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文化|从巴山蜀水里走出的远古文明

 若悟369 2022-08-10 发布于安徽

巴文化是巴国王族和巴地各族所共同创造的全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其社会结构的总和。巴文化是始于巴人巴国、植根于巴地、由巴地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辉煌灿烂的地域文化,是长江上游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巴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极为重要的区域文化!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巴”是一象形字,本义大蛇,巴人最早的图腾是蛇。“巴”也是古国名,地域名。巴文化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进行梳理。从巴文化的空间范围来看,由于巴地常处于战争状态,没有固定的疆域和国都,根据其历史活动范围,巴的疆域大致包括四川东部(涪江为界,东为巴,西为蜀)、重庆全部、陕南、鄂西、湘西、黔北等区域。丰都、涪陵、巴县、宕渠、罗家坝、合川、阆中都可能在不同时期曾为巴方或巴国所辖,亦可能成为方国都城。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山海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从中可看出,巴地处西南,远祖是太暤,即伏羲大帝,后照乃巴人之始祖。《山海经》还记载:“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被称为诉讼之神。西汉杨雄《蜀都赋》“东有巴賨,绵亘百濮。”意为,蜀国之东为巴人、賨人覆盖的区域,其中又绵延分布着百濮人群。因此这一时期,巴地已经居住着众多民族,其中最有影响的族群应有两支。一是賨族,也被一些人称为巴蛇,因其作战时常持木制盾牌,故又称“板楯蛮”,也称賨人。賨人有七姓:罗、朴、昝、鄂、庹、夕、龚,以嘉陵江、渠江流域的宕渠为聚集源地。二是巴虎,图腾为白虎,又称廪君蛮。廪君蛮有五姓:巴、樊、瞫、相、郑,以鄂西清江流域的武落钟离山为聚集源地,后沿长江向西开疆拓土,影响了整个巴域。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介绍,巴作为地域、部族和古国的名称,在夏商时就已见诸上古之书。从历史文献来看,古巴人分为两支,一支是鄂西清江流域的廪君蛮,另一支是嘉陵江渠江流域的板楯蛮,也即賨人。在夏商周时期,巴人的活动范围主要还处于陕南汉水到清江流域这条沿四川盆地东缘的弧形地带上。后来廪君蛮受楚逼迫,才逐步西迁到四川盆地东部。而板楯蛮的势力范围,则主要在川东北一带。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巴蜀图语,又称巴蜀符号或巴蜀图形文字,是指远古巴蜀地区铸印或刻划在器物(主要是铜器,也有少数漆器、陶器)或印章上的一种定型化的象形文字,是古巴蜀文化体系的一种表现。巴蜀地区发现的古文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图像性的符号,即手掌、花蒂、水波、房屋、人头和虎、鸟蝉等;另外是一种文字性的符号,少数与古汉字一致,多数迄今未能释读。“巴蜀符号”即是指前者,而“巴蜀文字”则是在“巴蜀符号”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所以,“巴蜀符号”比“巴蜀文字”更加古老。许许多多的巴蜀符号中,面具纹、神树纹、眼形器纹、手形纹、心形纹、璋形纹、戈形纹等,仍然带有原始巫术色彩,这些符号不能一个符号、一个图形地宣读,只有当这些图形符号构成一组特定的“符号”时,它们才有意义,并且这种意义只有当事人才能解释,这些莫名其妙的解释为“巴蜀符号”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华阳国志·巴志》记载: 周武王伐纣, 实得巴、蜀之师, 著乎《尚书》。巴师勇锐, 歌舞以凌殷人, 前徒倒戈, 故世称之曰: “武王伐纣, 前歌后舞” 也。武王既克殷, 以其宗姬封于巴, 爵之以子。公元前1046年,勇武善战的巴人参加了著名战役“武王伐纣”,并立下赫赫战功,随即受到周王朝的分封正式建立巴国。大约到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巴国达到鼎盛阶段,进入“七国称王,巴亦称王”的时期,其鼎盛时期疆域:东至鱼复(今奉节),西至僰道(今宜宾),北接汉中,南极黔涪(今湘西、鄂西、渝东南、黔东北等地)。后来因巴国在不断的战争与内乱中逐渐衰落,最终于公元前316年秦国派张仪、司马错等带兵灭巴蜀,巴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存在了730年,从此巴国并入大秦帝国的版图。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冬笋坝巴人遗址

冬笋坝巴人遗址位于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镇,冬笋坝遗址于1954年进行首次考古发掘,被认为是巴文化特征鲜明的典型遗址。是全国最早经过考古发掘并确认的巴文化遗址,是巴文化得名之地、实证之地。冬笋坝巴人遗址的发现,并作为巴文化研究标志性遗址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冬笋坝巴人遗址先后开展了四次考古发掘,共清理战国至汉代墓葬81座,墓葬形制较为多样,其中以船棺葬最具特点。墓葬形制及出土随葬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首次为巴文化研究提供了考古实证资料,迅速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随后,《四川船棺葬发掘报告》的发表奠定了冬笋坝遗址作为巴文化研究标志性遗址的重要地位。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202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冬笋坝遗址考古工作重启。共清理墓葬38座,其中船棺葬4座,砖窑1座,出土各类文物460余件/套,时代涵盖了战国晚期、秦、西汉早期、新莽时期等几个阶段,是继上世纪50年代后重庆地区首次集中发现。从1954年至2020年9月五次挖掘情况,五次考古挖掘共清理墓葬124座,其中船棺葬25座,出土器物2685件/套。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千载风云,沧海桑田,冬笋坝巴人遗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神秘的,是千百年前的巴人为世人埋下的一个大型考古“盲盒”,它在考古工作者的手中,重新绽放出属于那个时代鲜明而生动的色彩,将史书记载的文献变成了可触碰、可见证的真实历史。


涪陵小田溪巴王陵

《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子时虽都江州(重庆渝中),或治垫江(合川),或治平都(丰都),后治阆中。其先王陵墓多在枳(涪陵)。”在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巴国疆域和国都的记述。史书典籍中,记载巴国王陵墓葬多在涪陵,经过考古发掘果真在涪陵发现了小田溪巴王墓群。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1972年,涪陵小田溪的村民在烧砖取土时,意外挖出数十件青铜器,使巴文化再度回到考古人的视线。在随后的考古发掘中,从3座墓中发掘出近两百件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陶器、漆器和玉器。此后4次发掘惊喜不断,发现成套的错金编钟、虎钮錞于、青铜神鸟尊以及玉璧等精美的文物。史料曾载:“其先王陵墓多在枳”,而枳就是现在的涪陵,说明这一区域就是巴国高等级的墓葬区。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宣汉罗家坝遗址

在宣汉罗家坝遗址,先后出土了大批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和东周墓葬,将巴文化的历史追溯至距今5300年至4500年前,为证明巴文化可能起源于川东北提供了有力的考古证据。罗家坝遗址发现面积6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深厚的巴文化遗址,出土了许多青铜器、陶器、玉石器等珍贵文物。这次发掘让罗家坝遗址名声大振,使它与成都金沙遗址、成都商业街船棺葬遗址一起,被称为“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古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文章图片31

渠县城坝遗址

渠县城坝遗址是川东地区目前尚存的历史最早、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古城遗址。城坝遗址是春秋战国时期川东賨人建立的賨国国都。秦灭巴蜀后,在此设立宕渠县,延续至汉、晋,屡为州、郡、县治,成为川东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东晋末为'蛮獠'所侵而废,兴盛达千余年。城坝遗址尤在东汉中后期经车骑将军冯绲增修后,达到鼎盛,故又称'车骑城' ,《华阳国志》、《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等文献多有记载。城坝遗址内文化堆积十分丰富,文化层可达数米,曾出土了大量的具有巴蜀符号的、典型的各类巴蜀式青铜器及汉代文物,如铜戈、铜斧、铜矛、汉代上釉砖等,其中汉砖尤多,数以万计。有大量保存较好的水井、城墙、墓葬、窑址等文化遗迹,可确定有16口汉代水井,被当地人继续使用的有3口,确定城坝遗址具备了城市的规模。对于研究古代巴人特别是賨人历史文化及川东北地区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生产、生活状况具有重要的研究参考价值。2018年,这一发现一举获得中国考古学界最高奖“田野考古一等奖”,以及中国社科院评选的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文章图片32
文章图片33
文章图片34
文章图片35
文章图片36
文章图片37

中国汉阙之乡

汉代石阙,简称汉阙,是汉代的一种纪念性建筑,汉阙有石质“汉书”之称,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是我国现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距今有近2000多年的历史,堪称国宝级文物。

文章图片38

汉阙是汉代成对地建在城门或建筑群大门外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物,因左右分列,中间形成缺口,故称阙(古代'阙'、'缺'通用)。它的雏型是古代墙门豁口两侧的岗楼,在人们能够建造大型门屋后,便演变成门外侧的威仪性建筑,防御功能逐渐减弱,阙间空缺的地段为通向阙后建筑物的道路。文献记载西周时已有阙,现存最早的遗物是汉代的,是了解汉代建筑的珍贵资料。现存汉阙中,河南登封县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山东济宁市嘉祥武氏阙,四川达州市渠县冯焕阙、沈府君阙,四川绵阳市平阳府君阙,四川雅安县高颐阙,重庆忠县乌杨阙、丁房阙,无铭阙,其中乌杨阙是保存最好的汉阙,现存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镇馆之宝。在《中国汉阙全集》中,收录了全国现存的全部汉阙,第三章“现存中国汉阙”介绍了37座汉阙,其中,渠县就有6座:沈府君阙、蒲家湾无铭阙、赵家村东无铭阙、赵家村西无铭阙、王家坪无铭阙、冯焕阙,数量居全国之首,被誉为中国汉阙之乡!

文章图片39

汉阙由阙基、阙身、枋子层、介石、斗拱层、屋顶6个部分组成,是一座完整的石质仿木结构建筑。阙基为整块石料凿成,平面呈矩形。阙基之上矗立着用砂石做成的阙身,楼部由4层大石块叠就。其建造风格稳重朴素,雕刻简练精致,造型生动优雅,独具一格,充分显示了汉代高超的建筑艺术技巧 。

文章图片40
文章图片41

渠县位于四川省达州,是川东北巴人聚居地,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晋时期,渠县是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当时民俗方面的一大特色就是有钱人厚葬之风盛行,渠县六处汉晋石阙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的产物。它是我国现存地面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仿木结构建筑遗存。

文章图片42
文章图片43

“忠、勇、信、义”

巴文化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个性特色,而且具有内涵深刻的价值理念,可概括为四个字,即“忠、勇、信、义”。

忠,就是于国家讲忠诚。古代巴人忠诚于自己的信念,忠诚于自己的父母之邦,忠诚于自己的国家。特别是每逢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关头,为维护国家统一,巴人都义不容辞,挺身而出,勇当先锋。助武王伐纣和帮汉高祖平定三秦统一天下,还有川军出川抗日保家卫国等,都充分展示其对国家的忠诚。

勇,就是于征战讲勇武。巴人尚武,历代出名将。《华阳国志》记载:“巴有将、蜀有相” 。巴王廩君勇武盖世,死后化为白虎,白虎成为巴族图腾。因此诸多与征战有关的事物都以虎命名,诸如白虎堂、虎符、虎纹柳叶剑、虎贲军等。

信,就是于社会讲诚信。《华阳国志》记载: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蔓子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籍楚之灵,克弭祸难,诚许楚王城,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头授楚使。巴蔓子将军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巴民族诚信和巴国领土的完整,突出反映了巴人宁愿割头,也信守承诺的秉性。

义,就是于朋友讲情义。巴人具有尚义崇德的古老理念,自古号称“义民”。如《华阳国志》就盛称“其民质直好义,士风敦厚,有先民之流”、“俗素朴,无造次辨丽之气”。通过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巴人为人耿直,讲义气,重情义,为朋友可两肋插刀。


据说川渝地区正在推动巴文化遗址公园建设,加强川渝两地巴文化遗址保护展示合作,联合推动涪陵小田溪战国巴王墓群、铜罐驿冬笋坝巴人遗址和四川宣汉罗家坝巴人遗址、渠县城坝巴人遗址等建设巴文化考古遗址公园,推动形成两地巴文化遗址的集群效应,传承源远流长的巴文化!


巴人、巴国、巴文化!

古巴国的历史和文化!

巴人来源的传说与史实!

国王与巫师:巴蜀诸王双重身份的考察!

重庆的文化脉络与文明特质!

重庆考古的起点与百年回首!

巴的人文特点与精神传承!

巴国历史名人|巴蔓子考辨!

巴人图腾|壬寅虎年盘溪观虎!

龟亭岛|巴人立市遗址!

大溪文化出土玉器初探!

冬笋坝遗址考古琐记(上)

冬笋坝遗址考古琐记(下)

任乃强 | 重庆的由来!

大渡口长江边这座小岛,竟曾是巴人的商贸中心!

城市寻根|跟着地图探索重庆十大古遗址!

冬笋坝遗址:揭开两千多年“巴人”面纱!

四川宣汉罗家坝巴人遗址!

小田溪墓群考古发掘的记忆!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先秦时期的甲胄与小田溪墓群出土的铜胄!

渠县城坝遗址发现高等级东周墓葬,或是古巴国王族墓葬!

巴风烈烈|冬笋坝战国巴人船棺葬遗址考古成果展!

古蜀三星堆 |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梦回巴国|走进远古巴渝,溯源神秘的巴国!

巴蜀历史文化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