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夏大固原传奇5:《寻秦记》里的乌氏牧场就在固原?没想到吧?它对秦始皇统一天下有什么贡献?

 桂临塞上 2022-08-11 发布于宁夏

挖掘鲜为人知的宁夏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宁夏历史,我是阿威!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宁夏风情!

《固原传奇》
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
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

前言

《寻秦记》算是穿越剧的鼻祖了,也相当精彩,估计现在的人们都知道这部大型古装穿越历史连续剧,不得不赞叹原著作者黄易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历史的完美切合。

这本小说叙事结构宏大,人物塑造丰满而深具魅力;并且剧情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堪称是新武侠小说中的佳作。在小说里,提到一个重要的地名,那就是乌氏牧场。

这个乌氏牧场是秦国的养马之地,很多人都以为那是作者编的,但是,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个地方,它在如今的宁夏固原境内,并且也是当时秦国的战马供应地。这个就少有人知了!

这篇文章就从乌氏牧场这个养马之地说起。


1

乌氏,是春秋时期西北地区的戎族之一,在泾水以北生息。

春秋时期,秦穆公由于东进争霸中原失败,转而向西发展,一番征战之后,“兼国十二,开地千里”。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狄道(今甘肃临洮),北至朐衍戎(今宁夏盐池),东到黄河,史称“穆公赵霸西戎”。

就这样,包括乌氏在内的十二个方国(部落)被纳入大秦帝国的版图,只是这种归附形式有些松散。

西戎八国服於秦,故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翟、镕之戎,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而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各分散居谿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馀戎,然莫能相一。

到了战国时期,秦惠文王(公元前337—公元前311年)上位,此时,由于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国力大增,秦惠文王车裂了商鞅,拉开了秦国灭六国的序幕!

想统一天下,首先就是要稳固后方。于是,秦惠文王来了一场“巡幸北方”的军事行动,安定了后方。就这样乌氏县出现了。(安定郡的由来也是这里引申出来的。)

乌氏,又作焉氏、阏氏、乌枝(氏音支,汉曰枝),本乌氏戎地,战国秦惠王置县,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东南。属北地郡。
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秦汉时期的乌氏县位于今宁夏固原东南和甘肃平凉西北一带。”


2

1)、秦惠文王置乌氏县有什么用?

因为乌氏作为游牧民族,主要放牧的就是马匹。众所周知,马匹在古代冷兵器时代是多么的重要,那就是现代的坦克啊。速度快,机动性强。灵活性尤为突出。

秦惠文王设置县这个行政单位,就是为了派县尉来进行有效管理,用行政手段以连通战马从牧场到军队的便捷获取通道。

2)、乌氏为什么主要放牧马匹呢?

那是因为其所在世居地的绝佳地理条件造就的了。

和中原地区的人相对的是蛮夷人,根据方位来划分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自周武王伐纣,顺便把西北的戎狄部落全部发配到北方(如今的宁夏一带)之后,乌氏的祖先作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经过寻觅,发现了六盘山一带水草丰茂,继而停留占据下来繁衍生息,慢慢形成方国。


3

而在秦惠文王置县以后,由于处在后方,没有战乱的侵扰,乌氏戎族得以安心放牧,以养马为主的大牧场主就多了起来。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条件,使得乌氏产的马匹品质自然上乘。

作为战略物资,相当紧俏和抢手。也为秦国军队源源不断地提供战马。

到了秦始皇征战六国时期,一个叫乌氏倮的大牧场主出现了!

这个乌氏倮是乌氏戎族的佼佼者,史传其是个女人,是秦国两大女商人之一,(一个是《寻秦记》中的巴(蜀)寡妇清)。《寻秦记》中,项少龙有两个女人,一个叫乌廷芳,一个叫琴清,在黄易的笔下,她们的历史原型就是这两个女人!

这个乌氏倮非常善于经营牧场,并且具有非凡的经商头脑。也就是说,乌氏倮是个超级牧场主。


4

她养殖的牛马数量不是人们普通的用头来计算,而是用山谷来计算!六盘山的一个山谷有多长多宽?可想而知。

那这个乌氏倮真养殖有这么多的马匹吗?

其实,除了自己养殖马匹,她还通过贸易来实现!也就是用中原的丝绸和西域的戎王进行不等价的绢马交易,为秦国换取大量的牛马(尤其是战马,西域马很闻名),这也是丝绸之路的最初雏形吧。

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巡视陇西、北地郡,很多人以为他只是好大喜功,喜欢“巡幸天下”,其实他是专门而来!

《史记·货殖列传》:“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遗戍王。戎王什倍其偿与其畜,畜至用谷量牛马。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

乌氏倮为秦国贡献了这么多的马匹,为秦始皇统一六国作出了这么大的功绩,所以,来到乌氏县,是来给封赏的。这是多么大的荣耀啊!

这也是乌氏县最为高光的时刻!


5

西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冬,匈奴势大,单于率骑十余万,侵略朝那、萧关,杀北地郡都尉孙卬,并烧毁“回中宫”;

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武帝析北地郡置安定郡,郡治高平县,领21县,包括乌氏县、朝那县、月氏道等;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十月,汉武帝首次出巡,登临崆峒,北出萧关,抵达陇山(六盘山),从骑数万。值得一提的是,写《史记》的那位太史公随行,所以他是有实地考察的经历的;

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十月,汉武帝西巡,经回中道,二出萧关,巡视边防,部署对匈奴防务,在乌氏县瓦亭关驻军防守,这也说明他对于固原地区的重视;

到了新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改乌氏县为乌亭县,不久即复原制;


6

到了东汉时期开始,乌氏县进入纷乱动荡的历史中,反反复复,不得安宁。

从东汉永初五年(111 年)春夏大旱,民众由于饥荒,使得羌族起义开始,历经改名、易地、易主、降格等一系列的历史变迁。到西魏(535-556年),乌氏县终废,后为乌氏驿。

到了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7年),隋炀帝废州置郡,这个乌氏县再也没有出现,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颗微不足道的流沙,湮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不见天日。

威记如果没有看过《寻秦记》,没看过这个乌氏县,可能也不会把它联系到一起!

而关于固原历史的精彩,还在继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