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寅恪诗歌鉴赏:蒙自南湖

 银兴秋 2022-08-10 发布于四川

原诗:蒙自南湖

景物居然似旧京, 荷花海子忆升平。

桥头鬓影还明灭, 楼外笙歌杂醉酲。

南渡自应思往事, 北归端恐待来生。

黄河难塞黄金尽, 日暮人间几万程。

此诗作于1938年6月(戊寅夏)云南蒙自,吴宓存稿题作《南湖即景》,文字也略有不同。

历史背景:

1938年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处于战略防御阶段,2月中国军队以徐州为中心与日军激战,史称徐州会战。5月19日日军占领徐州;6月6日占领河南省会开封。6月9日蒋介石命令在花园口炸开黄河南岸大坝,史称黄河花园口决堤;此举造成了黄河下游的大规模水灾,造成上百万民众死亡或饥荒而死。

1938年6月期间,陈寅恪在云南蒙自西南联合大学蒙自分校文学院授课,住于教授宿舍的哥胪士洋行。有一天,陈寅恪、刘文典、吴宓和浦江清四人下课后到南湖边闲逛,大家有感于日本轰炸后南湖仍如桃园之地,都在抒发自己心中的喜悦,嬉笑之中轮到陈寅恪作诗,陈根据眼前的美景生出无限的感慨和凄凉,怅然作此诗。大家喜悦的气氛被这首诗所败兴,但深懂古文的刘文典觉得这是好诗,记下来送与他人作为礼物,因此一直流存至今。

中法战争之后,蒙自开为商埠,城区东门外辟为租界址。有法希腊七国设领事,颇有异域情调。城外有南湖,联大学生称“昆明如北京,蒙自如海淀”。吴宓文中描述:“……堤西,更为巨湖,有荷红白,极广且盛,更西南为菘岛,遥南为军山公园,湖岸环以柳槐等树,南岸有三山公园,又有昔法人布置之墅宅,以树覆叠为壁,极美。”此外朱自清、宗璞等人均有文字记载。

赏析:

“景物居然似旧京”句指云南蒙自南湖的景,居然和以前北平北景很像,化用联大学生“昆明如北京,蒙自如海淀”的感触。

“荷花海子忆升平”句中“荷子”指北平北海或什刹海夏日美景,以及柳永词“三秋桂子,十里荷”,据载金朝完颜亮读柳永词而南窥之意勃兴。“忆升平”指由于眼前的南湖,回忆起太平时候在北平安稳的话。全句感叹旧日光不再,不能再安享太平。

“桥头鬓影还明灭”句中“桥边影”指南湖边游玩的男女(多为联大师生),“还明灭”指他们的身影在树丛影中时隐时现,自然引起作者对北平北海景物的回忆。

“楼外笙歌杂醉酲”句化用宋朝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而来。这里的“楼外”就是化用“山外青山楼外楼”,可能指吴宓日记中的墅宅;“杂醉酲”就是化用“暖熏得游人醉”,此指师生们暂时的宁静生活场景。全句对联大师生及西南大后方一些人偏安一隅,暂时忘却抗战烽火硝烟,图一时之恬静表示隐忧。

“南渡自应思往事”句借典故(根据冯友兰撰写的《西南联大纪念碑文》为晋人南渡、宋人南渡、明人南渡)此指宋人南渡,偏安江南百年,忘却靖康之耻,忘却故京汴梁之痛,而今我们虽一时沉醉于美景,却不敢忘记美景以外国家命运的前途之危难,依然保持清醒的一颗头脑。

“北归端恐待来生”句指作者独对美景,隐忧历史上凡“南渡”,就意味着丢弃北方的山河,很难再回去,回到中华民族文化重心地,悲观地等待来生。料想不到的是此句竟成作者余生之谶语,最终死于广州,没有回到事业倾注地北平或向往地杭州。

“黄河难塞黄金尽”句出自《史记》《封禅书》或《河渠书》,指黄河花园口决堤造成了黄河下游大规模水灾,上百万民众直接死亡或间接因饥荒而死。同时国币价值低落,全国抗战形势处于胶着状态,国家处于破财伤民的艰难境地,胜败难料。

“日暮人间几万程”句借庾信《哀江南赋》的意韵,指处于动荡混乱的时局,面对眼前异乡的美景,联想起自已熟悉的生活状况,追思到历史上多次的“南渡”之悲痛,日落后孤寂倍增,自己与熟悉的北平、与亲人病居的香港相距几万里路程的凄凉感叹。

全诗主要借宋人“靖康之难”后“建炎南渡”的典故,立足伤民耗财的外仇内恨、抗战胜负难料、亲人分隔千万里的动荡混乱时局,独自一人谋生在西南边陲的他乡,纵有蒙自如海淀、南湖似北海的美景,仍然想念北方的故土、亲友、太平时光,依然自问北归是否有期,归期又待何时?触及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的历史悲痛,愤然抒发心底无限的隐忧和凄绝。

陈寅恪一生思想精神“三步曲”为“最是文人不自由”、“真信人间不自由”和“晚岁为诗欠砍头”。他的人生轨迹为“南渡”和“北归”,一生两次“南渡”,却只有一次“北归”,因此“北归端恐待来生”竟成作者余生之谶语。据此启发,岳南写下全景描述20世纪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南渡北归》三部曲。

(网络下载)

(网络下载

(网络下载

(网络下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