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音乐史课程虚拟教研室”启动工作会议及第九届“我眼中的中国音乐史”活动顺利召开

 顺其自然h 2022-08-10 发布于北京

2022年7月22日下午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史课程虚拟教研室”召开了线上启动工作会议。“中国音乐史课程虚拟教研室”是以线下中国音乐史教研室为依托,按照“新文科”建设理念和线上线下课程建设要求,以课程(群)教学为主题开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改革与探索,构建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也是继我校“音乐专业(音乐人工智能方向)虚拟教研室”获首批立项后,教育部第二批立项的虚拟教研室。

与会人员包括本虚拟教研室总负责人我校音乐学系蒲方教授、中国音乐史教研室主任陈荃有编审、教务处长汤琼教授、李淑琴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央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李幼平及武汉音乐学院孙晓辉教授;天津音乐学院方建军教授(请牛蕊代出席);中国戏曲学院任宏副教授、敦煌研究院副研究馆员朱晓峰,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代表等。诸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音乐史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路径探索、未来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图片

作为本虚拟教研室的总负责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蒲方介绍了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史课程虚拟教研室”组建过程,以及本虚拟教研室未来的建设方针及发展规划。汤琼教授指出:当下强调科学技术赋能教学,加强高等教育的数字化建设,“中国音乐史课程虚拟教研室”重在围绕教研活动的创新以及加强教学的研究,这也是疫情常态化对于线上教学的基本诉求。未来可以对下一步的路径进行更多规划,如可以依托中国音乐史学会、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史教研室等实体组织及单位参与,共同建设,加强学术和教学研究,最终的目的即要关心学生的“学”,使“教研”发挥出真正的意义。

会议最后,教育部高等学校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李幼平教授对本次会议以及“中国音乐史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建设问题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他认为通过虚拟教研活动集全国的中国音乐史领域内专家,形成最为前沿、最为权威的理论动态、学术交流的知识图谱;扩大教研室规模,增加教研室的教师队伍、课程种类等。最后,李幼平强调本虚拟教研室是隶属国家教育部的重要项目,更要集中精锐力量,协力推动本教研室的建设。

在“中国音乐史课程虚拟教研室”启动工作会议顺利召开后,2022年7月30日我校音乐学系中国音乐史教研室举办了以第九届“我眼中的中国音乐史”——硕博一年级研究生主科汇报活动,展开教学交流,积极配合虚拟教研室建设。

图片

本次“我眼中的中国音乐史”活动由中国音乐史专业硕博一年级9位同学,围绕自己一学年的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了汇报。九位同学的汇报,课题覆盖面较广,视角较为新颖,选题具有一定前沿性,集中呈现了中国音乐史教研室在培养硕博专业研究人才方面的成果。其中,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方向的选题涉及近代音乐机构、音乐期刊、音乐传播,以及中国近代民族调式理论相关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方向涉及中国古代音乐制度、图像学、中国古代戏曲音乐研究等。此外,还有两位专业音乐教育学专业的同学围绕自身研究方向进行了汇报,包括音乐教育课程标准改革以及针对后疫情时代的网络音乐教学。

来自本虚拟教研室的各位校内外专家针对这九位同学的课题汇报,从文献史料方面的补足、视角上的更新与拓展等方面提出了宝贵而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为同学们未来课题的推进指出了方向。

图片

本次“我眼中的中国音乐史”学术活动不仅是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史实体教研室优秀学术传统的延续,更是“中国音乐史课程虚拟教研室”获批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线上学术活动,是本虚拟教研室开展线下 线上相结合教研活动的一次成功开端,也是推动虚拟教学及教研活动的重要举措。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旨在推动区域协同育人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未来,“中国音乐史课程虚拟教研室”将会以更为丰富而多样化的教研活动,切实推进中国音乐史专业的学术研究及资源共享。

供稿:教务处、音乐学系

文:闫宜瑾

责任编辑  / 设计:邸思木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