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裴高才:陈时缘何追随孙中山同盟革命?

 裴高才文心飞翼 2022-08-10 发布于湖北

裴高才、陈齐著《中华大学校长陈时》书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

在东京宏文学院院长嘉纳治五郎的热情邀请下,陈宣恺、陈映寰(即陈时)一行客听主便,一同来到花园观赏樱花。但见樱花树下,坐满了赏花人,有的在畅饮清酒说笑,有的在引吭高歌,还有穿和服的男男女女翩翩起舞,热闹非凡。赏花,放松了多少人因工作而紧张了的心情,同时也把人们崇尚自然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陈时就读的日本东京宏文学院阶梯教室.

院长秘书告知,喝樱花酒、樱花粥,吃樱花饭、樱叶饼等这些都是日本人生活中的日常行为。秘书特请陈宣恺与子侄品樱花茶,用水一冲,那杯中卷了的干花瓣立刻就舒展了,喝这茶的意义在于唤发人们对春天的回味、对生命的珍惜。陈映寰的耳边仿佛响起了那首古老的民谣:

樱花绽放即景

樱花呀,樱花呀,暮春时节天将晓。霞光照耀花英笑,万里长空白云起,美丽芬芳任风飘。去看花,去看花,赏花要趁早。

作为蕲州主管教育文化工作的专家型官员(学正),陈宣恺除了陪子侄游学外,还阅读了《新民丛报》上的嘉纳与杨度辩论的《支那教育问题》一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裴高才主创《共和先驱·范熙壬》封面与作者简介

一天周末,陈宣恺与黄陂同乡、晚清同科举人范熙壬在东京邂逅。原来,范熙壬1904年与弟弟一起先期留日,弘文学院也是第一站。择日不如撞日,陈宣恺特地作东,与范熙壬小聚了一次,希望范熙壬日后对子侄学习生活有所照应。

由于范熙壬此前在东京发起创办了以学术探寻救国之道的《新译界》月刊,并在中日十多个大中城市发行。此时正是范熙壬给嘉纳治五郎院长送杂志新出刊的《新译界》。他乡遇故知,范熙壬也给陈宣恺父子送了一套。陈映寰接过杂志后,当即浏览了该刊的宗旨:研究实学,推广公益,栏目:译述东西书刊和时事论文,介绍东西列强先进思想、科技、制度等,顿感赏心悦目。

范熙壬为创办《新译界》月刊撰写的文史交融的《发刊词》

陈映寰尤其欣赏了范熙壬撰写的文史交融的《发刊词》中,所阐发的旨在实现中国与世界文明互相沟通的目标:“一曰维持吾国固有之文明以求合于世界,为世界所同认者则存之,否则去之。二曰拣译世界最新之学理以输入于吾国,为吾国所适宜者则取之,否则去之。”认为此文显示了范熙壬的一种颇高的文化追求和炽热的爱国情怀,深表认同与赞赏。

梁启超与儿子思永(右)和思达(左)1920年代

随着进入紧张的日文补习,陈映寰与堂兄一安逐步适应了留学生活。经范熙壬介绍,他们结识了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参加戊戌变法的立宪派人士,对其君主立宪思想有所了解。其中,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九月,梁启超、蒋智由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政闻社。

梁启超在《政闻社宣言书》中写道:“所谓改造政府,所谓反对专制,申言之,则不外求立宪政治之成立而已”的立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间的交往,成为后来康有为、梁启超应邀前往中华大学讲学的前缘。同时,对杨度、嘉纳治五郎“国民教育之普及以提升国民之素质”的教育思想,也有了初步认识。

陈时于同盟会日本创刊的《民报》上激扬文字

其后,陈映寰的朋友圈逐步扩大,他不仅参加了黄陂留东学生同乡会于江户清风亭的聚会,还同孙中山、黄兴、章太炎诸位革命家相交相知。颇为赞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辛亥革命宗旨。当他看到章太炎主编的中国同盟会之机关报《民报》增刊《天讨》,于1907年4月25日在日本东京临时发行,集中火力揭露清廷的腐朽统治。《天讨》中所载军政府的《讨满洲檄》、金马的《云南讨满洲檄》等,令他热血沸腾。

同时,在《民报》报社,陈映寰又与世交黄侃邂逅,方知《民报》上发表的《释侠》、《专一之驱满主义》、《哀贫民》等文的作者不佞、信川等,竟然均是黄侃的笔名。而且,黄侃还师从太炎先生,所以,在此期间陈映寰与黄侃交往密切。只是,1908年黄侃回国侍母疾,不久母逝,他闭门定省,曾写成《春秋名字解诂补谊》诸稿。不久,黄侃因留日加入同盟会被清廷列为通缉的黑名单,他被迫再走日本,与陈映寰重续旧谊。

中华大学校长陈时1934

黄侃遭清廷通缉的活生生现实,让陈映寰对清廷的黑暗统治更加失望。他联想到甲午战败、中国海军全军覆没的屈辱史,觉得中国实施中国同盟会总理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已经刻不容缓了。所以,他在留学期间积极参加了同盟会的革命活动,受到中国同盟会庶务(协理)黄兴的赏识。

左起裴高才、蔡亚生、李青宽、肖言向湖北图书馆长刘伟成赠“大同之世”书画条幅

1909年,经黄兴介绍,在孙中山的亲自主盟下,陈映寰于东京正式加入中国同盟会。对于这段经历,他曾在回忆录中写道:

“我一向是不满现状的,总希望有一个理想的社会出现,幼年时,最羡慕中国儒家鼓吹的'大同世界’。在日本留学期间,加入同盟会就是受孙中山先生'排满革命’号召的影响。”

留日学生参加同盟会后与孙中山、黄兴等合影1905

接着,陈映寰经过认真思考,与章太炎、黄侃等奋笔疾书,指点江山。其中,他以“剑”为笔名,在《民报》上发表了一系列鼓吹革命、探寻救国之道的文章,并编写了《政党论》一书,阐明自己的革命观点。同时,他把家中寄来的零花钱节省下来,资助被满清政府通辑而流亡在日本的穷苦进步学生。

一次,章太炎、黄侃告诉陈映寰,东京同盟会曾邀请湖北同乡月霞法师来东京弘法,他们曾在《民报》上连续发表了多篇关于革命与佛学、道学的关系的文章,引起强烈反响。这又让他增长了对革命与宗教的见识。

日本庆应大学一角

经过一番努力,陈映寰、一安兄弟顺利地通过了语言关,转入庆应大学学习,映寰攻读法学,一安研习园林。看到子侄渐入佳境,陈宣恺才踏上了归程。陈映寰在刻苦认真完成学业的同时,十分关注湖北留学生先进蓝天蔚、刘成禺等创办的《湖北学生界》提出的主张,文中指出:

蓝天蔚肖像

“有教育之国其民强 ,无教育之国其民弱 ;有教育之国其民智,无教育之国其民愚;有教育之国其民力膨胀 ,能伸国权于海外 ;无教育之国其民力蓄缩 ,不能与他族相抵抗 。然则以强遇弱 ,以智遇愚,以进取之民族遇柔脆之民族 ,岂待兵战而后决其胜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