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化血红蛋白为什么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新用户88267667 2022-08-09 发布于云南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实际上,2021年4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已经正式发布:糖化血红蛋白(即HbA1c)被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之列,从此,糖化血红蛋白(HbA1c)成为名副其实地衡量血糖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

下面,我就和大家伙儿一起来聊一聊,为什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要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仅供参考。

2021年后糖尿病确诊的4个标准

准确的说,应当是2021年4月19日,我国发布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新指南,其中共确定了4个糖尿病确诊的标准。

标准1: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

标准2: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

标准3:糖尿病症状+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标准4:糖尿病症状+HbA1c≥6.5%

备注:

1.糖尿病症状是指:高血糖所导致的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

2.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是糖尿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没有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

3.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而不是主要依据。

4.糖化血红蛋白≥6.5%可作为确诊糖尿病的依据;但低于6.5%的结果,却并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还应该参考葡萄糖测定的结果。

为什么糖化血红蛋白很重要?

所谓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简单地理解,就是指血液中的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通过非酶反应相结合的产物。

所谓的非酶反应,简单地理解,就是指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具有持续、缓慢、不可逆的特点。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是由过去的而非即时的血糖浓度决定的,与检测前是否空腹、是否注射胰岛素、是否服用降糖药物等因素无关。

通常认为,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可有效地反映过去8-12周平均血糖水平,其中HbA1c占约70%,且结构较为稳定。

因此,临床上常用HbA1c代表糖化血红蛋白的百分比表示。

为何糖化血红蛋白是补充标准?

既然糖化血红蛋白如此重要,那么,为什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只把它作为补充标准?而不是主要标准呢?可能主要与以下2大因素有关。

1.尽管糖化血红蛋白(HbA1c)既不受每天血糖波动的影响;也不受运动或进食的影响,但糖化血红蛋白与体内的红细胞生成、血红蛋白结构改变、糖化过程、红细胞破坏、检验过程等因素有关。

也就是说,尽管糖化血红蛋白≥6.5%时,可作为确诊糖尿病的依据;但当糖化血红蛋白低于6.5%时,却并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还应该参考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测定的结果。

2.虽然我国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标准化程度在逐步提高,但各地区检测技术水平差别,仍然较大。

因此,2020版《指南》推荐,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才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总结:在2021年4月19日,我国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已经明确推荐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尽管糖化血红蛋白≥6.5%时,可作为确诊糖尿病的依据;但当糖化血红蛋白低于6.5%时,却并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还应该参考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测定的结果。

您同意我的观点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