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育舞蹈常见运动损伤及其预防

 运动机能形态学 2022-08-10 发布于北京
      我国体育舞蹈运动发展较晚,处于运动推广的初级阶段,缺乏对于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等问题的关注。而由于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要求增强,随之而来的就是日益增加的大强度、高负荷训练,由此诱发运动疲劳与运动损伤的情况也更加严重。运动损伤一旦发生,对舞蹈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及舞蹈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产生阻碍。运动员不仅无法按照原先的训练计划进行锻炼,打乱训练进度,有的伤病甚至成为一生的困扰,更严重的是,运动损伤在心理上还会给运动员留下难以想象和消除的负担和压力,从而导致训练受到长期干扰。
1. 体育舞蹈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

       研究表明对于体育舞蹈运动员来说,运动损伤的多发部位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按照其发生率的高低进行排列如图∶

       上述结果可知,对于体育舞蹈运动员来说,下肢是运动损伤的好发部位。而体育舞蹈中拉丁舞较易发生急性损伤,摩登舞交易发生软组织的慢性损伤;挫伤是体育舞蹈选手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类型,其在所有损伤类型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35.61个百分点其次为肌腱扭伤,受调查的运动员中有24人有过撕裂伤,占到总人数的18.18%,受伤类型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挫伤、肌腱扭伤、拉伤(拉伸过度)、肌腱炎、撕裂伤、韧带扭伤、软骨撕裂、炎症。

2. 运动损伤的原因机制分析
2.1 身体素质差
       体育舞蹈对肌肉力量等身体素质指标的要求较高,如果身体素质较差,则不可避免的造成勉强完成技术动作或动作变形等现象,非常容易导致损伤的发生。

2.2 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不充分
       统计数据显示,体育舞蹈运动员其运动损伤的发生于准备及整体活动的不合理性密切相关。体育舞蹈其技术难度非常之高,动作复杂多变,在训练中需要将很多的器官系统都全面的动员起来,所以合理、充分的准备活动是非常关键的。
2.3 技术掌握不熟练
       随着体育舞蹈的不断发展,其动作的难度也不断的增加,动作更加复杂多变;不但要求运动员具有较高的身体素质,更要求运动员能够更加精确的完成难度动作;一旦有所偏离就会导致错误的发生,则易引发运动损伤。新动作学习过程中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不均衡,无法快速达到动作自动化,出现肌肉紧张等不良现象,导致多余动作出现从而引起损伤的发生。 
2.4 舞伴之间配合不当
       体育舞蹈需要两个人共同完成表演,舞伴之间的默契至关重要,男女舞伴之间能够做到合二为一、协调配合的作用不容小视。一个理想的舞伴是成功的关键。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舞伴之间很难实现默契的配合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合才能够实现,而在训练中的磨合过程,也是运动损伤发生的重要阶段。 
2.5 过度疲劳
       体育舞蹈看起来技术占据主要的方面,所以不管是运动员还是教练都主观的将这一项目和别的体育项目区别开来,认为基本舞步的联系是消除系统惰性的最好方法,所以不进行准备活动,而是用舞步来代替,而同一舞步或者几个舞步的不断重复也是肌肉劳损发生的重要原因。这也正是多年来体育舞蹈训练中一直存在的弊端,使得体育舞蹈项目损伤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2.6 与其他选手发生碰撞
       体育舞蹈的竞赛过程会受到场地空间的制约,比赛中所使用的场地上会有 25 对选手同时竞技,而且选手通常都处于高度亢奋的状态,常会发生动作过猛的现象,尤其是旋转中的是失控是碰撞以及踩踏发生的主要原因。
3. 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
3.1 训练和比赛中遵循正确的技术动作要求
       体育舞蹈动作的难度以及复杂性不断增加,动作更具有多变性,动作完成精度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选手为保证动作更具观赏性,在自己技术不够稳定的情况下,对动作难度盲目追求,技术要领的掌握甚至出现了偏差,这显然违反人体结构以及器官活动规律的,也与运动力学原理相违背,进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对教练而言,在体育舞蹈的具体教学中,对于技术动作交代不清、过早地进行双人配合和音乐训练等(极容易使运动员注意力分散)都会造成运动损伤。
3.2 注重训练的节奏和舞伴间的配合
       体育舞蹈和音乐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无法割裂的关系,尤其音乐的节奏以及旋律贯穿于舞蹈的始终。体育舞蹈是无法离开节奏和旋律而独自存在,节奏是属于音乐,也属于舞蹈。对于一个舞蹈来说,节奏的作用在于起承转合,表达的是一种抑扬顿挫的效果,使得舞蹈动作之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使动作得到充分表现。
       体育舞蹈对舞伴之间动作的一致性以及配合的默契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男伴须熟练掌握舞步、领会动作及其变化和表现方式,从而准确的表达,并积极主动的对女伴进行引导和暗示,从而到达两人之间最默契的配合效果。对于女伴来说,敏捷的跟随能力以及良好的领悟能力非常关键,要将男伴给出的讯息及时准确的加以掌握,并迅速完成舞步及舞姿的变化,才能实现和男伴之间的自然、轻松、完美的配合。
3.3 合理安排训练负荷
       部分运动员急于提高比赛成绩,所以在训练中过度提高负荷,疲劳积累就非常容易发生。长时间的疲劳堆积会降低活动的灵敏度,严重者引发运动损伤。训练应该循序渐进进行,但部分选手和教练员对训练的科学管理不够,训练时间随意,训练手法单一,动作安排急于求成,容易引发技术错误从而损伤。
3.4 加强专项身体素质的练习
       所谓身体素质不但包括一般身体素质,还包括了专项身体素质,专项身体素质以一般身体素质为基础,而且专项身体素质若想得到发展,其前提就是一般身体素质良好。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较差的身体素质可以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尤其是柔韧性以及力量方面更是需要高度关注。

3.5 加强选手对运动损伤方面的知识了解情况
       选手对于运动损伤的发生以及产生运动损伤后对于自身的影响有足够的重视,并且对于常见的保护措施和损伤发生后的紧急处理方式有初步的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使运动员增强自身的保护意识,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以保证能够正常完成体育舞蹈的训练任务。
       此外,在损伤的预防中,心理状态的调整至关重要,所以教练要关注选手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表现,尤其是在比赛中,心态的调整非常关键,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是不可以进行训练或者比赛的。 亦要注意重要赛事中,加强医务监督与专业医护人员配备。

       总结:笔者本人是体育舞蹈专业运动员,长期从事体育舞蹈训练过程中,发现周围的选手膝盖普遍会有关节积液,大家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选择祛瘀消肿的中药用水煎服消除积液。或者采用局部封闭治疗的方法,主要是在局部注射麻药和激素类的混合药物达到消炎镇定的作用。体育舞蹈学习过程中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减少损伤的发生几率,以及加强损伤恢复知识,从而保证我们的训练能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清澍,陈瑞璋, 伏字军.体育舞蹈【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2】【辞海【M】 1999】.
2.矫玮 运动损伤双语教程【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4】赵斌 运动损伤与预防 【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曲锦域,高云秋,浦钧宗.实用运动医学【J】.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19:66.
4.郑怀贤.运动创伤学【M】∶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2.
5.任玉衡,田得详,史和福等.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0,19(4)∶377一 386.
6.梁永生,李方祥,解强.备战第 28届奥运会中国优秀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7,26(6)∶744.
7.于亮,尚久华,谭伟东.冰壶运动员运动创伤调查分析.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9.28(1)∶76一788.朱鹏屏.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特点及防治【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 10∶06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