有刺激,可以让胃黏膜充血。外用生姜虽不至此,但是对胃的刺激依然存在,故而当注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