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年过去,那个在诊室冲母亲大吼的30岁高血压男子,现在怎么了?

 心路星尘 2022-08-11 发布于福建

前些天,我们胸痛中心的医师给我打电话,说有位病情很重的心梗病人在急诊科抢救,家属说是我的老病号,希望我能去看看,问问我的意见要不要手术。

本文为“心路星尘”原创

“没必要吧,这不是浪费宝贵的抢救时间吗?

说了,但她说一定要听听你的意见。

我匆匆赶往急诊科,路上把胸痛群里发的患者心电图翻出来看了看,没错,就是典型的心肌梗死,不过这位患者的名字很陌生啊。

刚到急诊科,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就在叫我,我一看,这位老太太果然是老病号,有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在门诊治疗。

她手里拿着病历本哭着说:“心梗的是我儿子,10年前我带他过来找你看过,结果他不愿意吃药,在诊室里我儿子还吼了我一顿。”

本文为“心路星尘”原创

                                     摄影:陈占彪

我一愣,翻了翻旧的病历本,有印象,因为会在我诊室里吵架的人很少,更何况还是儿子和母亲吵架。

当时患者应该是30岁左右,吃得膀大腰圆,单位体检发现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他妈妈生拽硬拉把他拖到诊室来看病。

进来后就满脸不耐烦站在旁边,所有的病情都是由他妈妈代述,进来前在护士那边测了个血压190/112mmHg,和体检时测量的差不多,空腹血糖8.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6mmol/L

很显然,这是需要积极治疗的,他儿子一听到我说需要吃药,立刻不屑翻了个白眼,转头就对着他妈妈大吼:“哪个医生不是卖药的?别人血压比你高都不吃药,就你怕死喜欢天天吃药,还要把我拉上吗?”

说完气呼呼的就往外走,他妈妈试图拉住,他用力一甩手,老人一个踉跄险些摔倒。

                              摄影:陈占彪

之后再也没见到他,老太太每次都独自一人来医院复诊。

直到这次他突发心梗,据他妈妈说,其实半个月前已经有反复胸闷胸痛,只是他并不在乎,自己打听着吃了点退火的药物。

心路星尘:

这位年轻人有高血压,有糖尿病,有高血脂,10年都没有治疗,听说还抽烟喝酒,出现心肌梗死并不奇怪。

可惜的是,当生养他的母亲10年前把他拖到医院,试图给他第2次健康的生命时,他却自己放弃了。

急诊医生告诉我,病人送来时血压76/45mmHg,呈休克状态,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速,情况很差,已经下了病危通知。

                           摄影:陈占彪

这种情况如果不立刻手术的话,病人能活下来的几率很渺茫。即使选择手术,病人这种状态,能否撑到手术台也是个问题。

“手术风险大不大?”老太太问。

这种情况下,不手术病人肯定九死一生,虽然手术风险也很大,但至少能够多一丝生存的希望,风险主要来源于病情本身,而如果堵塞的冠状动脉能够被尽快打通,病人活下来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摄影:陈占彪

可惜我们在临床上,每隔一段就会碰到有急性心梗病人在等待中病情恶化。

比如打电话向熟人或不在场认识的医生求助,

比如等待所有家属到场商量决定治疗方案,

比如担心手术风险而犹豫不决,

比如担心支架的副作用而放弃手术,

比如担心溶栓可能导致出血而放弃药物溶栓治疗……

上面这些行为都是错误的,带来的只会是心肌受损,病情恶化,拖延抢救时间。

心路星尘:

一旦出现高危胸痛,一定要尽早送到附近的胸痛中心,医生会给出最佳治疗方案。

这时候不要犹豫,时间就是心肌,否则即使血管再通了,但长时间的心梗已经造成大量心肌死亡,今后生活质量也不会太高。

老太太最终还是同意手术了,签字的时候哆哆嗦嗦的。

术中发现病人左前降支近端血管堵塞,打通后植入支架,送进重症监护室,这时病人胸痛症状缓解,能和我们进行交流,小便也出来了,但血压仍然不稳定,需要升压药维持,说话有点气喘,心衰指标BNP非常高。

从目前情况来看,命有可能保住,但心力衰竭已不可避免。

几天后查房,这位年轻人状态已经好了很多,从表面上看和正常人似乎没什么区别,但心脏彩超显示,代表心脏功能的EF值只有32%,远远小于正常值(50%)。

得知今后要长期吃药,他很是责怪地看着他妈妈:当时干嘛要手术?你看放了支架要长期吃药,吃药还会伤肾,这下你满意了?

心路星尘:

其实,支架后几个月就会包裹到血管里,不会暴露在血液中,一般需要双联抗血小板至少一年,防止疏通了的血管再次狭窄。

后续吃药主要是针对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治疗,所以放支架并不需要终身服药,需要终身服药的原因,是由于疾病本身必须长期治疗。

                摄影:陈占彪

他母亲端着精心熬制的肉汤,站在一旁满脸的不知所措。

我旁边的进修医生忍不住了:不手术?你现在连说话的机会都没了,也永远不会生病,当然不用吃药...

心路星尘:今日头条签约作者,青云计划月度优质账号,心内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委员会成员,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

疾病重在预防,健康源于态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