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宏-元恪(孝文帝):孝文帝改革不惜杀死自己的儿子

 历史的精神世界 2022-08-24 发布于北京

主要观点

成大事者必有所牺牲。

1

文明太后对于儿子元宏的抚养,是近于残酷的管教。

但到了下一代元恂,文明太后就换了一副面孔,变成了溺爱孩子的老太太。

一如现在把孩子宠成小太阳的奶奶姥姥们。

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一般父母会严加管教自己的孩子。

但父母老了,再带孙子孙女时,那就惯的没人样了,纷纷化身孩子的保护伞

 

从基因层面解释,当一个人自身还有生育能力时,对孩子的情感不会那么卑微。

但当个体自身丧失生育能力后,情感会发生变化。

文明太后虽然是一代女杰,但也对抗不了基因。

史称元恂不爱读书学习,体型高大肥壮,十分任性。

这里面恐怕也有文明太后溺爱的影响。


2

这种任性终究酿成了大祸。

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很多鲜卑贵族心里不爽,因为他们的利益被汉族所分润。

元恂作为皇太子,心里也并不支持父亲的决策,反而思念北方的平城。

作为鲜卑贵族元老的元丕,虽然被孝文帝说服,同意了迁都,但心中仍有疑虑。

元丕的两个儿子,元隆、元超,与太子元恂相互联络,密谋准备一起逃回平城。

他们趁孝文帝前往嵩山的时机,调动轻骑准备逃亡,另立山头。

孝文帝接到报告,迅速返回,并召见元恂。

孝文帝亲自下场,抄起棍子痛打儿子,元恂被打得躺了一个多月才能下床。

孝文帝最终决定要废掉太子。

虽然太子太傅穆亮和太子少保李沖等重臣纷纷请罪进谏,但孝文帝还是义无反顾的废黜了太子。

太子被废为庶人后,被发配至河阳。

之后又有人告发太子仍在谋反,孝文帝派人赐死了元恂,年仅十六岁

元恂之死也反映出孝文帝迁都前后,孝文帝与鲜卑贵族之间的争夺。

这种争夺表面上是对于汉化进程的路线之争,实际仍是利益分配之争。

汉化迁都,必然影响了一部分鲜卑贵族的利益,所以他们勾结太子,妄图政变,或者复辟,回到胡化的老路上去。

孝文帝不惜用与太子决裂,处死太子的方式,来震慑鲜卑贵族中的反对派,坚决推动改革。

参与太子之谋的元丕之子,元超、元隆,还有其他宗室子弟们,全部被诛杀。

元丕因年老,免死贬为百姓。

至于史书中为了烘托孝文帝的光辉形象,把元恂写成不学无术的悖逆之徒,这其中未免没有刻意塑造,不全部是道德因素。

元恂被废杀,次子元恪得到了太子之位,孝文帝驾崩后,继位登基,成为北魏宣武帝。

从事后的历史进程看,宣武帝即位后,坚定的站在父亲一边,拒绝了鲜卑遗老们重返故里的建议,巩固了孝文帝的改革成果。


3

孝文帝在去世前,还处理了后宫掌权的两位冯氏皇后。

冯清之前已被废黜,出家为尼,还剩下一位冯润。

孝文帝遗诏将冯润赐死,以皇后之礼与他同葬。

孝文帝的目的是彻底肃清文明太后的势力,为下一代宣武帝扫清道路。

让宣武帝可以彻底施展手脚,不再受文明太后势力的影响。

这是孝文帝对自己一生悲欢的总结,爱也好,恨也好,最终在临死前做了一个了断。

上一代的恩怨已经过去,这个世界,留给儿孙们吧。

  - end -  

最好的支持是在看和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