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物皆熵 揭秘宇宙万物真相 生命的旅程--熵增与熵减系列 《个人篇》 悍文 慎入!

 冯仙森 2022-08-12 发布于重庆

序言:

宇宙万物终将陷于一片沉寂,时间将会终止

当今世界,大战没有,冲突遍布,对抗永无止境

国际政治越来越不稳定和不可预知,失序已不可避免的发生

全世界存活最长的品牌不过两百年,百年以上凤毛麟角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类的精神内耗越来越严重

房子、书桌一不整理就乱,乱了总感觉哪里不舒服

大多数国家离婚率只升不降

任何生命从一诞生,只有一个终级方向:死亡

从宇宙到人,终将随着“时间之矢”到达不可逆的寂灭--消亡。

以上似乎不相关但全是悲观绝望的事件,均缘于一个发人深省的物理学定律--熵增定律。

图片

  自然界的演化冥冥之中被一种动力推动,这种动力在物理学界有一个专有名词——“熵”,更准确的说是“熵增”。这种动力不是什么好东西,因为它的作用是让一个系统最终走向平衡和无序,对于一个有机体来说最终的无序就是死亡。小到一团分子气体大到整个宇宙,都是朝着熵增在演化,气体最终会扩散到漫无边际的地方,宇宙也会到达他的尽头——热寂。这很悲观,因为宇宙最后都会消亡,那么地球上的生命体演化周期就是宇宙演化过程中一粒尘埃(地球)上的一瞬,但正是因为有这么一瞬的存在,生命通过新层代谢与熵增对抗,产生了智慧,于是有了作为一粒尘埃去观测整个宇宙运转的机会。我们才领略到坑洼的水星、炽热的金星、冰封的土星、呼啸的海王星等众星的风采。

图片

生命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是宇宙演化过程中的一个奇迹,它虽然无法阻止整个生命周期的熵增,但是可以通过新层代谢延缓生命体的熵增。这样生命得以成长,智慧得以积累,虽然在浩瀚的宇宙中这些过程都是毫不起眼的挣扎,但这就像黑夜里的一道光,虽然只有这么一瞬那也是永恒。

简单表述一下:以下内容主要通过学习物理学、生物科学、生命科学、管理学、投资学、哲学等知识,结合自身经历对人这个生命体的理解,从个体的生老病死延伸至人的社会属性:个人成长、家庭、学习、企业管理的一些思考,从熵增的角度给出一些探讨,如果能够引起大家一瞬的触动那便是本文最大的作用了。

关于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大国博弈、战争引起的熵增熵减,择机另外撰文。

一、 熵增定律是什么

1.1 熵的解释

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1850年提出:热量不可能自动地从较冷的物体转移到较热的物体,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消耗外在能量。举个例子,当女人你在寒冷的冬夜,将冰冷的双脚放在了你家男人柔软的肚皮上取暖,随着吱啦一声惨叫,男人的肚皮开始变冷,女人的脚丫开始变暖,原因就是男人额外调动了全身脂肪来做功将热量传递给了女人。

1865年,克劳修斯发现一个系统的热含量与其绝对温度之比,在系统孤立(不与外界发生能量交换)时总会增大,他将其命名为ENTROPY,也就是中文“熵”(上世纪20年代中国物理学家胡刚复先生才造出“熵”字来表示。)

熵增定律又被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即封闭系统总是朝着状态数多的方向演化,最终会达到系统最大的混乱度--消亡。细致一点表达是: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其总混乱度 “熵”会不断增大。当“熵”达到最大值时,所有系统包括生命会出现严重混乱,最后走向死亡。这是不可逆的。这里有三个关键短语非常重要:孤立系统、无外力做功、总混乱度(熵)。

熵(用表示)在热力学统计中是通过系统的微观状态数来定义,它和系统微观状态数成简单自然数底的对数关系,表达式如下:

                   图片

很简单的一个对应关系,为一个很小的数(量级)又被称为玻尔兹曼常数,就是系统的微观状态数。如何理解,举个例子:在若干粒子组成的系统中,就单个粒子来讲,描述它的状态需要体现它的空间位置和体现它运动状态的动量大小。空间位置有三个维度,动量大小对应也有三个维度,将每个维度都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区间,粒子落到哪个小区间就是相应的某个状态,每个维度的小区间数就是状态数,每个维度上的状态数相乘就是自由粒子可以在空间和动量中存在的总状态数。然后整个系统的状态数就是这些所有粒子状态数的乘积。从这个关系中可以看到熵是一个随系统状态数增加而增加的函数。要使一个系统的熵降低只能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向系统做功,二是开放系统引入外界有序能。这两点将会贯穿在本文所有涉及到的企业、家庭、生命个体等系统描述中。

    没有理工背景和刻意学习过的同学,能继续往下看,恭喜你知道延迟满足,有机会成为一个熵减高手。表达一堆高深理论,让人看不懂,其实就是作者读者大脑实施的一种熵增行为。以下简单举例:

1.2 简单例子解释系统熵增与熵减 

图片

  上图是两个小球组成的最简单系统,在刚开始的时候有某种神秘的力量使其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状态数就是1,对应的熵为0(当然真实系统永远不可能出现),某个时刻系统神秘力量撤离,因为万有引力的作用两个小球开始互相吸引,在空间和动量上具备了状态数,接着发生碰撞,于是空间和动量的可选择性就更加宽广了,最后达到平衡状态。如果球变成粒子,万有引力变成所有的相互作用力,那么系统最终的状态就是状态数最多。熵最大的状态,也是一个系统的平衡态。

二、熵与生命的关系-人以负熵为生

2.1 吃喝拉撒是为了抵抗身体的熵增过度则相反

图片

对于生命体以人为代表,如果把人当成一个系统,某个时刻对应的熵为,此时人处于一种比较健康的状态(低熵状态)。如果他与生存的环境没有任何交换,比如空气、水、食物、信息等,根据熵增原理会迅速增大,表征就是不呼吸会憋得慌,不喝水会渴得难受,不吃饭会饿得不行,不排便会崩溃,不与外界沟通会郁闷得要死。所以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外界交换。交换的目的就是通过引入外界的负熵来对抗身体内部的增加。比如上图中,人渴了就要喝适当的水,引入外界的负熵来对抗身体逐渐变大的熵,薛定谔(牛人跨界打劫--物理学家的生物研究成果)第一次从物理学的角度阐述了熵对生命体的作用:生命体以负熵为生。那为什么过渡饮水也会对身体产生坏的影响呢(如关塔那摩监狱的水刑、在水中淹死),这个属于转化速率的问题,外界的水转化为身体需要的水有一个效率,当引入量远远大促储量时,身体的物理器官承受不住便会崩溃,整个系统的熵也会达到最大。

人之生命的旅途都是从一个受精卵细胞开始,经过不断分裂、分化最终形成各个不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每个细胞虽然遗传物质都一样但行使的功能却千差万别。所有器官相互配合同时又泾渭分明地行使着各自的功能。这种状态我们称为“有序”,我们说熵是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那么生命在有序的时候熵自然是一个很低的状态。

人每天准时吃饭,摄入蛋白质、碳水、维生素等,是吸收新的可用物质、能量的一种熵减途径,人每天排便,就是把无用的熵排出去,这两种过程都是熵减。试想一个吃饭不规律、长期便秘的人身体器官承受的压力有多大。长期与shi相伴,毒素所造成的熵增甚至比长期吸烟的人大得多。

2.2 癌症:免疫系统打盹造成的熵增 

图片

  成年人的细胞数在个左右,有一些会在分裂或者运转的过程中“变坏”,开始偷懒罢工。这些变坏的细胞自然会让生命体变得“无序”,机体的免疫系统会随时检测然后清除掉这些细胞,使熵控制在一个较低范围。但是免疫系统不是万能的,总有“打盹”的时候,举个例子,当肝脏器官大量的细胞开始罢工,变身为肝癌细胞,只分裂不干活(不再行使其正常功能),此时肝脏变得极其无序。此时的免疫系统一觉醒来发现环境已经超出了他的清除范围了,这就需要外界来为肝脏提供负熵,比如图中的抗癌药物。此外,乐观的心态会让身体分泌如多巴胺、血清素、内啡肽鼓励免疫细胞干活,这样在药物和心态的作用下身体的熵增延缓,最终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身体重新开始运转。但熵增是不可逆的,增加了就是增加了,此时身体的状态是永远不会回到最初的那个低熵状态了,所以癌症康复的人需要定期去检查,因为害怕免疫系统又打盹,癌细胞再次卷土重来。

  生命总是在朝着熵增的方向前行,但是生命又在不断的向外界交换负熵减缓这种熵的增加。从受精卵开始的那一刻,生命就开始了熵增与熵减的斗争。

三、熵与生活的关系--正熵是混乱的罪魁祸手

图片

图片

在现实生活中,你必须“敬佩”孩子,他们可以在刚整理好的房间里,不出十分钟就能将其搞得乱七八糟,这其实也是一种能力。于是大人恼怒,小孩一脸乐呵呵,为啥呢,对小孩来说,无规则地把东西搞乱,简单也舒适,这是他们的天性和获取快乐的来源,在这过程中快乐地成长是汲取负熵的过程。而大人忙一天,背一堆负能量回家还要整理让人头麻的房间。整理的过程是熵减,整理过程中的坏情绪则是熵增。很多时候大人们都希望自己有哈利.波特手中神奇的魔法棒,用魔法棒一挥,房间顿时整洁如一。

图片

   你是不是还有这些希望:一团麻花状的耳机线放进口袋里,掏出来的时候是整齐的;一份要查阅无数资料加以分析后才能形成的行业专业报告,在瞬间完成;电脑文件不经整理,过一会自动分门别类地存在各个文件夹中。你是不是常想回到过去,把当时的男人或女人给拒绝了,选一个你现在觉得靠谱的,于是人生幸福的一比,或许你更可能选择独身;高考结束都若干年了,在梦境中知道答案的你悄悄回到当年的考桌,考个全国状元入北大,开启开挂的人生。

这些显然不可能,不是因为你没有“魔法棒”,(实在想要淘宝35块两根,双12还送一根扫把。)而是我们所处的世界仿佛是一部电影,它从来都是向着一个方向放映,而不能倒着来,时间只有一个箭头--往前走。会出现逆转的一个是科幻片,另一个是不知活在当下的“梦想家”,总梦想回到过去买个茅台股,炒几套北上深的房子,换个男朋友。

工作、生活、学习、心情、成长、人际关系等等无不如此。在生活中,每天琐事缠身,如果任由其发展,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混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想改变现状也不知道如何入手,整日浑浑噩噩,得过且过。这种状态就是生活陷入了极度的熵增状态,丧失了生活的掌控权。比如“中年危机”。之后要想恢复到有序的状态,就得花很大的代价。

图片

图片

3.3内心向光--消灭情绪熵增

3.3.1情绪熵增害人害已

很多时候,人们感到难过、烦躁、焦虑,其实是因为情绪太过混乱,无法分类整理的情绪种类和隶属关系(自己与他人),这样的人将一直活在负面能量中,心灵不成长,凡事都是别人的错,将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堪重负的心灵熵增。

人类情绪分类:安静、喜悦、愤怒、哀伤、悲痛、忧愁、烦闷、恐惧、震惊、失望、懊悔、憎恨、嫉妒、傲慢、惭愧、耻辱等,相信没有深度学习的人基本不可能分得清楚,分不清楚就不能觉察此时为何种情绪,就知道“心情很难受”,分不清楚就无从下手处理,无从下手就让你产生情绪熵增。长此以往,精神内耗。这里有一个时核心的方法:不要试图消除情绪,而是觉察它,让它融入身体自然消失。

图片

3.3.2提高情绪颗粒度(分辨、定义情绪的能力)

耶鲁大学精神医学博士后姚乃琳表示,相对颗粒度比较细或者高情绪颗粒度的人,对不良情绪的反应会更敏感,可能他自己就会识别出自己或他人的悲伤、愤怒、抑郁等情绪。那么对于一些颗粒度相对比较粗或低情绪颗粒度的人,即所谓“神经大条”的人,情绪识别要通过身体的反应(即躯体化症状),甚至行为反应,比如不想上学、工作、社交,讲话等,来识别自己或他人的不良情绪。

情绪颗粒度高的有两种人:1、拥有幸福的原生家庭的人;2、后天热爱成长的人。前者无从选择,后者是拉开人类阶层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熵减高手。我们可以通过练习、感受、冥想、建立情绪库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情绪颗粒度和应对情绪的能力。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识别和处理自己的情绪熵增。中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家唐海波教授在《心理压力及其应对技巧》中提到,经典的心理学ABC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B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

图片

3.3.3专注度是拉开社会阶层的重要因素

许多人高中毕业后就无法专注做事了,中学期间专注度高的少数人考入985,大部分在大学期间也不专注学习了。原因简单,终于熬完痛苦的高考,该放松了,于是今天谈个恋爱,明天看场电影,后天翘课游玩,就是不专注学习。大脑里面想的事情一多,杂七杂八的东西就堆积在一起,就无法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工作以后,应对的事情更多,因为事情总趋于熵增,逐渐地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规律,懒散就出现了。生活渐渐脱离掌控,如果不主动投入能量做熵减,就自然进入社会二八分层里的二。

图片

四、平凡到卓-如何做熵减

4.1 个体--自律是修行,也是最好的熵减

从物理学应用到社会科学,熵增定律发展成了一种哲学思维。

人作为社会系统的个体,天然具备社会属性,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你若想实现马斯诺需求论的最高阶段--自我实现,就需要终生持续学习、终生科学锻炼、每天拷问内心一个看似简单又少有人搞明白的问题--“我是谁,从哪来,去哪里”,“我是小蕾,我从台江来,经过鲤城区,要去闯个码头”这个不算。

图片

比如你周末的下午睡了个超长的午觉,晚上精神抖擞,想起上周浑浑噩噩很多工作没做完,于是你严肃地做了个一周工作和健身计划,想要开启有条不紊的工作模式。花了半小时你做完了,你很激动!但由于下午睡得太多,晚上你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就在床上打手机麻将、刷抖音,直到凌晨三点你才昏昏欲睡,早上七点,闹钟响了,你在发财梦中惊醒,浑身抽搐后意志斗争失败,你无意识地关掉闹钟,就在那一刻,你再次远离了开挂的人生。十点半,你再次惊醒,想起今天周一有例会,老板会参加,于是迅速穿衣,啥也不洗,冲向公司,刚下楼,你发现裤子穿反了,你欲哭无泪在车上紧张地换裤子。到公司后心虚的你还是迎来了老板明察秋毫的眼睛,有“计划”的一周,就从混乱的周一开始了。你带着懊悔与恐惧开始了一周的工作,头脑发胀、四肢无力,东摸摸西摸摸,最后你啥也没干成就结束了。你已经忘记了周日制定的计划,一步错步步错,稀里糊涂一周结束了。又是周末,懒散的熵增再次如吸血鬼一样附身。反正是周末,熬夜也不必早起,第二天晚起也无妨,就这样,你在头脑更加晕乎的情况下,错过早餐,错过了正常的午饭。当你想起上周做的计划时,叹了一口气,默默地拿起了手机正好刷到“三步让你成为自律大神”。你激动地又做了个不可能完成的“计划”。年复一年,大学毕业二十年的聚会上,你的同学有市长,有投资大佬,有富豪,有大作家,而你还在当科长。酒过三巡后,碰杯时你听到了梦碎的声音。

图片

  自律是一种忍耐力,一种反人性的行为,为了达到长期目标而牺牲短期快乐的“延迟满足”(有耐性,拥有为了长期满足而放弃即时满足的自我控制能力)。抵抗熵增,个体必须和外界交换引入负熵,自律是保证你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按时如期实现交换的前提,要变得自律,你就得逆熵做功,这个过程会非常痛苦,因为反人性要进行一系列的自我限制,难听一点,就是自虐。柏拉图曾说:“自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快乐与欲望的控制。”

自律的人容易取得成就,比如为了提升认知长期学习,牺牲打游戏、打牌、刷短视频等低品质的快乐;不参与无效社交,在家读书等。自律是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一旦养成,成功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而已。当官、做生意、搞研究、写作,无不如此。

当你不断重复做某项事情,比如学习工作锻炼,你的神经细胞之间会建立某些联系,长期以来会变成自动化链接,因为你的大脑对这些模式有了深刻的记忆,形成了你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

熵增顺应人性,无限满足你的想法。小到一草一木、大到宇宙运行,无不透视着这个定律的存在。人的一生都是在不停的与“熵增”对抗,除了生存,进步成长也是一直都在对抗“熵增”寻求发展,完成“熵减”。熵减过程很痛苦,但前途光明。

人一定要自律吗?不一定,有的人说:你看我每天很自律地抽烟、喝酒、过得很开心呀,我长期很自律地坚持千年王八万年龟理论也没事呀。是的,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但不要自律地抱怨有不好的人生境遇和身体都是别人的错。

四、个人如何做熵减?

4.1.1主动做功--不要等到生活脱离了你的掌控,才后知后觉

每天保持清晰的思绪,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理清情绪,安排你每天所做之事,理清你想要的是什么。比如你通过锻炼减去一身的赘肉,比如你看一本好书,一篇有利于你成长的好文章,比如你和一个认知比你高的人深入地聊了一个下午进行了一下午深入的聊天。

4.1.2主动求知

图片

让知识变得有序的过程正是熵减的过程,虽然很痛苦,但还是得主动去做这件事。这个过程是一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活动,它树立更严格的秩序发展负熵。如果你永远停留在过去的低认知层次里舒适地生活,那么你的人生除了慢慢变差外不会有任何其它变化。

中国历史上牛人无数,每在都看书的毛泽东在看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后,感叹一句:“三天不学习,比不刘少奇”,少奇同志很押韵的回复:“三天不用功,赶不上毛泽东”。这样的牛人们依然每天学习,不牛也不行。

人要是想提高自己,就需要打破原有的“舒适区”和“平态”,“舒适区”很安逸,“学习区”很痛苦,尤其是工作以后。在“舒适区”里,如果既没有引入外界的负熵(比如新的技能、新的知识等)也没有对自己做功(有规律的运动、跨界学习)做什么都不用费脑,全凭过往的认知,一切都是熟悉的味道,自然会懒散而锐气尽失,这就是熵最大的时侯--“平衡态”。

图片

图片

但学习本身也会造成巨大的熵增,比如碎片化的学习,骨架没长全就往上面添肉,不断地把没有骨架的“知识”导入大脑,知识不成系统,好像学到了什么,但仍感觉杂乱无章,似乎啥都懂,似乎啥也不懂。大脑此时就是一种严重的熵增状态。殊不知这种行为对大脑系统输入的不过是信息,而不是知识。

大家看是熟悉的味道吗?三步成为米其林大厨、五步让你拥有迷人马甲线、六步成为区块链高手、七步理解黑洞原理、八步搞清元宇宙、十步令你人生开悟、十一步让你成为第二个何鸿燊......,估计有的男人心想,什么十一步,就是他妈的一百零一步能成为何鸿燊我也照着干,管它什么遗产纠纷之类的,先娶四个老婆,挥霍几百亿再说。看了这么多步后,仍然不知所措的你大脑系统是否有崩溃的感觉?

4.1.3延迟满足--高手懂得对抗人性弱点

图片

图片

从熵增原理得到,对抗熵增是最终必输的游戏,但这游戏你不玩也得玩。成为高手必须要懂得对抗“熵增”,其中有一条是他们的共同点--延迟满足-- 有耐性,拥有为了长期满足而放弃即时满足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得不提一呜同学创办的抖音及其它同学整的短视频平台,做投资的嗅觉让我在五年前就预感到短视频行业会有爆发增长,不出所料,一鸣同学一鸣惊人,抖音日活不出三年已七八亿,我出平台,你出优质内容,一鸣成功了。早期开始在抖音发相对优质内容的人,积累了足够流量也纷纷带货的带货,打赏的打赏,赚得盆满钵满。炒菜的、卖健身器的、卖内衣裤加导弹的,传统制造业、传统消费业被颠覆,令人不得不思考其背后的商业模式,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是一鸣的技术背景时代红利加团队算法。直到有一天我第二次看到一鸣在媒体说到自己对延迟满足的训练时,我恍然大悟,断定如果说抖音及其它短视频平台的成功最大的要素,不是啥牛逼的团队算法,而是“一鸣利用了人类共同的弱点--延迟满足能力差。这哥们在台上公开讲延迟满足是个很重要的能力是自己追逐的目标,同时赚的就是延迟满足能力弱的也就是人群中大多人的钱。呵呵,这哥们是好玩,我想现在一鸣的书桌上放的绝不是什么算法逻辑之类的书,而是心理学、哲学之类的。

事实上,十年过去了,二十年过去了,有多少人仍保持着高考前的专注,是否还求知若渴?有,这样的人没有天花板,一直保持自我成长,他们成为了时代的精英。而绝大多数人在一开始也努力提高技能和认知,但碰到几次天花板后就放弃了成长。也就是很多人嘴里说的“劳苦大众”,

4.1.4打破熵增的要素是非线性的总有一天你一个微小的投入就会带来巨大的突变。

图片

非线性是什么:

图中显示,一个微小的变化也有可能导致一个巨大的突变。比如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你给一壶水加热,前面99°都没有沸腾,可是你再加热1°它就沸腾了,这就是非线性。比如学英语十几二十年,你就是读到博士了可能你张嘴也讲不出几串像样的英文,这里也有个非线性的问题。记得很清楚十几年前在新东方上课时老师说的,当你的词汇量达到一万个时,你想忘都忘不掉。我在二十天左右的时间背下了接近3000个单词,加上原有储备,在离开北京时我已能和英语好的同事用美式口语对话,时光一年年逝去,在看美剧时配上英文字幕基本知道说啥,一关,马上熄火。为啥,就一句话,单词量不够。如果当年对自己再狠一点,让词汇量达到一万,我想我就拥有这门语言了。现在我只能偶尔在记忆中搜寻当年一天只睡四小时,除了上课、睡觉,就是背单词的坚毅历程。这里给想学好英语的同学做个英语学习的熵减,不要过度考虑语法等,其实一个单词的延伸就可学到大量的语法,关键就是大量背单词!相信我,达到一万时,你可以用英文进行思维,再牛一点的你做梦时梦境里的主人公可以用英语谈恋爱。

4.1.5向上社交

内容重要,篇幅过长,时间有限,此内容专文撰写。

4.1.6终身锻炼

得到内啡肽需要经历疼痛。大脑受到伤痛刺激时,内啡肽就会进入工作模式,以此舒缓疼痛,也是自我防御机制。

长时间的运动是很好的产生内啡肽的方式,心情会舒畅运动的过程中,有一个奇妙的“极点”。在“极点”之前,人会感到非常疲惫;一旦越过了“极点”,身体就又会充满了活力,继续运动就变得轻松。这是因为内啡肽的产生,虽然在此之前可能很痛苦,可一旦越过“极点”产生内啡肽后,就会进入“心流”态,专注于其中,沉浸于其中的快乐感、成就感和幸福感。(30分钟以上才能刺激内啡肽的分泌,内啡肽有助于良好心情及学习记忆)运动如此,学习亦如此。

图片

残酷的事实是,绝大多数想开始积极运动的人在“极点”来临前趴下。坚持运动的人都很自律,那么长年累月下来(十年以上),这群人在不断地磨练中形成了顽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地心态。在与健身大佬林忠的聊天中,我们形成了一个共识,没有十年以上持续健身的历史,很难享受到健身带带来的真正好处。回想起十五年不间断的健身历史,风吹雨打,不曾停歇,锻造了我顽强的意志品质,这是一个长期对身体做熵减的过程,也是我真正扛过一个又一个灾难事件的原因。不记得多少次周五晚从浦东或虹桥飞回家,拖着行李叫司机直接送到了健身房,哪怕关门前只有四十分钟,我也会感受到自律和积极的价值,然后带着这份力量感应对一切。

4.1.7断舍离

内容重要,篇幅过长,时间有限,此内容专文撰写。

图片

图片

社会的二八法则里,为什么八占绝大多数?真正原因是懒散更适应人性、更符合熵增原理。学习计划、规则制定、目标拟定、时间管理、科学健身、每天读书、每日三省等,都是熵减的好方法,也是成功之匙,但过于反人性,很少有人能坚持下来。相信大多数人都梦想进入二,那你首先要成为一个熵减大师。

综上,熵永远在增加,唯有主动做功、主动求知、延迟满足、坚持投入、终生锻炼、及时获取负熵才能对抗它。这样你的人生将会更有意义。

如果你有诗和远方的梦想,请走好眼前熵减的路。

图片

--未完 待续 家庭篇、企业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