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创伤性高凝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meihb 2022-08-10 发布于江苏

背景介绍

全世界每年至少有580万人死于创伤,占每年死亡人数的9%。创伤性凝血病(Trauma-induced coagulopathy ,TIC)是创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的建议,TIC被定义为创伤后组织损伤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高凝状态导致血栓栓塞或低凝状态导致无法控制的大出血。以往对TI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TIC低凝表型引起的出血性凝血病,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创伤患者中,创伤诱导的高凝血病的发生率为22.2%~85.1%,高凝血病可使发生血栓事件的风险和死亡率增加2~4倍。为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中医药教育协会联合于2021年4月在《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军事医学研究》)杂志发表了《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rauma-induced hypercoagulopathy》(中国创伤性高凝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该共识包括15条建议,分别从创伤性凝血病的定义、病理生理机制、评估、治疗和预防等5个方面进行阐述。

图片


定义

建议1: TIC是由创伤后组织损伤引起的凝血功能紊乱,表现为病理性高凝状态,导致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栓塞。

建议2: TIC的发生率取决于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以及损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病理生理机制

建议3:组织损伤、炎症和应激是TIC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

建议4: TIC的特点是高凝和低凝间表型的转换。

评估

议5:常规凝血试验可用于筛选TIC患者。

建议6:粘弹性凝血试验推荐用于诊断TIC。

建议7:多普勒超声被推荐为一种常规方法,用于检测与TIC相关的血栓并发症。

建议8:对于复发性创伤后血栓栓塞的患者,建议进行血栓形成倾向测试。

预防

建议9:TIC患者应避免医源性因素导致血栓形成。

建议10:对于TIC患者,建议单独机械预防或与药物预防相结合预防血栓形成。


治疗

建议11:减少应激和组织损伤是改善TIC的先决条件。

建议12:TIC患者在开始抗凝治疗前需要评估出血风险。

建议13:对于TIC合并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在开始抗血小板治疗前需要评估出血的风险。

建议14:对于创伤合并血栓形成的高危出血患者,建议采用介入治疗。

建议15:对于TIC合并血栓形成的患者,不建议全身常规溶栓治疗。

阅读全文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献引用:Song Jing Chun,Yang Li Kun,Zhao Wei,Zhu Feng,Wang Gang,Chen Yao Peng,Li Wei Qin.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rauma-induced hypercoagulopathy[J].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2021,8(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