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求什么 得到什么

 王予红 2022-08-10 发布于河南

20岁的小学生

唐淑媛出生于1934年,她的家在海南省澄迈县,因小时家里穷,一直没有上学,二十岁那年,她结婚了。可是刚结婚的唐淑媛却做出一个至今还让村民惊讶的决定——上学去。

 

刚入学时,村里人对她父亲说:“孩子他爹啊,你女儿都嫁人了,怎么还送她上学啊?”然而,开明的父亲还是支持女儿的行动。由于入学时年龄较大,就直接读了小学四年级。两年后,她考上了澄迈中学。

三年后,初中毕业的唐淑媛考上了原广东省琼台师范的幼师专业。唐淑媛考上“大学”的时候,附近十里八乡都轰动了:一个二十岁才开始上小学的已婚女性,竟然能考上中专?

1962年,她师范毕业,到澄迈县长安镇中心小学任教。那一年,唐淑媛已经28岁了。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她为什么可以两年读完小学,成绩还在班里一直第一?孩子们学习的主要障碍就是他自己,因为这个事生气,有情绪,那个事烦恼。作为成年人的唐淑媛,她的心智足够成熟,干扰很少,可以很专注,学习效率当然很高。

现在,谁还相信20岁上小学还有希望?很多人认为起跑线没跑好就输了。

任何时候只要还能学习,都有希望,不论你是20、30还是40 、50岁。

 

人类就是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理论上讲,只要学习,就能活的更好。学习是人类的本能,因为每个人都想更好的活着。

当学习变成了竞赛,就变质了。你虽然学习了,但是你没有别人学的多、学的快、学的早,你就失败了,就没有用,这才是歪理。

应该让学习回归本质,让所有人一生都通过学习,把自己的生活打理的更好。 

每个人的节奏不一样,有的人就是学的慢,有的人就是学的快,如果允许,让快的人快步走,慢的人慢步走,这样大家或早或晚都能走到终点,多用一年、两年的事。

学业的压力并不是来自于学业本身,而是因为制定了不切实际的目标,确实有很多孩子还没来及学会,就考试了,分数出来,就被各种打击,你不行了,你太差了,然后扔出来,让自己想办法补课。正常学都吃力的,让他再去补,老账新账一叠加,就更困难了。 

在这样的教育下,除了天赋、机遇极好的个别人,很少有孩子能后来居上,大多数都是越来越差。大家比的不过是,谁更晚掉队。总之,最后还是要掉队。每个人都不是越来越有精神,而是越来越低落。 

很多地方不允许留级,其实有些学生就是需要比别人多学一年的,但是没有这个条件。造成很多人勉强在磕磕绊绊的跟着大家走。不是孩子不想学,而是确实力不从心。如果每个孩子都按自己的节奏走的话,很少有人会学不下去。

我们是要一个最终合格的产品,还是要每天都合格的产品,两者区别很大。每天都合格是很难做到的。每天都被评估,时刻有不合格的风险,家长和孩子都神经紧张。

 

很少有人能从容的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下去。在当今的条件下,这需要极其强大的内心。

有一年我的班里有一个学生,他成绩不太好,但是人比较认真,他一直努力的学习,但是在班里始终是比较靠后。 

这个孩子就属于在班里磕磕绊绊跟着往前走的人,但是他确实很认真。上高中的时候,上了不算好的高中,学校里面氛围不是太好,这三年里面他还是一如既往的认真,高三毕业的时候,成绩也不怎么理想,考到了一所大专。

很多孩子觉得上大专面子都过不去,不肯上,他去上了,在这样的学校里面,学习的风气可以想象,但是,他依然尽自己的能力做该做的事。

所以三年以后他升了本科,是普通的二本,他又认真的学习,考了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之后,他在一所高校当了大学老师。  

回顾他的求学路,我得出的结论是:追求什么,得到什么。他虽然资质很平庸,但是他有特别突出的坦荡和从容,他不会把学习当成比赛,他从来都是能学多少学多少,所以,他最终成了学习的受益者。

 

如果他也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唉,我上了个不好的学校,我没前途了,他不会走到今天。人想要得到什么,就坚持追求,一定可以得到,不过是时间早晚问题,可能晚两年、三年,对于漫长的人生来说这不算什么。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好几个,我希望这样的孩子越多越好。 

更多的孩子是上着上着就放弃了,因为周围的环境一直在暗示他,说你不行了,唉,你没前途了。或者,有的家长不说出来,但是心里是这样想的。

一个班里好像有希望的就五、六个,或者十几个,可是班里几十个孩子呢。他们感受到的都是,没有希望。教育不是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更好的生活吗?

人生很长,假如活到80岁的话,十几岁的孩子就跟刚生下来是一样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怎么可能没有希望!谁说过去十几年不优秀,就永远不能再优秀了,难道过去的十几年不够优秀,就说明以后的五、六十年都不能再优秀了吗? 

能力有限,智力有限,条件有限,都不会真正的限制住一个人。太多的家长急功近利,一年级学不好就觉得孩子将来完了,你整天觉得孩子不行了,才是导致孩子不行的原因。

 

大学之后,孩子们长大了,学校也不像中小学的时候管的那么多了。所以大学后,很多人就开始按自己的节奏学习了。所以有很多中学成绩不大好的同学,后来考研又考了很好的学校。如果在中小学的时候就让他们照自己的节奏走,高考的时候他们能够好的多。

人生是超长的旅程,没有信心按照自己节奏走的人,走不下去。我们缺少的就是这种,我不跟别人比,我就是想学习的精神。这种人是真的学习,学习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所以,只要活着就适合学习,年龄不是问题,基础也不是问题。 

1.  最酷的事--改变自己

2. 怎样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

3. 我们生活在前人的阴影之下

4. 新初二如何学好物理

5. 高一前的假期如何学习

分享朋友圈让大家看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