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饮能解渴白虎汤与饮不解渴白虎加人参汤

 一得斋主人 2022-08-11 发布于山西

20条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课前思考:

1.如果说大汗出伤津液会渴,为什么出现“大烦”?

2.大汗出造成津液流失,大烦渴不解,为什么不是脉细,而是脉洪大?

3.白虎加人参汤证是阳明经证还是阳明腑证?为什么?

4.本条有没有大热?

5.本方为什么不用白虎汤,为什么加人参?

6.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解的是阳明内热还是阳明表热?阳明经表热用什么方治疗?

20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又是一个服桂枝汤大汗出的医案,从条文内容来看,19条是“大汗出”,本条多了“后”字,在大汗出之后,出现了“大烦渴不解,脉洪大”。相当于加了一条时间轴,在病程上比上一条时间要久一些。

“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吴谦注:“大烦渴,阳明证也。洪大,阳明脉也。中风之邪,服桂枝汤,大汗出后不解,大烦渴,脉洪大者,是邪已入阳明,津液为大汗所伤,胃中干燥故也。宜与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生津,而烦渴自除矣”。

“大烦渴不解”,吴谦认为大烦渴是阳明证,我认为“大烦渴不解”可以视为两个证候,大烦不解、大渴不解, 910两条都有大烦,却是欲愈之证,可见大烦不解未必是阳明病。大汗出后伤津液,津液属阴,阳无阴养就会化燥。胃中干燥,燥气上扰心神则大烦,胃液干涸则大渴。阳明病出现大渴,分为饮能解渴与饮不解渴,“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可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有些口渴,少少饮之愈,有些口渴,五苓散主之。大渴不解就是饮不解渴。由于大汗出伤了津液,胃中干燥,所以口中大渴,饮水不能解渴,这是从太阳病转入阳明病的主要证候。

“脉洪大”,这是两个脉象,一个洪脉,一个大脉,洪脉主要讲脉势,脉搏强而有力,如洪水汹涌而来,浮脉是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洪脉是按之反弹,阳明里热如洪水一般往外涌出,指下能感到上涌之力。“伤寒三日,阳明脉大”,大脉是阳明脉,是指脉形,与小脉是一对,大脉与洪脉在一起主实证。大脉单独出现,不一定是实证,尤其是大而无力的话,“脉大为劳”。虽然条文中没有说大热,但阳明里热从内向外透发,可以伴见体温持续升高,持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后世医家称为“壮热”,临床上经常能见到高烧39度以上的患者。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白虎汤是阳明病专方,从白虎汤可以看出古人的制方思想,“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大汗出后伤了津液,补津液就是补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石膏一斤以补无形之水气,知母六两,粳米六合以补有形之津液。有些人特别反感阴阳五行,河洛之数,认为都是中医的糟粕。方证、药证才是中医的精髓。其实古人是特别朴素的思维,石膏一斤补的是无形之水气,可以快速缓解口渴。知母六两补的是大汗出耗伤的、有形的津液。如果换成石膏六两,知母一斤,绝对不行。日本人做过临床实验,将石膏知母换成其他比例,效果就差很多。类似的还有六一散,六份滑石,配一份甘草,以治暑热口渴、泄泻。比如交泰丸,有人一直纠结黄连与肉桂到底是十比一还是六比一,其实方名就决定了是六比一,天地交泰,天一地六。比如古代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就是取天一生无形水气,保佑藏书楼不会着火,而不是取第六有形之水,以免书籍受潮烂了。

水无火不化,“地二生火,天七成之”,甘草二两将有形之水气化为津液,白虎汤就出来了。现在有一种声音,质疑阳明四大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白虎汤证没有口渴,白虎加人参汤证才有口渴,得到很多人的认可。白虎汤可以治疗口渴,白虎汤治的是没有经过汗吐下误治,胃气不虚之人,虽然胃中燥热,大热大渴,但饮能解渴。经过汗吐下误治的人,胃气已虚,邪从燥化,饮不解渴。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很常见,有些人见到医生会说,我的火太大了,喝多少下火药都不管事,越喝越口渴。这时就不是单纯的阳明病了,太阴不能升清,才会饮不解渴。加人参不是治疗阳明病,而是解决脾不升清的问题,木主升发,“天三生木,地八成之”,人参用木数三两,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此为一气周流。

由此引出一个问题,都说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是治疗阳明经证,三承气汤是治疗阳明腑证,那么,白虎汤解的是阳明内热还是阳明表热?“张璐曰:白虎汤,实解内蒸之热,非治外经之热也。昔人以石膏辛凉,能解利阳明风热。若不佐以麻、葛之品,何以走外?此说似是而实非,盖阳明在经之邪,纵使大热而不烦渴,自有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等治法,并无籍于石膏也”。葛根汤不只是治疗太阳病,也可以治疗阳明病,《医宗金鉴》:“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痛,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缘缘面赤、额头痛、目痛、鼻干、卧不宁”,都是阳明经表之热证,所以葛根被誉为阳明经主药。而以石膏为主药的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治疗的是阳明内热,从里向外透发的热,此为表里皆热。也就是说,阳明表热用葛根汤,阳明里热用白虎汤,阳明里实(胃家实)用三承气汤。

伤寒与温病之争,是中医界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一,有人提出寒温一体,伤寒温病是一家的观点,主要论据就是温病中用了很多阳明病的处方,而很多温病方也是在伤寒方的基础上化裁出来的,比如在白虎加人参汤基础上加玄参、犀角化裁出的化斑汤,在白虎汤基础上加熟地、麦冬、牛膝化裁出的玉女煎。但是我们要知道,白虎汤治疗的重点在气分,化斑汤、玉女煎治疗的重点在血分,加的药物基本上都是血分药,所以在治疗结节性红斑、红斑狼疮、丹毒、出血热、猩红热等疾病时,发热为主要证候治气分,用白虎汤类方,出血、红斑为主要证候治血分,用化斑汤类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