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统规范的检测助力血脂异常的精准治疗 ——《血脂异常疾病检验诊断报告模式专家共识》解读

 最后一个知道的 2022-08-10 发布于河南
背景

血脂异常的主要危害是导致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2015年初,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达40.40%

检验医学与血脂代谢相关的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化,从血脂代谢终末产物延伸到蛋白结合物和他汀类药物基因,涉及不同代谢环节,并直接影响血脂异常的诊断、危险性分层以及治疗和管理全过程。《血脂异常疾病检验诊断报告模式专家共识》系统的梳理了血脂相关检验项目及报告要求,目的是更好的实现对血脂异常的相关疾病,特别是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临床判断和预防。

下面我们就共识要点进行了整理,以便读者快速了解。

图片

检验诊断报告的模式

检验信息

图片

检测结果

图片

检验诊断模式/结论

依据血脂、脂蛋白和基因检测等结果做出诊断或结论

如不能做出明确诊断的,则在报告结论中进行描述,或提出进一步检查的建议等;可明确诊断的,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诊断性描述。

1
血脂异常分类诊断
图片
2
ASCVD发病危险分层

(1)极高危人群

已诊断ASCVD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等),不论血脂检测结果如何,直接列为极高危人群。

(2)高危人群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者,直接列为ASCVD高危人群。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9 mmol/L或总胆固醇7.2 mmol/L;

  • 1.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9 mmol/L,或3. 1 mmol/L总胆固醇<7.2 mmol/L,且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

(3)未来10年间ASCVD总体发病危险的评估

按照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不具有以上情况的个体,按照下表1进行未来10年间ASCVD总体发病危险的评估。

图片

注意:ASCVD 10年发病危险为中危且年龄<55岁者,具有以下任意2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定义为高危人群。

  • 收缩压160 mmHg (1 mmHg = 0. 133 kPa)或舒张压100 mmHg

  • 体质指数(BMI) 28 kg/m2

  •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2 mmol/L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 mmol/L

  • 吸烟


3
他汀类降脂药个体化用药建议

图片

注:SLCO1B1*5与转运蛋白活性降低显著相关, c.521T>C(rs4149056),是导致*5功能缺失的核心单核苷酸变异(SNV),也是东亚人群中常见的导致SLCO1B1功能降低甚至丧失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检验诊断报告模板

图片

图片

广音医疗分子POCT 助力他汀类药物个体化用药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参考文献:

世界华人检验与病理医师协会. 血脂异常疾病检验诊断报告模式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2018,98(22):1739-1742.

感谢您的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