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咖智享 云端对话|吉大一院举办白求恩肿瘤基础与转化医学前沿论坛(视频)

 尚振奇 2022-08-10 发布于吉林
 为进一步提升吉大一院肿瘤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水平,让科学研究更好助力肿瘤临床诊疗工作,8月5日,吉大一院举办了白求恩肿瘤基础与转化医学前沿论坛。

图片 

图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教授张学敏,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教授董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教授林东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谭蔚泓,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王平,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教授高大明,中科院动物模型和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教授陈策实,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张教授令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黄灿华,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康铁邦,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医学中心教授孙仑泉,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器官再造与移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孙天盟,吉林大学肿瘤研究所教授周鑫等13位专家分享了肿瘤基础与转化医学的最新前沿成果。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吕国悦、院长刘彬、副院长张松灵,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杨永广等出席了本次论坛,论坛由张松灵主持。

图片

(张松灵副院长主持论坛)


张松灵首先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她表示,肿瘤学科是吉大一院重点支持的学科,肿瘤的相关研究关联医院多个科室,也是每年基金申报中数量最多的领域。为了更好地促进肿瘤研究纵深发展和横向多学科交叉融合,今年吉大一院建立了肿瘤免疫治疗学术特区。她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可以使医院肿瘤研究者们开拓眼界,树立研究中新的榜样和目标。

图片

(吕国悦书记致辞)


吕国悦在开幕致辞中向各位专家对吉大一院学术发展的支持表达了诚挚感谢。他讲到,肿瘤学科是吉大一院多年来重点关注并集中力量打造的优秀学科,在医院“十四五”时期党建引领“一一三五十”高质量发展体系的指引下,吉大一院已逐步形成了临床、基础、转化全链条科研链,将助力医院科研工作全面提质增速。他表示,本次论坛邀请到业内顶流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分享,希望未来能够搭建合作共进的平台,实现肿瘤学科的突破性进展。

图片

(张学敏院士进行学术分享)


 张学敏以“学术价值导向和青年人才成长——兼谈肿瘤研究的国际前沿和挑战”为题,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的医学科学突破,强调科研人员需要坚持正确价值导向,追求卓越医学创新。张学敏强调,代表作评价是推进自主创新的关键,希望科研人员能有“十年磨一剑”的毅力致力于解决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科学发现的相关问题。

图片

(董晨院士进行学术分享)


董晨围绕新型免疫检查点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行详细的阐述。他从T细胞活化需要共刺激分子B7家族参与出发,介绍了以抗pd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发现过程,并指出通过对新型免疫检查点的研究可以完善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

图片

(林东昕院士进行学术分享)


 林东昕以“食管癌防治的基础研究进展”为题,介绍了当前我国对食管癌防治的研究进展。林东昕团队系统性地探索了我国食管癌的分子发病因素,并针对现有的食管癌治疗的抵抗提供了一些机理研究,他希望通过对食管癌多阶段渐进性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从根本上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图片

(谭蔚泓院士进行学术分享)


 谭蔚泓以单细胞图谱为例,分享了核酸分子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核酸适体在分子影像、诊疗、机制研究、疾病预防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他表示,单细胞数字图谱是分子医学的基石,分子医学必然用于重大疾病的分子分型。

图片

(王平教授做报告)


 王平以“肿瘤微环境重塑”为题做报告,他从免疫微环境调控角度探索了两种策略,一是通过干预吞噬检查点CD47恢复巨噬细胞清除肿瘤细胞的能力;二是通过靶向免疫微环境中的代谢物来恢复免疫清除的能力。

图片

(高大明研究员做报告)


 高大明以“肝内胆管癌的多组学解析”为题,通过利用多组学的技术手段绘制了中国肝内胆管癌的多组学图谱,为肝内胆管癌的发生机理、精确的分子分型、诊疗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图片

(陈策实研究员做报告)


 陈策实以“靶向泛素连接酶RNF126促进放射治疗敏感性研究”为题进行相关报告,他通过探究rnf126促进放射敏感性的作用,阐明rnf126发挥作用的上下游机制,同时筛选相关药物,为临床转化提供策略。

图片

(张令强研究员做报告)


 张令强以“PTEN-Akt信号通路的翻译后修饰调控新机制”为题,以PTEN所发生的多种翻译后蛋白修饰为基础而展开探索,着重介绍了肿瘤相关的PTEN-Akt信号途径的新机制。

图片

(黄灿华教授做报告)


 黄灿华以“氧化应激与肿瘤发生发展”为题,详细阐述了氧化应激与肿瘤的理念转变,指出肿瘤细胞干性维持和耐药过程伴随着抗氧化体系的精细调控,提出可聚焦老药新用,寻找潜在的靶向氧化应激的药物,为临床治疗晚期顽固性肿瘤提供一种策略。

图片

(康铁邦教授做报告)


 康铁邦对在骨肉瘤细胞系中发现了几个与RAB22A1-38相关的融合基因以及其融合蛋白(Rab22a-NeoFs)切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团队从RAB22A1-38基因融合出发而产生了一系列后续的科学探索,揭示Rab22a-NeoFs如何促进骨肉瘤细胞转移以及如何靶向该靶点等相关问题。

图片

(孙仑泉教授做报告)


 孙仑泉以“放疗抵抗肿瘤细胞中的信号重组及其转化意义”为题,探讨放疗抵抗的临床困境,从肿瘤DNA修复改变、代谢重编程、促生长信号以及对肿瘤免疫微环境转变四个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工作,他表示,这些基础研究将有助于解决放疗耐受的困境,提供解决思路。

图片

(孙天盟教授做报告)


 孙天盟以“生物医用材料助力肿瘤免疫治疗”为题进行报告。他指出,调动自身免疫细胞发挥高效、可控的抗肿瘤免疫作用是提高免疫治疗的主要挑战。

图片

(周鑫教授做报告)


周鑫的报告围绕化疗脑展开,其工作证明了持续的脂质合成对于成熟髓鞘的维持是必不可少的。这项研究强调了脂质代谢在脱髓鞘疾病中未被充分认识的作用。

张松灵总结中再次向各位专家的倾囊相授表达最深挚的感谢。她表示,专家们多层次、多角度的前沿成果分享,使与会人员多方位地了解了肿瘤的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经过智慧与思维的碰撞,相信各位专家同道能够启迪新思维、打开新思路、展开新探索,在科研道路上实现新突破。

图片 

图片

 此次学术盛会,架起了与会人员与国内顶尖学术团队的沟通桥梁,为日后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吉大一院将不辱白求恩精神、不负“国家队”使命,在基础研究、临床诊治、转化技术等各领域继续攻坚,为肿瘤学科的发展继续勇攀新峰。

图片

来源丨科研部

责编丨秦楠

编审丨于姗姗

发布丨宣传统战办公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