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下交叉综合征的探讨

 运动机能形态学 2022-08-10 发布于北京

01

背景

下交叉综合征Lower Crossed Syndrome,LCS)运动干预研究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开展的都比较少,仅有部分学者从肌筋膜角度对下交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思路进行了阐述。下交叉综合征的定义最早由 Janda 提出,用来描述下腰部肌肉系统失衡的一种体态表现模式。Janda 将人体肌群分为强直肌系统和时相肌系统两大部分,强直肌系统通常是指屈肌或姿态肌,而时相肌通常是指伸肌。按照这个思路,下交叉综合征可以定义为肌肉失衡导致的姿态改变,将肌肉失衡定义为易于紧张或缩短的肌群和易于受到抑制的肌群之间的一种受损、不平衡的关系。据此,他进一步判断,以静态、强直或维持姿态为主要功能的肌肉更趋于紧张,并在各种运动中更加易于被激活,而以动态和时相功能为主的肌肉更趋于变得薄弱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表现

出现下交叉综合征时,位于背侧紧张的胸、腰伸肌和位于腹侧紧张的髂腰肌、股直肌呈现前后交叉;腹侧薄弱的深层肌肉和背侧薄弱的臀大肌、臀中肌呈现前后交叉。这种失衡模式导致关节功能紊乱,主要发生在L4-L5和L5-S1节段、髋关节、骶髂关节。下交叉综合征可观察到特定的姿势变化,包括骨盆前倾、腰椎前凸增加、腰椎侧移、腿部侧旋和膝关节过伸。

03

分类

整体上看,人体姿势问题归类为上交叉综合征和下交叉综合征两种模式,进一步又可将下交叉综合征分为 A 和 B两种类型。

A 型患者在运动过程中髋关节表现出更多的屈伸动作,在站姿状态下表现出骨盆前倾、轻微的屈髋和屈膝的体态。这类患者的代偿动作表现为腰椎过度前凸以及腰椎上段和胸腰节段过度后凸,即驼背姿态。

B 型下交叉综合征涉及更多下背部,此类患者腰部从胸腰节段开始前凸减少,胸椎代偿性后凸增加,会出现驼背,头部过度前伸的体态,并且人体中心后移,肩部位于人体中轴线后面,膝关节出现过度伸展。

04

下交叉综合征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Herrington,  L.等研究表明,85%的男性和 75%的女性呈骨盆前倾体态,6%的男性和 7%的女性呈骨盆后倾体态,只有 9%的男性和 18%的女性呈中性,可见下交叉综合征的普遍性。目前,肌肉失衡理论是引起姿势异常改变的主流思想,而该理论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1. 生物力学的肌肉失衡-由于肌肉长时间保持一种姿态或重复性动作导致肌肉持续承受压力所致。

由于久坐、重复不良姿势是导致肌肉失衡的重要因素,包括躯干肌群(腹直肌、腹内斜肌、腹斜肌和腹横肌)以及臀部肌群(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无力,胸腰椎体(竖脊肌、多裂肌、腰方肌和背阔肌)以及髋屈肌(髂腰肌和阔筋膜张肌)过度活动和紧绷,腘绳肌代偿骨盆前倾,臀大肌受到抑制,从而形成LCS。

这种肌肉失衡会导致关节功能障碍,骨盆前倾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在形态的变化,会进一步造成骨关节排列不正确、关节功能的紊乱并且改变运动模式,关节力线的改变在运动过程中将对关节造成损害,可能导致韧带损伤。特别是 L4-L5 和 L5-S1 节段和髋关节。腰椎前凸过大是姿势不良的典型特征,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骨盆前倾和股骨内旋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股骨内旋意味着内旋肌群紧张,旋肌群力量薄弱。臀中肌是保证骨盆横向稳定的重要基石,也是主要的髋展肌,髋展肌群和旋肌群力量薄弱较易引起髌股关节疼痛。

2. 神经控制的因素导致了肌肉失衡-由于肌肉在功能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而易于失衡,即在不同的运动中肌肉募集的顺序是不同的,当由于神经募集顺序改变而导致在运动中肌肉工作循序紊乱,便会使一些肌肉发生代偿,一些肌肉功能被抑制,最终导致肌肉失衡

Janda 指出人体内除了运动系统以外的所有系统都是不受意识支配的,肌肉非常脆弱且不稳定,是神经肌肉系统中最容易暴露的部分,关节结构、肌肉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交互作用,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其他的结构和功能,使得运动系统产生不正确的反馈,从而身体产生各种不同的适应性变化,进而使人体表现出力学机制紊乱和运动反馈异常。肌肉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控制骨骼系统完成动作,在功能性运动中肌肉既主导运动又起着稳定作用。

综上所述,下交叉综合征普遍存在,国内对下交叉综合征的研究较少,故对LCS进行相关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何较好的通过运动干预来改善LCS值得深入研究。而LCS的成因大多数是由于长期重复不良的动作,或维持不良的身体姿势引起的,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不良的身体姿势、减少久坐对预防LCS至关重要。

补充说明:骨盆前倾是下交叉综合症的症状之一,其只是针对骨盆的一种非正常姿态的描述,而下交叉综合症包括下腰部至下肢的综合的非正常姿态的描述。

【冯越宇-运动机能形态学团队】

参考文献:

[1]Janda V.Muscle strength in relation to muscle length, pain and muscle imbalance, Chapter 6[M]// Muscle Strength. 1993.
[2] 焦颖,译.Phil Page,Clark Frank,Robert Lardner.肌肉失衡的评估与治疗—杨达治疗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3] Lee Herrington. Assessment of the degree of pelvic tilt within a normal asymptomatic population [J]. manual therapy, 2011, 16(6): 646-648.
[4]刘声侠. 下交叉综合征运动干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DOI:10.27178/d.cnki.gjxsu.2020.00084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