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中招了吗?马克思主义哲学初学者容易忽略的三大思想细节

 翠竹明月 2022-08-09 发布于四川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建造自我思想大厦的“图纸”,搞不明白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自我哲学思想大厦也就很难真正地建立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前提犹如“武功秘籍”的总纲,总纲是学习的出发点,出发点不同,整个思想大厦外观和内部陈设也就不同。

文章图片1

第一个细节:

未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端

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书籍基本都是从“物质”出发建造整个思想体系,并将历史唯物主义看作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应用,把历史原则和历史规律归结为自然原则和自然规律,这一做法导致人不重要了,社会不重要了,忽视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研究,忽视了马克思四大生产的研究,忽视了对社会有机体的研究。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从劳动出发:因为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历史

从生产出发:因为生产是整个社会的基础

从实践出发:因为实践是人的本质所在

从社会关系出发:因为人的本质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

……

可见,出发点是建造思想体系的基础、前提和根据,出发点不同,思想立场就会千差万别。

文章图片2

黑格尔指出:要找出哲学中的开端,是一桩困难的事。他认为,开端即是基础,“哲学的开端,在一切后继的发展中,都是当前现在的,自己保持的基础,是完全长留在以后规定的内部的东西”,“开端的东西仍然是一切后继者的基础,并不会因后继者而消失”。可见,开端不仅是基础,更是未来一切发展的根据。正如一个婴儿出生的环境,生于富贵之家,万事不愁,生于贫困之家,半生受困。

马克思非常注重思想体系的起点和开端的考察,并经过研究,得到了科学的结论。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真正的道路恰恰相反,我们必须从“我”出发,从经验的、肉体的个人出发,从那里上升到“人”,把有血有肉的个人作为我们“人”的基础,这才是真正的出发点。因为如果人不是思想的起点,那就是幽灵的形态,是唯心主义的绝对精神和绝对意志。因此,如何唯物能动地说明人类历史的基础、开端和出发点,成为了马克思研究西方社会和新哲学的立场焦点。

文章图片3

因此,对初学哲学的我们,一定要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端和能动主体是“现实的人”,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不是资本,不是劳动,不是实践,不是生产力,更不是幽灵形态的精神和意志,而是“现实的人”。基于这一立场,资本、劳动、实践、社会、国家、世界才有了研究的可能。


第二个细节:

未能正确理解哲学关注的主体

自人类历史开始,哲学关注的主体并非一开始就是人本身。

哲学究竟有什么作用?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当这个问题落实到个人身上的时候,还能回答正确,但是一旦放到人类高度,大概都会错误。因为人是自利的,学习哲学就是为了服务自己,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至于哲学对整个人类有什么作用,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似乎就没有多大关系了。

文章图片4

思维

同哲学之于个人,哲学有助于帮助人们更好地找到人生的方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一样,哲学之于人类也是如此,哲学的起源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怀,它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类的现实生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质上,哲学的最大关怀就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理论沉思,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终极智慧的抽象总结。

从古至今,哲学关注的主体经历了三大阶段:

一是自然哲学阶段——对自然力量的关注;

二是神本哲学阶段——对神的力量的关注;

三是人本哲学阶段——对人的力量的关注。

文章图片5

哲学三大阶段

应该说,整个哲学发展史的核心主题就是它的前提、根据和出发点,也就是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历史主体以及主体性根源,或者说到底是什么力量决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古代自然哲学认为这种力量是自然,中世纪神本哲学认为是神,近代人本哲学认为是人。那么,人类历史是怎么向前发展的呢?各大哲学思想家又出现了新的分歧。马克思深入调查研究,深入现实生活中去,并吸收各大哲学家的思想的合理内核和基本内核,并认为,“现实的人”才是历史的主体和一切能动性根源。历史就是人创造的,历史什么也没有做。

文章图片6

马克思与诸位西方思想家的观点

马克思的思想同以前的旧哲学严格划清了思想理论界限,并认为,“全部所谓世界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的诞生,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人类自己创造了自己,人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明白了这一点,学习哲学才能抓住根本,正如电视剧《天道》:强势文化才能拯救贫穷落后,保持自己的独立性,靠天靠地最终不如靠自己。外力的帮扶也许短期有用,但是长期下去,帮扶就会变成一种毒药,是对个人独立能力的溟灭。

文章图片7

自然规律

“透视社会,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这就是唯物主义人的主体性哲学,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文化属性侧面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哲学思想的内在导向。


第三个细节:

未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

人的思想是最容易走极端的,要么偏左,要么偏右,中国文化讲究中庸,但最难做到中庸的偏偏是自己人,这样一来,中庸思想显得各位的重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也是如此,在明确和确立了人在哲学出发点的主体地位后,大部分初学者就开始漠视了自然的地位和作用。

鉴于此,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的关系”。归根结底,人是凡人,是肉体,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离不开自然。具体来说:

文章图片8

生命起源

第一,自然界至今为止依然是人类创造历史的第一大自然前提,是人的无机机体。这也是当前政府如此重视环境生态保护的缘由之一,正所谓:“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破坏环境最终只会遭到环境的蚕食。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佩第指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最初是以食物,现成的生活资料养活人类的,土地不仅养活了人类,更为人类提供了立足之地和活动的场所,人与自然界永远是难以分离的一体,甚至自然可以离开人类,但人类一定不能离开自然,至少在目前是如此。

文章图片9

自然界

第二,人的自然存在是人类创造历史的第二大自然前提。现在关于人类学的研究已经相比马克思时代有了长足的发展,人究竟是怎么来的?古典学说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核心代表,有的认为人类来自外星星系,但是并无明证……但是,在目前看来,人在创造历史之前,保守看来,人还是来自于自然界,人的躯体不是人生下来的,而是自然创造了人的躯体。无论人生存的自然条件还是人的躯体,都是自然的产物,而不是人自己创造的。

文章图片10

人来自哪里?

第三,原始人群共同体是人类创造历史的第三个自然前提。孤立的个体不可能成为历史过程的主体,在这里,原始人群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一个前提。自然形成的部落共同体是人类占有他们生活的客观条件和占有再生产这样生活自身的第一个前提。对于早期人类来说,孤立的个体缺乏强大的生存能力,只有在群体里面,共同行动,才能形成足以抵抗自然威胁的群体力量——集体力。

文章图片11

三大自然前提

以上三个细节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让我们清晰认识到,哲学始终都有时代问题关切,始终关注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对人类历史主体和能动性根源的追寻。学习哲学,需要追寻哲学思考的前世今生,深入到本体论、认识论、生存论和历史观的层面,这样才能追寻到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力量。

关注“求索探知”,持续为您带来更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现实的解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