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标QC核心功能,留住人、培训好是关键

 卓琦质量 2022-08-11 发布于上海

卓琦质量:专注质量,深耕质量,提高质量  


为什么宁愿选择研发、而不愿意做QC?为什么做了一段时间的QC、就迫不急待的转行做QA?每个人可能都有自身发展原因而逃离QC,但企业缺少理解和尊重QC的氛围也许是一个重要因素。QC就不应该拿高工资?QC就应该无条件服从公司各级管理者的要求?如这些指令是不是首选解决方案:再检一次看看,产品应该没问题?是不是新人检的,应该培训不到位?

QC优势如何展现?新人如何快速上岗?经验如何快速传承?效率如何快速提升?质量如何及时发现?这些QC的宗旨,如何传递和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工序、每一个检验方法?需要QC管理人员去思考、去培训。


QC培训,从了解和区分QC、QA开始

培训(宣传)从了解QC开始,更要从常规误区的区分开始。让正确的人、正确的观念做正确的事,特别是执行“技术判断的实事求是、仪器呈现的基本数据”,避免用“片面的、一刀切的质量保证来预防、去误导问题的分析”。

重温定义:

QC:英文Quality Control,直译质量控制,通过对产品实现全过程的质量检验,发现质量问题并进行系统分析、改善和不合格品控制的总称。

QA:英文Quality Assurance,直译质量保证,通过建立和维护质量管理体系来确保产品实现全过程的质量没有问题,出厂的产品使用有保证。

如果这两句话还不能清楚的说明QA和QC的区别,可以通俗理解:QA是动嘴的、QC是动手的;QA是拿文件和条款的、QC是有数据和证据的;QA通常需要BB、QC只能等待结果。

1、 作为QC管理人员,要学会拒绝滥用检验工具解决问题的人和事。再检一次可以,如果能重现我的结果、要为你的安排买单,请给出方案、为什么检?此样品和上次样品有什么区别?检验结果不同会有什么措施?

2、 因检验项目差异性,识别该承担责任和该理流程。原料检验要和供应商、采购等打交道,成品检验要和生产、工艺等交涉,环境和水检验天生的会被工程等怀疑取样不规范导致检验结果不好。有时会因为同事代为开会而将锅暂时背回来、有时会因为流程没有理顺而先承担责任、有时还会别人觉得你靠谱而希望你牵头理清责任,QC有太多专业分支,内部都有不清、外部误解也属正常,关键是先了解清楚、再做决策。

3、 每一个检验人员,都要正确看待别人的“催”。拒绝那种自己拖下来的时间,不仅不好好说话、还通过各种渠道试图让你接受。出于你的责任心(检验每快一分钟,质量会更多有保障、更多人员将不会干等)、通过你临时性努力和技能提升等提高的检验效率,一定要善于总结和分析、并加以推广。

QC是一个综合各种功能的部门,做到哪一级、全在你的升级能力。喜欢QA还是喜欢QC、不重要,致身QC,一定有你未来职业生涯核心竞争力的亮点:转岗QA后对数据的尊重而保持清醒的认知、因独到的分析问题能力被验证委员会等挖走去优化验证体系、因分析仪器管得好被高薪挖走设计或解决疑难杂症也不在话下、因预判断准确和及时又节省时间和成本更是一种权威及信任。

当然,无论升级到哪一级,总有一些基本素质会根植于思维和习惯之中。如:QC不是QA的附属,确保每个检验员输出的每一次结果、每一份记录、每一个报告都值得别人信任,需要QC人员时时事事认真来对待。


让信任成为每一个QC人员入门培训的基本素质

信任从入职QC时就开始了,还记得会被问到这些问题不:你愿意天天做一个实验?怎么看待年复一年的重复一件事?会不会烦、会不会投机取巧、会不会偷工减料?

信任容不得模棱两口,对和错、是或非都要通过一个标准来输出结论,这个标准离不开常识、离不开检验方法的验证,每一步都经得起推敲。

1、 信任,从检验结果容不得质疑开始:不仅是研发的技术和专业性、不仅是生产的紧急和挑剔性。打好信任这个基础,首先是从吃透研发的产品设计(天天做实验绝对不是做那么简单)、吃透生产的工艺流程(批批的重复也会有数据的细微差异),让每一个关键控制点都有最科学的检验标准和最高效的检验方法来管理。当熟练到知根知底、当细微到明查秋毫时,信任就自然而来。

2、 信任,从检验过程对得起签名和输出报告开始:签名是一种责任,报告会接受大家的监督。你对检验方法的专业性,可以成为解决供应商、车间或外部客户等分岐时的信心来源。你在检验过程每一步的严格控制,可以成为内部新人传帮带的培训标准。你对边缘数据的判断依据,给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提升更有借鉴信心(每一次边缘数据都是工艺改进的起点)。

3、 信任,从能抓住每一次偶然的不合格开始:合格永远是大生产的常态,你的合格报告不会有事、别人不会当回事。但每一次不合格都能被你及时抓住、对企业及时止损时,一定会让供应商、让生产认真看待每一步操作,从而赢得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

对得起别人的信任,首先需要自身的专业素质要过硬。如果升级到使别人持续信任,更需要解决彼此的差异:认知差异、观念差异、需求差异。缩少差异,是培训升级的新起点,也是人员能力提升的新起点。


QC培训,更要强调一种价值:

缩小差异、愿担风险

QC与上下游部门设置的差异是必然的,如:QC关注的是产品和产品实现的过程中控制、QA关注质量系统(体系)、车间关注效率和成本。找准共同的一致目的“满足或超越顾客要求”,让培训融入检验过程中的效率管理、时间管理和流程管理,不仅可以全面提升质量控制本身质量、还能找准与相关部门的平衡点、缩小彼此差异、实现彼此共赢。

1、 风险在于是否一次就能检验正确:一次就能检验正确,让“对和错、是和非”快速决定怎么办。识别所有影响一次检验正确的风险点,确保各个检验环节持续有效,需要培训到每个人、每个检验步骤。

2、 风险在于是否一次必须检验准确:结果的任何偏差,可能会引起投料的多少不同、成本的巨大偏差、增加生产周期的管理难度。有责任减少批与批之间、人与人之间、不同仪器、不同时间的检验偏差,是对下游工序的巨大贡献。

3、 风险在于每次检验都能提升速度:检验过程中合理利用的一分钟,放大到车间就能减少一帮人的等待,减少等待的浪费就是QC的贡献。有意识去识别节省时间的步骤,应当成为一份责任。

此风险,在于风险的提前预防和管控、在于对检验过程的绝对自信、更在于提升合作效率和质量的风险管理。识别检验过程的风险点、杜绝检验过程带来的影响下游风险,是QC应该承提责任;走出去和挑出QC,识别可能降低关联部门风险的因素,才是完美合作价值的体现。

总结:

1、 大会小会喊“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行动上仍处于“质量是检验出来的时代”。需要QC自身先调整观念和定位,宣传“检验、调查、预防”新功能、避免“自己把自己固定在检验工作中”(毕竟你都不珍惜、不清楚自己的工作,怎么希望别人尊重你)。

2、 个人定位、职业规划、公司发展阶段不同,培训需求也会不同,关键避免个人需求的“差不多行了”、“这样足够了”心态。


附:QC培训清单,供自由发挥

基础模块:能独立做实验,能独自担责任

1、 法规培训,了解所作所为对质量的重要性。

2、 基本技能,如:药典凡例、室间质评要点等,让常识记于心中、刻在脑壳,不容质疑。

3、 SOP

4、 产品知识,

5、 实验功能,

6、 GMP

熟练模块:知道实验失败因素,能对照原理排查原因

1、 生产工艺

2、 注册要点

3、 仪器管理

4、 计量管理

5、 耗材管理

提升模块:知道问题根本所在,能对照数据给出解决建议

1、 检验数据对生产或客户使用的意义

2、 标准提升对生产或产品质量的价值

3、 检验过程对公司利益影响的重要性

4、 每一个文件、每一个操作、每一个记录的优化和改进,都能帮助快速理解、减少出错

5、 哪一步可减少、哪一步能节省时间、哪一种检验用试剂或原料能用便宜的供应商代替,都能心中有数

借力前辈完成新年规划,发挥兴趣和习惯对未来的主导作用

分享一点建议,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换个角度看研发质量体系


关注公众号

法规共读群

“卓琦”团队致力于从事质量改进、传递质量兴趣。我们致力于建立一个解决问题的平台,让每个人既能发挥自身特长、又可相互学习。我们以“专注质量,深耕质量,提高质量”为宗旨;用科学指导质量,让习惯灌输日常,使兴趣创造思维。让质量回归质量!加入我们,一起合作,一起面对;传播正能量,持续改进你、我、他!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