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向《说苑》卷18辨物诗解8君正惠民神降国兴道而得神丰福禋神

 琴诗书画情 2022-08-11 发布于山东

题文诗:

十五年有,神降于莘.周惠王问,内史过曰:

何故有之?曰有之国,将兴其君,斋明衷正,

精洁惠和,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其惠足以,

同其民人,神飨民听,民神无怨,故明神降,

观其政德,均布福焉.国将亡君,贪冒淫僻,

邪佚荒怠,芜秽暴虐;其政腥臊,馨香不登,

其刑矫诬,百姓携贰,明神不蠲,民有远意,

民神痛怨,无所依怀,故神亦往,观其苛慝,

而降之祸.是以,见神而兴,有以亡昔,

夏兴祝融,降于崇山;亡也回禄,信于亭隧.

商兴梼杌,次于丕山;亡也,夷羊在牧.

周兴鸑鷟,鸣于岐山;衰也杜伯,镐射宣王.

是皆明神,之纪者也.王曰今,是何神耶?

内史过:昔昭王娶,房曰房后,有爽德,

协于丹朱,凭身仪之,生穆王焉;监烛,

周之子孙,而福祸之;夫神一,不远徙迁,

由是观之,其丹朱耶?王曰谁受?对曰在虢.

王曰何为?对曰臣闻,道而得神,是谓丰福;

淫而得神,是谓贪福.今虢少荒,亡也.

曰吾奈何?内史曰使,太宰以祝,史率狸姓,

奉牺牲粢,盛玉帛献,无有祈焉.周惠王曰:

虢其几何?对曰昔尧,临民以五,今其胄见;

鬼之见也,不失其物.若由是观,不过五年.

王使太宰,己父,傅氏及祝,奉牺牲玉,

觞往献焉.内史过从,至虢虢公,亦使祝史,

土焉,归告王曰:虢必亡矣,不禋于神,

而求福焉,神必祸之;不亲于民,而求用焉,

民必违之.精意以享,禋也慈保,庶民亲也.

今虢公动,百姓,其违离,民怒神怨,

而求利焉,不亦难乎?十九年而,晋取虢也.


【原文】
  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王问于内史过曰:“是何故有之乎?”对曰:“有之国将兴,其君斋明衷正,精洁惠和,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其惠足以同其民人,神飨而民听,民神无怨,故明神降焉,观其政德而均布福焉。国将亡,其君贪冒淫僻,邪佚荒怠,芜秽暴虐;其政腥臊,馨香不登,其刑矫诬,百姓携贰,明神不蠲,而民有远意,民神痛怨,无所依怀,故神亦往焉,观其苛慝而降之祸。是以或见神而兴,亦有以亡。昔夏之兴也,祝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亭隧。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其衰也,杜伯射宣王于镐。是皆明神之纪者也。”

王曰:“今是何神耶?”对曰:“昔昭王娶于房曰房后,是有爽德协于丹朱,丹朱凭身以仪之,生穆王焉。是监烛周 之子孙而福祸之。夫一神不远徙迁,若由是观之,其丹朱耶?”王曰:“其谁受之?”对曰:“在虢。”王曰:“然则何为?”对曰:“臣闻之。道而得神,是谓丰福;淫而得神,是谓贪福。今虢少荒,其亡也。”王曰:“吾其奈何?”对曰:“使太宰以祝史率狸姓,奉 牺牲粢盛玉帛往献焉,无有祈也。”王曰:“虢其几何?”对曰:“昔尧临民以五,今其胄见;鬼神之见也,不失其物。若由是观之,不过五年。”王使太宰己父率傅氏及祝,奉牺牲 玉觞往献焉。内史过从至虢,虢公亦使祝史请土焉,内史过归告王曰:“虢必亡矣。不禋于神,而求福焉,神必祸之;不亲于民,而求用焉,民必违之。精意以享,禋也;慈保庶民,亲也。今虢公动匮百姓以盈,其违离民怒神怨,而求利焉,不亦难乎?”十九年,晋取虢也。
【注释】出自国语.内史过论神
【原文】
十五年,有神降于莘[1],王问于内史过,曰[2]:“是何故?固有之乎?”对曰:“有之。国之将兴,其君齐明、衷正、精洁、惠和,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其惠足以同其民人。神飨而民听,民神无怨,故明神降之,观其政德而均布福焉。国之将亡,其君贪冒、辟邪、淫佚、荒怠、粗秽、暴虐;其政腥臊,馨香不登;其刑矫诬,百姓携贰,明神不蠲而民有远志[3],民神怨痛,无所依怀,故神亦往焉,观其苛慝而降之祸[4]。是以或见神以兴,亦或以亡。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5];其亡也,回禄信于耹隧[6]。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7];其亡也,夷羊在牧[8]。周之兴也,鸑鸣于岐山;其衰也,杜伯射王于鄗[9]。是皆明神之志者也。”
【译文】
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临在莘地。惠王问内史过:“这是什么原因?曾有过这类事发生吗?”内史过回答说:“有过。国家的基业想要兴旺,其国君就要明察一切、中正无邪、精诚廉洁、仁爱谦和,他的德政远播足以上达神灵昭示他的美好,他的恩惠足以团结他的民众和人心。能使神灵受礼而民众信从,人民和神灵都没有怨恨,因此英明的神灵就会降临他的国家,观察他的德政而且均匀地布施福祉。如果哪个国家将要败亡,其国君一定是贪图财利、邪僻不正、纵欲淫荡、荒业怠政、愚秽暴虐,他的政务腐朽败坏而无法上达神灵;他的刑法纵恶惩善,致使民众不睦而携有二心。因此神灵就不能昭示福佑,反而使他的民众疏远离心,以致人民和神灵都怨恨厌恶,无所归依,因此神灵也要降临,不过,却是为了观察他的暴虐邪恶而降下灾祸。正因为如此,所以有时出现神灵会使国家兴旺,有时则使国家败亡。过去夏朝兴盛之时,祝融曾降临在崇山;夏朝灭亡时,回禄出现于耹隧之地。商朝兴起时,梼杌降临在丕山;商朝灭亡时,神兽夷羊出现于牧野。周朝兴起时,凤鸟在岐山鸣叫;周朝衰落时,杜伯在镐京射死了宣王。这都是神灵降临的记载啊。”

【注释】
[1]十五年:周惠王十五年(公元前662年)。莘(shēn):在今河南陈留东北。当时在虢的境内。
[2]内史过:韦昭注云“内史,周大夫,过,其名也,掌爵禄废置及策命诸侯、孤、卿、大夫也”。
[3]蠲(juān):显示,昭明。
[4]苛慝(kē tè):意思是暴虐邪恶。
[5]融:祝融,相传是黄帝的后裔,与夏人同族。古人将之尊为南方的神祇。崇山:即嵩山。
[6]回禄:火神。信:古时作战或田猎,临时住两宿为信,两宿以上为次。此处都是停留的意思。耹(qín)隧:地名。耹隧当在夏都附近。
[7]梼杌(táo wù):据韦昭注,此处的梼杌是指禹的父亲梼。但据《左传·文公十八年》,梼杌是上古颛顼氏的“不才子”。丕山:地名。
[8]夷羊:韦昭注云“夷羊,神兽”。鸑(yuè zhuó):凤的别名。

[9]杜伯:周大夫,其封地在杜(今陕西西安东南),故名。鄗(hào):即西周国都镐京(今陕西西安以西)。

【原文】

王曰:“今是何神也?”对曰:“昔昭王娶于房[1],曰房后,实有爽德,协于丹朱[2],丹朱凭身以仪之,生穆王焉,是实临照周之子孙而祸福之。夫神壹不远徙迁,若由是观之,其丹朱之神乎。”王曰:“其谁受之?”对曰:“在虢土。”王曰:“然则何为?”对曰:“臣闻之:道而得神,是谓逢福;淫而得神,是谓贪祸。今虢少荒,其亡乎?”王曰:“吾其若之何?”对曰:“使太宰以祝[3],史帅狸姓[4],奉牺牲、粢盛[5]、玉帛往献焉,无有祈也。”
王曰:“虢其几何?”对曰:“昔尧临民以五[6],今其胄见,神之见也,不过其物。若由是观之,不过五年。”王使太宰忌父[7]帅傅氏及祝、史奉牺牲、玉鬯往献焉[8]。内史过从至虢,虢公亦使祝、史请土焉。内史过归,以告王曰:“虢必亡矣,不禋于神而求福焉[9],神必祸之;不亲于民而求用焉,人必违之。精意以享,禋也;慈保庶民,亲也。今虢公动匮百姓以逞其违,离民怒神而求利焉,不亦难乎!”十九年,晋取虢。

【译文】
惠王问道:“现在降临的是什么神呢?”内史过回答说:“往昔的昭王娶了房国的房姓女子,称为房后,事实上她的德行却有所缺失,与丹朱相好,丹朱凭借相貌取悦于她,并且二人相配而生了穆王。这是降临于周室子孙而主宰他们祸福的神。那神一心依附于人就不会远迁,倘若以此来看,大概是丹朱之神降临了吧。”惠王问:“那将由谁来承受这一切呢?”内史过回答说:“那神会降临在虢国的土地上。”惠王问:“那究竟是祸还是福呢?”内史过回答说:“我听说:秉承正直仁道而遇到神,叫作迎福;施行淫邪而遇到神,叫作遭祸。如今虢政逐渐荒淫无度,恐怕是要灭亡了吧?”惠王说:“那么我应该怎么办呢?”内史过回答说:“您可以遣使太宰带着太祝、太史率领丹朱的后代,捧着祭祀所用的牲畜、谷物、玉帛等祭品去进献给神灵,但不要有所祈求了。”

惠王问:“虢国还能存在多久?”内史过回答说:“以前尧帝每五年到各地巡查一次,如今他的后代出现,那么神灵的显现就不会超过这个时限而指日可待了。因此倘若依此来看,虢国的灭亡不会超过五年。”于是惠王派太宰忌父带领丹朱的后裔傅氏和太祝、太史捧着祭品去进献给神灵。内史过跟着到了虢国,虢君也派了太祝、太史去请求土地赐福。内史过回来以后,把这件事告诉惠王说:“虢国一定要灭亡了,他们不诚心祭祀而向神求福,神一定会降祸;就像不对子民亲近而过度使用民力,民众一定会背离他。诚心诚意地祭神,是禋祭;仁慈和善地真心护佑民众,是亲善。如今虢君过度动用民力而使民力匮乏,却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自然就会离弃民众,如此离弃民心而激怒神灵却想祈福求利,这不是太难了吗!”果真,周惠王十九年,晋吞并了虢国使其灭亡。

【注释】

[1]昭王:西周国君,名瑕,周康王之子。房:国名,都邑在今河南遂平。

[2]丹朱:相传是上古时尧的不肖子。

[3]太宰:韦昭注云“太宰,王卿也,掌祭祀之式、玉币之事”。祝:韦昭注云“太祝也,掌祈福祥”。

[4]狸姓:丹朱的后代,亦即后文的“傅氏”

[5]粢(zī):古代供祭祀所用的谷物。

[6]尧:传说中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首领,亦称陶唐氏、唐尧。

[7]忌父:周公的后代。

[8]鬯(chàng):古代祭祀用的酒,用郁金草酿黑黍而成,亦称香酒。

[9]禋(yīn):祭名;诚心祭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