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根用芥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摘文缘 2022-08-09 发布于山西

根用芥菜又名辣疙瘩、大头菜等,加工成芥菜丝芥辣味独特、脆嫩爽口,是群众非常喜欢的一种特色蔬菜。

一、 选择高产高抗优质品种

选择耐高温、抗霜冻、抗重茬、抗病虫等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根用芥菜新品种是丰产增收的关键,通过试验对比,临泉花叶芥菜、山东光头芥和科丰 1 号等表现突出。

二、种子处理

1 、清水选种

外观上看,芥菜种子应籽粒饱满、色泽橘红鲜亮,放入清水中用手轻轻搅拌,捞去飘浮杂物和秕粒,沥去清水,留取沉底饱满种子作种。将种子均匀摊在阳光下曝晒,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 。

2 、微量元素浸种

试验对比显示,用铜、锌、锰等微量元素进行浸种,可增强种子的活力和抗病性,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质量,还可增产 10%~20% 。一般 5 kg 芥菜种子用硫酸铜 2 g+ 硫酸锌2 g+ 硫酸锰 1.5 g 浸种 10 h 左右。

3 、药剂浸种

用 45% 代森铵水剂 300 倍液,或 3% 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100 倍液,或醋酸 + 硫酸锌水溶液按相应比例和浓度浸种20 min 左右,清水冲洗后阴干播种,均能有效杀死种子上携带的病菌,大大降低软腐病和黑腐病的发病率。

三、科学整地

1、 避免重茬

试验结果表明,在连作地块,同样的品种、管理措施和水肥条件,芥菜黑心、软腐病、黑腐病等病害发生率明显升高,减产幅度 20%~30% 以上。因此,要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

2 、深耕细作

由于芥菜籽粒较小,后期根茎膨大等生理特点,要求土壤适度疏松、耕层深厚、土壤团粒结构协调。整地要做到地势平整、上虚下实,没有板结坷垃。测土改良土壤,使土壤容重保持在 1.0~1.2 g/cm 3 ,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分别保持在55% 和 15% 左右, pH 值 5.5~7.0 为宜。

3 、宽幅高垄

为利于通风透光、排水防涝,防止软腐病和黑腐病的发生,一般采用宽幅起垄的整地方式,行距 45 cm ,垄高 15 cm左右,垄宽 20 cm 左右,便于双行播种和间苗、定苗、施肥、除草等后期操作管理。

四、适期播种

芥菜生长适温约 20 ℃ ,根茎膨大适温为 13~15 ℃ ,临泉最佳播种期在 8 月上中旬。播种量 3 kg/hm 2 左右,播种方法在垄背上两侧垄肩挖穴,深 4~5 cm ,每穴丢籽粒 3~4 粒,细土覆盖,覆土厚度不超过 2 cm ,基本 3 d 齐苗。为提高播种工作效率,也可划沟播种,但后期间苗工作量较挖穴播种大。

五、 田间管理

1 、合理间苗

幼苗出土后,第 1 片真叶展开时进行第 1 次间苗,除弱留壮, 3 片真叶展开时定苗,栽植 9 万株 /hm 2 左右。浇水在早晚进行,应以滴灌或微喷方式进行,不宜大水漫灌,避免积水发生渍害和引发病害传播。浇水以见湿见干为宜 。

2 、肥水管理

为提高芥菜风味与品质,首选施用优质农家肥和有机肥。结合整地,施充分熟腐发酵农家肥 30 t/hm 2 、硫酸钾三元复合肥 375 kg/hm 2 、硼砂 7.5 kg/hm 2 、硫酸锌 15 kg/hm 2 、硫酸锰 15 kg/hm 2 。适时追肥是芥菜提高抗性、培育壮苗、防止早衰夺取丰产丰收的关键措施之一。直播田在定苗后,移栽苗在成活后(栽后 5 d 左右)进行第 1 次追肥,首选稀释沼液或熟腐人畜尿液,按水、肥比例 3∶1 为最佳,浓度过高烧苗、过低则营养不足。间隔 7 d 后用稀释有机肥液浇施进行第 2 次追肥。笫 3 次为栽后 21 d ,芥菜地上营养生长进入旺盛期,随浇水冲施复合肥 300 kg/hm 2 。种植 30 d 后进入根茎膨大期,用复合肥 225 kg/hm 2 + 尿素 150 kg/hm 2 冲水浇施。

硼肥对根用芥菜增产作用独特,幼苗期可叶面喷施0.10%~0.25% 硼砂或硼酸,兑水 750 kg/hm 2 左右,每 7 d 喷1 次,连喷 2 次。十字花科作物对钼反应最敏感,为防止后期芥菜缺钼导致叶片功能早衰,根茎膨大初期可喷 0.02%~0.05% 钼酸铵水溶液。芥菜根茎露土后,每 7 d 叶面喷施 1 次2% 过磷酸钙 + 黄腐酸水溶肥,增产效果明显。

六、 病虫害防治

1、 灯光诱杀

每 2 hm 2 布设 LED 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 1 台,对斜纹夜蛾、菜蛾、叶蝉、黄曲条跳甲、金龟子等趋光性害虫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太阳能杀虫灯绿色环保无污染,诱杀的害虫还可以用来喂食鱼和禽类;同时,通过统计诱杀害虫的种类和数量变化,能及时掌握主要害虫的虫口发生趋势,为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2 、黄板诱杀

黄板设置数量 300~450 块 /hm 2 ,整地块按平均面积均匀分布,放置高度以高出芥菜叶面 10~15 cm 为宜,对蚜虫、飞虱、跳甲成虫等防效较好。在上述虫口种群数量较少时,可代替药剂防治。

3、 精准施药

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可于翻耕时施用药土或播种后用药土覆盖,施 5% 二嗪磷颗粒剂或 0.5% 毒死蜱颗粒剂 15~30 kg/hm 2 + 乙蒜素抗菌剂 2.25 kg/hm 2 + 细砂土 450 kg/hm 2 。

生长期一旦发现软腐病和黑腐病株,及时拔除中心病株深埋,用 72% 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2 000 倍液灌根,选用 72% 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1 000~1 200 倍液,或30% 乙蒜素乳油 500~1 000 倍液,或 3% 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 90% 新植霉素可湿性粉剂 3 000 倍液全田喷药,也可交叉用药,提高防效。

防治病毒病,一般于发病初期用20% 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 3.75 kg/hm 2 兑水 750 kg/hm 2 ,与芸苔素内酯或赖氨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合施药, 7~10 d 喷1 次,连喷 3 次。

防治蚜虫、飞虱等病原传播性害虫和菜青虫、斜纹夜蛾等常见性害虫,首选 1%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康宽等高效、低毒、无残留、无公害农药,并严格遵守用药安全间隔期,在采收 10 d 前停止用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