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之缠丝劲的历史沿革

 tjboyue 2022-08-11 发布于四川

头条有问,大意是:五大太极拳门派,只有陈氏太极拳和不是太极拳的通背缠拳把缠丝劲作为核心技术,为何其他门派不讲缠丝劲?

首先,应当明白什么是缠丝劲?各门各派的太极拳都尊崇太极拳是圆的运动,圆在运动中的进退必然形成螺旋运动,螺旋运动的方法就是缠丝法。螺旋运动产生的力必然是螺旋力,螺旋力可产生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三维分力和三维力矩。这种空间力系合成的作用效果,即是太极拳直来横拨、横来棒压、搓挒滚翻、四两拨千斤、化打合一、小力胜大力的力学原理所导致。缠丝劲离不开缠丝法,缠丝法离不开螺旋运动。缠丝法产生的螺旋力,即是缠丝劲。

过去陈氏太极拳是密不外传的,其核心技法缠丝劲法更是作为看家护院的绝技秘不示人,后来杨露禅得机缘才使陈氏太极拳有了走出陈家沟的机会,那个时候叫绵拳,社会上也没有太极拳这一拳种。后来杨露禅进京靠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劲技法闯出一片天地,技惊武林,才被帝师翁同龢美其名为太极拳。近代民国初期,真正对外展示缠丝劲技法的是陈发科。陈氏太极拳前辈陈鑫讲“太极拳缠丝法也”,“不明此,即不明拳”。陈发科前辈称缠丝劲为掤劲。洪均生前辈讲“陈式拳法的法则是缠法的螺旋运动”,太极练掤劲、动作走螺旋,并进一步解析螺旋运动是由肢体自转、公转的配合而形成,缠丝劲是螺旋运动持久锻炼自然产生的一种劲,在陈发科技击技术基础上按螺旋运动的力学原理形成高效的实用技法,追求唯原地转为更高境界的螺旋运动,由此构成了较完备、独特的理论武学体系,被其后继学人另树一帜为洪式太极拳。

反观其他各派太极拳,来源各有不同,传承过程自然存在偏差,讲与不讲缠丝劲亦在情理之中。

杨式太极拳杨露禅前辈从学陈氏太极拳,前后十几年的功夫向陈长兴学习,肯定学到了缠丝劲的核心功法,在后来传承中或因核心秘密不便示人而隐真示假,只限自家内门传授,更因教授达官权贵方便学习删繁就简而改为现代流行的杨澄浦传先生的拳架,尤其是解放后在杨澄浦拳架基础上编创的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推广为促进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起到了很好的保健作用,其拳式已与过去大相径庭,螺旋运动的形甚至了无痕迹,螺旋缠丝劲更是不讲,却发明了一个叫抽丝劲的名称,但从杨澄浦秘传“∞连环法”与杨班侯之“乱环诀”和田兆麟传杨班侯架的动作上,仍可依稀看到原始的杨式太极拳所表现的螺旋缠丝之踪迹。

吴式太极拳渊源在杨式,核心的技法杨家都秘而不宣,不讲缠丝劲自在情理,但吴氏轻灵圆转的招式也体现出太极拳的螺旋运动。

赵堡太极拳与陈氏太极拳有创拳源流之争,奉道家张三丰为圭臬,自然不讲缠丝劲,但观其拳式无不圆转,也符合螺旋运动。

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从学赵堡陈清平,又与杨露禅交好,拳式有赵堡和杨式的痕迹,因偶得王宗岳《太极拳论》并以此作为自己拳学的理论,缠丝劲无从谈起,但观其拳式无不圆转。

孙式太极拳是孙禄堂得武式太极拳郝为真的传授,又结合八卦转掌和形意拳的拧裹钻翻的技法而创孙式太极拳,虽然不讲缠丝劲,但拳式动作也是圆的。

从拳式外形上看,赵堡拳式还能看出些陈氏太极拳的影子,其他各式更接近于杨式,螺旋缠丝的技法已经看不到了。各式太极拳,虽然不讲缠丝劲,但招式动作都追求圆转,符合螺旋运动,只是圆转的螺旋技法有根本的不同。

历史是一面镜子,太极拳的缠丝劲技法,犹抱琵笆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希望有识之士对太极拳的缠丝劲进行深入的研讨,去伪存真,去粗存精,还太极拳的本来面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