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建筑的特征

 班的个人图书馆 2022-08-11 发布于广东

这里所说的中国建筑,主要是指20世纪初以前的历史上的中国建筑。就如同欧洲建筑、印度建筑、伊斯兰建筑一样,它是历史上曾经建造过的传统建筑,不包括20世纪以来建造的西式欧化的建筑,也不包括带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中国建筑属于东亚建筑体系,东亚建筑体系包括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的传统建筑。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的传统建筑受到中国建筑的很大影响,它们的造型和结构等都和中国建筑非常相近。而与它们相比,中国建筑更具有起源性和中心性的特征,而且还具有造型、结构和地域风格上的多样性。

关于中国建筑,前辈学者们构建了一个学术体系,总结出很多重要的特点。其中梁思成先生关于中国建筑特征提出了四个基本点:

1. 以木料为主要构材;

2. 架构制之结构原则;

3. 以斗拱为结构关键;

4. 外部轮廓形式特异。

同时梁思成先生还提出了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完全不同的四个特征,这是对中国建筑另外一个侧面的总结:

      1. 不求原物长存的观念;

2. 建筑活动受道德观念约束;

3. 建筑布局重视等级与规制;

4. 建筑艺术与技术依靠师徒传承,不依赖于书面传承。

建筑是一门艺术,梁思成先生特别强调了中国建筑的艺术的七个方面:

1、翼展的屋顶造型;“如鸟斯革,如斯飞”“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远”;

2、崇厚高大的建筑台基;

3、正立面多为玲珑剔透的木刻造型:前廓(阴影)、勾栏、门窗、格扇;

4、建筑群有多重院落组成:庭院深深深几许,侯门深似海;

5、建筑色彩的施用:白色台基、黄色(绿色、蓝色)屋瓦、檐下彩绘(保护木材,创造室内华丽气氛,创造华美外观,等级分划);

6、建筑平面分为两种:一、整齐对称式;二、自由多变式;

7、在石结构力学特征上的认知不足(仿木石结构,违反了石材的特性)。

这些方面都可以在具体的中国建筑实例中看到。比如中国建筑的屋顶是飘逸的,拥有崇厚的台基。台基是中国建筑的一大特点,故宫太和殿就有三重台基,在建筑中占的比重非常巨大、非常隆重,通过台基可以烘托出一座建筑的宏伟。还可以看到中国建筑的前立面,玲珑剔透,阴影交差,非常地美。中国建筑是由层层院落组成的,至今很多建筑还保存着这样的风格,例如山西的王家大院、福建的古大厝,仍然保存着传统院落的布局。

从整体上看,中国建筑色彩斑斓,特别是皇家建筑,白色的台基,红色的墙柱,黄色的瓦,檐下的青绿彩画,使整个中国建筑就像一颗多彩的珍珠。故宫建筑色彩丰富,它不一定用红色的柱子,可能是绿柱黄瓦,加上一些阑干,非常精美。而南方建筑的粉墙黛瓦又是另一种色彩特点。无论是南方建筑的粉墙黛瓦,北方皇家建筑的华美庄重,还是岭南祠堂建筑的繁缛藻丽,都可以看出各种各样的色彩处理。

另外中国建筑的布局既有对称的,也有非常灵活多变的园林景观。但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说,在石结构上中国走了一条不是很成功,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路,把石结构当作木结构来对待。例如一些石塔,外表上看像一座玲珑剔透的木塔,实际却是石材。这种思想导致中国石结构建筑的发展多多少少受到了一些制约。

关于中国建筑艺术,梁思成先生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并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他说,观察西方传统建筑就好像在看一幅西方的油画,可以从某一个确定的视角来完整地观察这座建筑。但是观察中国传统建筑就很不一样,看中国建筑就像看一幅卷轴画,画面是慢慢打开的,一点一点的才能完整地把这幅画所表达的空间感觉出来,是一个逐渐展开的过程。我们不可能从某一个角度完整地看到故宫。如果要想整体上了解故宫,除了完整地走一遍之外, 只有鸟瞰的角度,对于平常人这是不大可能的。

除了梁思成先生以外,还有另外一位中国建筑史学的大家刘敦桢先生,他对中国建筑也提出了四个特征,分别是:

1、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这也正如梁思成总结的“墙倒屋不塌”的建筑体系;

2、对于各种气候条件的充分适应性;

3、具有一定的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作用,主要是木架构及斗拱,可能对地震水平推力所产生的内应力,有一定的缓解、释放的作用;

4、材料供应比较方便。

图中是敦煌壁画中的一个建筑,可以看出在唐代的时候,这座建筑就是一个完整的木构架,没有墙,而且人们正在这个木构架上进行操作,这就是典型的“墙倒屋不塌”。支撑结构和围护结构是各自独立的体系,这样的例子很多,随处可见。第二点是刘先生的一个独特的观点。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无论南方北方,高寒地区平原地区都是适用的。

第三点,中国建筑的斗拱使它有可能消解水平力,这是抗震功能的特点。它的结构和维护功能的明确区分,以及它的地区适应性,可以举出很多例子。例如大理的白族民居和山西的传统民居,其实在结构、功能和基本的造型上没有什么区别,但两者相差几千里,地区差别很大。安徽民居、浙江民居也是如此,都是一样的。

把两位前辈学者的观点加以总结,大概为这门课归纳出五个特点,是前面两位先生都已经覆盖了的。

1.       因地制宜的建筑材料:土、木;

2.       灵活自如的木架构体系:抬梁式、穿斗式;

3.       既严谨对称又灵活自由的庭院式空间组织;

4.       玲珑剔透的正立面外观;

5.       色彩趣味多样的装饰处理。

至此,我们对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有了一个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