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座回顾丨吴晓明:什么是哲学?什么不是哲学?

 花间一酒壶 2022-10-06 发布于浙江

VOL.2222

编者按2022年9月16日至9月27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组织策划的“哲学:思想之事”系列讲座在线下有序开展,受到复旦师生的广泛关注和热烈欢迎。该系列讲座在抖音平台进行了线上播出,吸引了大批观众收看并在评论区进行了热情的互动。下面我们将陆续推出几场讲座回顾,以供交流学习。

9月16日下午,“哲学:思想之事”系列讲座的第一讲在第三教学楼举行。复旦大学文科资深特聘教授吴晓明老师应邀为本次哲学入门课系列讲座开展首讲,讲座题目为“哲学——思想之事”。讲座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2022级马克思主义专业博士生袁渊主持。讲座受到复旦学子的热烈欢迎,有近百位新生到场参与。

 讲座简介 

哲学是什么又不是什么?哲学对我们这个时代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又与我们每个人有怎样的关系?听众将跟随吴老师的讲授,一窥中外哲学源流,用批判的方法开启思想,找寻每个人自己的“哲学道路”。

 主讲人简介 

 图片

吴晓明

吴晓明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国家创新基地(985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及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主任。近年来研究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史和方法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现实之关系的研究等方面。主要著作有《论中国学术的自我主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黑格尔的哲学遗产》等,获杰出教学奖、全国模范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等荣誉。

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的题目是“哲学——思想之事”,是吴老师对哲学性质的判断,正如哲学学院的院训所讲:“守护思想,引领时代”。思想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学术或者学问,而是深入到时代的根本问题中去并持久地影响着我们时代的东西

一.什么是哲学?什么不是哲学?图片

首先,吴晓明老师点明,尽管在学科分类中,哲学与其他学科排列在一起,但哲学绝非各种知识当中的一种,哲学是各种学问的前提和基础。吴老师历史地回溯了“哲学”这个概念的起源,从词源古希腊语“philosophia”谈起,引用《基督山伯爵》中法利亚长老的“哲学不同于智慧”与孔子的“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阐明知识与思想之间的区别。

二.不同的文化与不同的哲学图片

第二,吴晓明老师谈到了不同的文化与不同的哲学。哲学是每个人与事物打交道的基本方式,体现了不同态度和取向,是为思维确定方向的东西萨特认为“哲学是文化的主干与思想的母体”,黑格尔将哲学认为是“文明的中枢”,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中枢就体现在哲学中。而这一现象特别体现在雅斯贝尔斯提出的“轴心期”。2500年前,世界上最主要的文明体开始有了精神的突破,这种精神突破最重要的优势在于创立他们的哲学,并把他们的哲学保留在经典当中。吴老师提到海德格尔的“长川决定”概念,说明在那个时代就人们开始进行自己的哲学,我们的思想与精神都开端于轴心期,并且在传统中深耕。吴老师以黑格尔对三种文明的区别讨论为例,指出西方纯粹理性与中国实用理性、印度想象力的区别,西方把超感性世界与感性世界割裂开来,中国则秉持“道器不割,体用不二”的思想,详细解释了不同文化与不同的哲学间的关系。因此,作为哲学生,我们了解不同的哲学,也要了解不同的哲学背后不同的文化,以及诸文化中诞生的哲学之间的差异

三.阻碍我们思想最大的障碍图片

第三,吴晓明老师强调,外在反思是当今时代阻碍我们思想的最大障碍。吴老师首先给出了外在反思的哲学定义,外在反思是一种忽此忽彼的推理能力,从来不深入到事物的内容之中,但知道一般原则,且知道把一般原则运用到任何内容之上。换句话说,外在反思就是我们常说的教条主义或者形式主义。吴老师指出用抽象的普遍性进行外在反思的错误之处,举中国革命的经验和世界历史史实,强调教条主义对于思想传播与实践指导的伤害。我们学习哲学,切忌只关注抽象的原则而忽视其原因,一定要深入到特定的社会历史的现实之中。吴晓明老师反复强调外在反思、抽象普遍主义,是阻碍思想的最大障碍,也是我们进行哲学学习时一定要避免的。

四.批判方法——开启思想的路径图片

第四,吴晓明老师向大家推荐了批判的思维方法。批判的方法使我们学来的东西成为“能思的东西”、“批判的东西”。吴晓明老师把批判在哲学上原初含义概括为“澄清前提,划定界限”。以康德的三大批判为例,首先是澄清前提,康德首先讨论人类知识先验的前提和条件,其次是划定界限,探求人类知识的界限。黑格尔曾言,自由的思想就是批判的思想,批判的思想是不接受未经审查其前提的思想,无论它看起来多么的理所应当。

吴晓明老师还强调了历史的批判方法。吴老师梳理了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历史批判方法的哲学史脉络,详细阐释了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归纳出等价交换原则的批判,这一批判揭示了等价交换原则的历史性。批判绝不意味着一味的拒绝和否定,而是历史地进行肯定与否定。阿伦特说马克思是对资本主义肯定最多的人,正是因为马克思使用的是历史的批判方法。除了对于哲学理论梳理分析,吴老师还用平实生动的伦理学模型和政治经济学案例来解释历史的批判方法。正是因为批判的方法和历史的批判方法需要我们在把握任何一种原则、原理、方法、观点的时候,了解他的前提,划定他的界限,历史地分析,才使得号称自己可以统治一切抽象的普遍性成为不可能的。

吴晓明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且记忆深刻的哲学入门课。他引经据典,用丰富的哲学理论和生动的故事带领同学们思考哲学是什么,认识到不同的文化与不同的哲学间的关系,并警醒同学们外部反思是阻碍思想发展的最大障碍,最后向同学们推荐了历史的批判的思维方式。这次讲座以“哲学:思想之事”为题,是新生哲学入门课系列讲座开篇首讲,也为新生同学们打开了思想之门。

讲座回顾持续更新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